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市吳文化研究會 2002年5月,市政協提出《蘇州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建議案》后,市委、市政府對此非常重視,表示贊同和支持,并明確“把申報世界文化遺產作為蘇州城市發展的一個重要目標”,要“以對歷史負責的態度納入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和議事日程”。八年來,尤其是2004年第28屆世界遺產大會在蘇州舉行后,古城申遺做了不少工作,古城保護也取得了成效,并被列為中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預備項目名單,即“蘇州古典園林”擴展項目:“蘇州古典園林及歷史街區”。但由于種種原因,蘇州古城申遺工作的進展后來緩慢下來,并給大家一種偃旗息鼓的感覺。2009年市委提出建設“三區三城”目標后,古城保護進一步受到重視,蘇州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以下簡稱古城申遺)的進展又引起了廣大市民和各界人士的關注。為此,今年我們市吳文化研究會在市政協城鄉委的配合下,對古城申遺工作進行了調研,廣泛聽取了意見。現提出我們的一些看法和建議,供市領導和有關部門參考。 一、保護古城的重要性和古城申遺的必要性 1、保護蘇州古城是中央領導的殷切囑咐 早在1983年,鄧小平同志視察蘇州時就指出:“要保護好這座古城,不要破壞古城風貌,否則它的優勢也就消失了。”李瑞環同志來蘇州視察時也強調:“蘇州不僅是蘇州人民的蘇州,是全國人民的蘇州,也是世界人民的蘇州。”國務院1986年和2000年兩次批復蘇州城市總體規劃中都明確:“蘇州是我國重要的歷史文化名城和風景旅游城市”,“要全面保護古城風貌,正確處理保護古城與現代化建設的關系”。這是中央領導對蘇州古城價值和地位的充分肯定,也是對當代蘇州人的殷切囑咐。我們要充分認識保護好古城的長遠意義,更好地發揮古城文化給蘇州帶來的可持續影響和作用。 2、蘇州古城申遺是廣大有識人士的共同呼聲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廣大市民對古城的保護和環境的改善越來越重視,我們可以靠祖宗的遺產吃飯,但絕不能把遺產吃掉,大家衷心地期盼蘇州古城能早日成為世界文化遺產。 蘇州古城獨特的歷史和建筑風貌給國內外專家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的官員贊嘆說:“蘇州的河網、數百個園林,以及綠樹掩蔭的街道給予了蘇州獨特的韻味”,“蘇州的城市保持了古城風貌,這是一個很了不起的貢獻。他們認為:蘇州之美,不僅僅在幾個園林,而是其整個歷史古城,如果只有幾個園林列入遺產名單,那真是極大的遺憾。”為此,世界遺產中心曾建議中國政府和蘇州市考慮將整個蘇州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國家有關部門的領導及一些國內建筑和文物專家(如周干峙、羅哲文、鄭孝燮、章新勝、單霽翔等)也曾表示,蘇州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具有全球性眼光,是一件大好事,雖有難度,但經過努力是很有希望的。 3、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是保護蘇州古城的必要路徑 根據聯合國有關世界遺產公約,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列入名錄的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國際社會在尊重所在國主權的前提下有責任合作予以保護。目前,全世界有遺產項目900多項,其中文化遺產700多項,自然遺產100多項,列入文化遺產的城市有14處,明確古城的只有9處,國外有巴黎塞納河沿岸及歷史街區、俄羅斯圣彼得堡中心區和巴西首都巴西利亞等,中國僅有山西平遙和云南麗江。 無論從歷史文化還是從城市規模的角度看,蘇州古城是中國乃至世界上非常具有獨特性的名城。把有2500多年歷史的古城保護好也是祖先們的遺愿,若再遭受人為的損壞,將永遠失去申報的資格,我們這代人就將愧對古人,也無法向后人交代。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意味著要以世界最高標準來保護古城,可以唱響古城保護的永恒主題,為古城保護確立法定目標,將不因城市居民結構和領導人的變動而發生動搖和變化,這是保護古城的必要路徑。如果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成功,將會成為古城保護的持久動力,使蘇州在國內外眾多歷史文化名城中的地位大大提升,并有利于進一步創造人與自然和諧的人居環境,探索保護歷史文化遺產與現代文明相融的實踐經驗。 從中央領導的囑咐到廣大市民和有識人士的呼聲,一再提醒我們:古城是蘇州的寶貴財富,是蘇州歷史文化的載體,也是中國乃至世界的珍貴文化遺產。保護古城,是當代蘇州人必須承擔的歷史責任;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是當代蘇州人應該肩負的歷史使命。 二、古城申遺的有利條件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有著很高的標準和嚴格的要求,特別強調所報項目必須具備“獨特性、真實性、完整性”。蘇州悠久的歷史、深厚的文化和千年未變的城址,使古城申遺具備了基本條件。 1、古城風貌在國內外獨樹一幟 蘇州建城2500多年來,城址未變,城市型制始終保持了“水陸并行、河街相鄰”的雙棋盤格局和“三縱三橫加一環”的河道水系,形成了良好的人居環境,是我國古代城市規劃建設的杰出范例。古城內造型輕巧、粉墻黛瓦的建筑風格,小橋流水、枕河人家的小巷風情,原汁原味、各具特色的歷史街區,顯示出了江南水鄉獨有的民居特色,至今古城內的建筑高度基本控制在24米以內,保持了古城的整體風貌。星羅棋布的文物古跡既是傳統文化的實物見證,也是蘇州古城的重要標志,古城內現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140處,其中國家級11處,省級25處,從數量來說,在全國僅次于北京和西安,從文物密度來說,則是最高的城市。一大批代表不同時期的歷史建筑和名人故居,以及大量古橋、古井、古寺、古塔、古樹名木等,更增添了古城歷史文化的厚重感。蘇州古典園林是天下一絕,古城內的拙政園、留園、網師園等八處園林已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成為世界文化藝術寶庫中的珍品。所有這些都是蘇州古城申遺獨特的物質條件。 2、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凸顯魅力 千年蘇州歷史演繹了精彩的人文活動,創造了輝煌的文化成果。目前,全市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世界級有古琴等6項,國家級有蘇繡等24項,省級有64項,市級有94項,這既是歷代蘇州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也是蘇州深厚文化底蘊的展示。傳統工藝美術門類眾多,技藝精湛,全國十一大類工藝美術,蘇州就有十大類,其中蘇繡、蘇扇、桃花塢木刻年畫等都享譽國內外。蘇州的文學藝術名家輩出,獨樹一幟,吳門書畫、戲曲藝術、小說詩歌等特色文化,浸潤著古城生活的內涵,展示了傳統文化的魅力。蘇州是中國百戲之祖昆曲的故鄉,昆曲是我國首批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項目。豐富多彩的民俗節慶和古樸典雅、精細秀美的水鄉民俗風情,以及吳門醫派、蘇幫菜肴等等,都反映了蘇州的悠久歷史。一大批歷史名人在蘇州打造的業績和所作的貢獻,如伍子胥建城、范仲淹辦學、白居易開鑿山塘河、況鐘辦案等,他們的事跡深為后人稱頌,他們的思想言論成為激勵人們的精神財富。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構成了蘇州古城申遺的又一個重要元素。 3、眾多的歷史文化遺存得到傳承發展 2002年提出蘇州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以后,市委、市政府“以申報促保護,以保護推動發展”思想為指導,進一步推動了古城的保護工作。一是歷史街區保護利用成效顯著。這幾年,山塘歷史街區和平江歷史街區的保護性修復整治工作,取得了修舊如故、保持風貌的良好效果,平江歷史街區獲得了“亞太文化遺產保護榮譽獎”,入選第一批“中國歷史文化名街”;山塘街被譽為“一條活著的千年古街”,并入選第二批“中國歷史文化名街”;閶門歷史文化街區修復了泰伯廟、閶門城墻和城樓,重新展現了西中市民國建筑風貌,得到了專家學者和人民群眾的好評。二是積極推進背街小巷的整治工作。蘇州古城內有街巷1048條,歷史風貌區內建筑面積155萬平方米。這些背街小巷和民居歷經滄桑,有些建筑已面貌破損,環境臟亂,群眾生活質量較差,跟古城風貌不相協調。2007年開始啟動街巷綜合整治工程以來, 700多條街巷得到整治,深受居民群眾的歡迎。此外,蘇州還是大運河的發源地,古城周圍有眾多水鄉古鎮古村和生態環境良好的山山水水。這些歷史文化遺存的傳承和發展,進一步提升了古城申遺的條件。 現在,許多專家學者都對蘇州近幾年加強古城保護,實現文化傳承方面所作的工作充分肯定:“蘇州在社會融合、經濟發展與歷史遺跡保護這三者之間做到了很好的平衡”。蘇州“不急功近利,不圖眼前利益,從而很好地保存了原有社區的生命力和文化,使蘇州城市具有可持續發展潛力”。“三區三城”目標提出后,古城保護的力度進一步加大。現在虎丘地區和桃花塢歷史文化片區綜合整治保護利用工程又相繼拉開了序幕,特別是最近第四十六屆國際園林師大會和世博會“城市更新與文化傳承”主題論壇以及中國文化遺產的主場城市活動相繼在蘇州舉辦,歷史城市聯盟在蘇州成立,《蘇州展望》宣言得到了國內外20座歷史名城的呼應。另外,國家世遺委已把我市列入申遺預備名單,說明申遺的可能性是存在的。無論從國內還是國際上看,當前蘇州古城申遺已經有了良好的氛圍和恰當的時機。我們應當抓住良機,堅持不懈地努力,樹立古城申遺定能成功的信心。 三、今后古城保護的工作重點 在看到古城申遺有利條件的同時,更要正視存在的問題和需要破解的難點。世界文化遺產的申報必須符合以下六條標準中的一條或幾條,即:①獨特的藝術成就;②創造性的天才杰作;③產生過重大影響的文化;④獨特的或特殊見證的文明或文化傳統;⑤傳統人類居住地的杰出范例;⑥展示人類歷史上一個或幾個重要階段的建筑和建筑群。 按照世界文化遺產標準,今后古城保護的工作重點是: 1、進一步保護和突出古城風貌。古城風貌應進一步加以保護,古城內建筑高度、體量和風格仍應嚴格控制,大型商業中心等新建和擴建項目也要從嚴審批;環城河外側一定范圍內的建筑風貌要協調相稱,不要再出現敗筆。當前呼聲比較高的問題是古城墻的保護。城墻和城門是古城的重要標志之一。許多政協委員和廣大有識人士奔走呼吁,要求立法保護古城墻,制止各種侵占破壞城墻和遺址的行為。蘇州的城墻和城門不如南京等地的古城那么完整,現在要全面恢復古城墻雖不現實,但現存和殘存的必須保留,對已被破壞或侵占的遺址,修復工作要在充分調查論證的基礎上逐步推進,要根據需要和可能做好長遠規劃。 2、進一步保護和改進城內水系。水是蘇州的靈魂,水系是蘇州古城的特色,也是古城申遺“獨特性”的主要體現。近年來在水環境工程上投入很大,水質有所改善。然而,對以往填河建路、占河建屋的破壞應予以糾正,使“小橋流水、人家盡枕河”的風貌得到進一步展現,特別是一些關鍵性水巷,該疏竣的要疏竣,該恢復的要恢復,使蘇州古城內的原有水系基本貫通。 3、進一步保護和再現歷史街區。古城保護范圍是“一城二線三片”,包括五個歷史街區和眾多的街巷。經過前幾年的努力,保護工作均有進展,70%的街巷得到整治,群眾的生活條件得到改善。街民整治工作由于面廣量大,應不遺余力地進行下去。保持歷史街區的古韻風貌始終是一項繁重的任務,也應始終擺在一定的高度加以重視。 4、進一步保護和處置控保建筑。有人說老建筑是一個城市的靈魂。蘇州市區現存掛牌的控保建筑有248處,這是古城歷史遺存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蘇州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人文基礎。這些傳統民居都有超百年的壽命,由于歷史原因,大量的古建筑由多戶甚至幾十戶人家共同使用,還出現了眾多的“二房東”現象,使產權和使用權分離。要妥善處置這些歷史遺留問題,拿出具體的實施意見,并在松解古城內居住人口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我會曾于2009年初提交過《深化古城保護,探索多元化保護歷史建筑的新路子》的專題調研報告,可參閱) 5、進一步保護和展示地方文化。蘇州的傳統地方文化十分豐富,特別是民風民俗、地方語言、文學藝術、街巷地名等非物化形態的文化,它們充分展現了古城歷史文化的深厚底蘊。隨著外來文化的滲入,蘇州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傳統文化面臨沖擊和稀釋,有的甚至瀕臨消亡。蘇州需要加大這方面的研究和保護力度,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文化品位和文化優勢,為古城申遺增光添彩。 四、關于加大古城申遺工作力度的幾點建議 蘇州的古城申遺工作需要有新的氛圍和新的進展,建議應在以下幾個方面加大力度: 1、增進全市上下對古城申遺的共識 古城申遺是蘇州市的一件大事,全市上下一定要在“要不要”、“能不能”、“怎么樣”申遺的問題上有一個基本的共識。當前,在要不要繼續申報的問題上存在著一些看法:一是蘇州古城已失去了一次申報機遇,現在難度增大,競爭激烈,還要不要申報?二是這幾年全國申遺之風盛行,還時有質疑之聲,有沒有必要在這種時候去申報?三是目前蘇州各項任務十分繁重,工作重點很多,有沒有力量去搞好申遺工作?對這些問題可以通過各種形式開展討論,不斷增進全市上下、特別是各級領導的共識。古城申遺同古城保護的目標是一致的,有人認為古城申遺要在財力和人力上另起爐灶,這是認識上要避免的誤區。古城申遺的指導思想應是“志在保護,力爭成功”。申報是手段,保護是目的;申報的過程,也是正確處理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和現代文明建設關系的實踐過程。最近,西安的漢長城古城遺址、湖南的鳳凰古城、揚州的瘦西湖及歷史城區、杭州西湖良渚遺址(余杭)等已先后排上了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預備名單,這說明國內一些歷史文化城市都非常重視世界文化遺產的申報,也無疑加劇了古城申遺的競爭。我們要汲取我市古典園林申遺成功和其他地方申遺的經驗教訓,更要認真回顧總結古城的申遺工作,繼續發揚蘇州人齊心協力、真抓實干的品格和不畏艱難、堅韌不拔的精神,把古城申遺這項艱難而長期的工作做好。 2、將古城申遺目標納入蘇州市“十二五”規劃 最近,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通過的“十二五規劃建議”更加重視文化的發展,指出“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和靈魂,是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的強大力量”。蘇州古城是蘇州文化的寶庫,應將古城保護和古城申遺納入“十二五規劃”,以充分體現市委、市政府“把申報世界文化遺產作為蘇州城市發展的一個重要目標”這樣的決心。申遺的范圍擬按國務院批復全面保護古城風貌要求的“一城二線三片”(即一個古城,山塘線和上塘線,虎丘片、留園片和寒山寺片)界定。古城申遺不僅要作為蘇州城市總體規劃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應成為蘇州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的一個重要內容。我們可以把保護古城看作是蘇州的一大工程,古城申遺的目標如在“十二五”期間不能實現,那就繼續納入以后的規劃,直至成功。 3、調整蘇州古城申遺文本的思路 分別于2004年和2006年上報的蘇州古城申遺的文本名稱為“蘇州古典園林及歷史街區”。當時,因聯合國世遺組織規定“擴展項目”可不占名額,出于時間和名額的考慮另僻蹊徑提出了這樣的文本。這個名稱,完全是我們內部的主意,并非聯合國世遺組織專家們的提議。毫無疑問,這種“捆綁式”的文本名稱,不能反映蘇州古城的歷史文化價值,也會影響到古城保護的全面效果。現在,聯合國世遺組織對“擴展項目”已沒有特別的“照顧”,對這種“捆綁式”的申報項目,在時間和名額上也不存在明顯的“捷徑”。因此,在尚未正式提交到聯合國世遺組織之前,一切都是可以改變的,究竟以什么樣的文本名稱申遺,關鍵在我們自己的決心和做好省里及北京方面的疏通工作。 事隔多年,蘇州古城的保護工作已有不少進展,原有文本不能完全反映現狀,需要作新的調整。文本名稱完全是國內的事情,理想方案是“蘇州古城”,若北京方面工作難以奏效,也可提議為“蘇州古城歷史城區”。總之,不宜作為蘇州園林的擴展項目,突出“古城”應成為調整申遺文本的基本思路,最終何種形式為妥,要看同省和國家層面的有權機構商議而定。 4、加強對古城申遺工作的領導 古城申遺是一項綜合性很強的工作,也是一項長期的艱巨任務。保護古城是蘇州歷屆政府必須履行的職責,古城申遺工作也應由市委、市政府直接領導。一要由市領導牽頭,有關部門負責人參加(如規劃、文廣、住建、園林、市容市政等部門),組成古城申遺聯席合議的協調決策機制;二要明確各職能部門的職責分工和工作進度,加強同省和國家相關部門的溝通和聯系,目前國家主管部門是住建部規劃司,蘇州也必須明確申遺工作相應的主管承辦部門;三要組建一個專門的工作班子,要有一批熱心申遺工作的人參加,并參照揚州等城市的做法,明確編制和經費,確保申遺工作常態化、具體化和制度化。 我們堅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全市人民和廣大有識人士的積極支持下,蘇州古城一定能得到更好的保護,古城申遺工作一定能有新的進展,并爭取獲得最終的成功。 010年11月1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