朋友圈其實也是一個巨大的社交場,現在幾乎人人都有朋友圈。
但是殊不知,有些人本來想用朋友圈擴大自己的人脈圈,但如果不注意這幾件事,很容易就得罪人:
有些人很喜歡在微信上問你在嗎,特別是在不熟悉的人之間。這種方式很容易得罪人。
成年人的世界,大家的世界都很寶貴,有事說事,直接簡單,這才是朋友圈最適合交流方式。
我們需要知道的是社交不要完全站在自己的立場上,而是要去思考對方的立場。
最好的做法不是問人家在嗎,而是把自己想說的話說出來,然后留言告訴對方,在你有空的時候回復我就好了,這就是不失方便的法則。
其二人與人交往都是很講究感受。比如有些人特別低調,他就是不喜歡出頭露面。
如果在聚會中,你硬生生的要人家出來表演節目,他人就會特別反感。
尊重別人就是尊重人家的感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告訴我們不要強迫別人做自己不喜歡做的事情。
琢磨老師曾經講述了一件事,為什么有些人非常讓別人討厭了。
舉個例子,本來人家衣服上有很多頭皮屑,并不想被人知道。
有個好心人無意中眼尖看到了,然后噼里啪啦在人家身上一頓亂掃,無形中讓很多人注意到了。
這是一件多么尷尬的事情啊,而對方還傻楞著覺得是為別人好,根本就是得罪人沒商量。
還有些人在幫助人的過程中,付出許多也不一定遭到別人的喜歡。
其實這在于他不懂的過程溝通。有些時候我們答應了別人一些事情,請記住一定要學會跟對方保持過程溝通。
你不要以為給結果給別人,就是驚喜。某些時候,你的驚喜有可能就成為誤會源頭!
舉個例子,曾經有一個朋友,他是一個插畫師,他答應幫人家做書籍插畫。
他也沒怎么跟對方溝通,悶頭悶腦就做了,他本想給自己朋友一個驚喜。
但是做完后,朋友發現與自己想要的效果相差甚遠。導致雙方產生很大的罅隙。
插畫師覺得自己好心幫助朋友,反而對方還不滿意,內心覺得非常受委屈。
而朋友卻覺得跟對方不跟自己商量,就擅自作主,也感覺到挺沒勁。
我們千萬不要以為朋友之間不需要溝通反饋,即使是親密無間的朋友,我們也要知道,幫助別人溝通反饋其實就是確保彼此的心意相通的過程。
更重要的是通過溝通,我們可以告訴對方,我一直在努力,讓對方看到自己的努力,隨時保持交換意見,雙方共同一起前進,事情才會越做越開心。
總的來說,有時我們得罪人 自己都不知道,是因為我們可能不懂得人與人相處最需要注意的禁忌是什么。
在成年人的社交法則中,大家都很忙,所以有時單刀直入會更有效節省彼此時間;
第二個方面,學會照顧人的感受,則是內在的一種頂級教養,因為人人都喜歡做自己;
第三個方面,注重朋友之間在互相幫忙的時候要有溝通反饋,我們才會更好彼此心意相通。
畢竟這個世界是屬于大家共同的世界,你來我往,大家相互碰撞,彼此情誼和創意都會更加與日俱增。
而你們的關系也會越來越好,這就是好人緣的三個關鍵。
如果我們不懂得這幾個禁忌,我們本來一片好心,一不小心就得罪人了。
因為在他人眼里,可能覺得你太自我,情商過低,這或許是你得罪他人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