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報記者 呂曉華 文/攝
蘇州地產茶
蘇州洞庭碧螺春赫赫有名,位列全國十大名茶。但在歷史上,真正讓蘇州走到茶葉界中心位置的,卻是花茶。以珠蘭花茶、玳玳花茶、茉莉花茶等為主打,蘇州一度成為全國花茶生產中心。
香氣鮮靈聞名全國
老蘇州或許都還記得,在虎丘長青一帶,曾經每到初夏時節,便洋溢著茉莉花白蘭花幽幽的花香。這些凈白清香的花兒,不僅好看好聞,而且可以入茶。蘇州的茉莉花茶、白蘭花茶等特色花茶,也一度暢銷全國。
“蘇州當時可是全國花茶的產銷中心。”說起當年,蘇州林業局茶葉專家李金珠如數家珍。她介紹說,花茶又名“熏花茶”、“窨花茶”,以綠茶烘青為原料,配以天然香花經拌和窨制而成,既保持了醇和的茶味,又具有鮮花的香味,別具風味。蘇州是我國香花四大產區之一,宋初就開始“茶引花香,以益茶味。”到民國年間,蘇州已經成為花茶集散地。從建國后到上世紀80年代末,蘇州花茶年產量均在3000噸上下,最高達4600多噸,并暢銷全國,是全國花茶的產銷中心。與此相應的,蘇州出現了一批以香花種植為主的花農,主要集中在虎丘長青一帶。
蘇州花茶有珠蘭花茶、茉莉花茶、玳玳花茶、白蘭花茶及梔子花茶、臘梅花茶、木樨花茶、蕙蘭花茶等近10種,以茉莉、玳玳和白蘭為主,其中又以茉莉為最。蘇州花茶的窨制技術非常精細,有鮮花拌茶、窨花通花、出花分離等幾十道工序,成品花茶外形整齊勻稱,葉色柔嫩,泡出茶液嫩黃清澈,香濃而不俗,茶清而甘冽,業界給蘇州花茶的評語是:香氣鮮靈。特別是茉莉花茶,一度被評為全國名茶。
試制新一代枇杷花茶
凈白清香的茉莉花、白蘭花等,歷來為蘇州人喜愛。虎丘山花神廟碑記載,早在北宋時期,虎丘居民就從廣東、福建一帶引進大批茉莉、白蘭等花木,至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到解放前后,虎丘一帶已經幾乎家家種花,戶戶有苗。茉莉花,成為當地村民的“傳家寶”,并因此出現了茶花村、三花村等一批與花有關的地名。茶引花香,以益
茶味,把香花做成花
茶,也暗合了蘇州人的生
活情調。據介紹,明代就有人對窨茶用的香花及窨制方法專門著文記述,清代則記述得更為精細,對茶、花的選擇,茶與花的比例及窨制方法,都有細致描述。
盡管蘇州花茶已經淡出人們的視野多年,但蘇州人心中的那份情結,似乎并沒有變淡,不少人依舊做著以花入茶的嘗試,蘇州本土枇杷專家蔣建華,便是其中之一。
300萬花瓣做一斤茶
要創新一款產品,并沒有想象中那么簡單。蔣建華介紹說,在很多人觀念里,花茶么就是把花采下后烘干,再和茶葉拌和一起沖泡,或者把花瓣和青葉一起炒成干茶。但事實上,花茶制作可不是這么簡單,用上述方法做出來的花茶,湯色渾濁,且花香茶香不相融合。益友的枇杷花茶,不僅要做到花香茶味渾然一體,而且湯色靚麗清亮,做到色香味俱佳。幸運的是,經過三年試制,目前這款枇杷花茶已經研發成功,并擁有國家發明專利,即將可以面世。
上品飲茶,極品飲花。在益友生態農業,記者品嘗到了這款新一代枇杷花茶。只見這款茶湯色金黃清亮,品嘗一口,茶湯帶著一股枇杷花天然的蜜香味。蔣建華介紹,枇杷花自身就有多種藥用功能,比如清肺潤喉止咳,而且枇杷花含有豐富的天然黃酮,可以軟化血管,清理膽固醇,緊膚美白。
“原料沒有問題,技術也已經掌握,現在試下來最麻煩的還是人工。”蔣建華介紹說,大家都知道碧螺春是6萬個芽頭炒制一斤干茶,但枇杷花瓣的分量,遠遠低于一個茶葉芽頭。他推算過,差不多要300萬個花瓣,才能制作一斤純的枇杷花茶,極費人工,所以這種新型的枇杷花茶,注定了會走高端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