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夢天涯
羅星洲位于蘇洲吳江的同里古鎮,前幾天有幸到那里一游。
去蘇洲之前我對羅星洲甚至同里古鎮是一無所知。以至于到了同里,芳說要帶我們到羅星洲玩,我連它的名字也沒聽明白。一直到我乘著畫舫,迎著江南的陽光,踏上這個同里湖中的小島時,才知道這個暮靄沉沉的小島就是——羅星洲。
島上一位老人說:“羅星洲最早始于元代,羅星聽雨是同里十二大景觀之一。抗日戰爭期間曾被日軍燒毀過。1998年羅星洲重建成功再展雄姿。柳亞子先生還曾寫過《羅星洲題壁》一詩:“一蒲團地現樓臺,秋水蒹葭足溯回;猛憶船山詩句好,白蓮都為美人開。”我霎時對羅星州肅然起敬。
踏上羅星洲時,我的大腦還是懵懵懂懂,只看到那古色古香的門外,有如蓋的青枝綠葉。我跟隨芳走進那扇古樸典雅的大門,誰知道一腳踏進的竟是個廟宇。廟宇雕梁畫棟,關公莊嚴肅穆,香煙裊裊,寂靜無聲。拜過關公,走出門外,眼前出現了一尊大鼎,巍然屹立。鼎上赫然寫著三個大字:觀音殿。該殿飛檐重重,恢宏壯麗。我欣喜異常,從沒想到能在這里見到觀音菩薩的廟宇,走進大殿,觀音慈眉善目,清凈莊嚴,紅蓮安足下,秋月鎖眉頭。我虔誠的對著觀音拜了三拜,轉過一個涼亭,一泓池水就突然出現在我的面前。我才如醍醐灌頂,豁然開朗。
碧波蕩漾的池水被一座曲橋隔成兩半。我的面前,是個微微泛著粼光的湖面,涼亭,樓宇,垂柳,曲橋的倒影在湖面一上一下的浮動。曲橋的另一端是個不大不小的荷塘。荷,我馬上就要去看你了,我的心對遠處的荷說。在曲橋上,我蹲下身來,把手伸進水里,那綠,那涼意一下子鉆進我的心里,我能感覺到我的心底有一片帶著露珠的荷葉,輕輕的搖晃了一下。我撩起一些湖水向天空撒去,那飄起的水珠在陽光的照耀下光芒四射,然后輕輕的落進水里不見了。人生的路途上,無論有多美的景色,看過了還是要繼續前行的。走過曲橋,在堤岸上繼續行走,我發現,羅星洲總是能不斷的帶給我驚喜,這不,堤岸旁那一大片潔靜典雅的蘭花,又讓我的腳步停下了。
墨綠的葉子,潔白的花瓣,嫩黃的花心,微風吹來,千朵萬朵蘭花和千根萬根葉子一齊舞動,煞是好看。我輕輕的走過去在蘭花叢中的一個石頭上坐下,靜靜的享受著蘭香的熏陶,可最終還是受了遠方那荷塘的誘惑,站起身來,急速的走向荷塘邊。
我到蘇洲的時候,已是秋天,路上也見過不少大大小小的荷塘,均不見荷花的蹤影,我想羅星洲的荷塘也許和那些一樣只有滿塘的荷葉吧。來了江南,看不到江南的荷花,是件憾事,這不能怪荷花,只能怪我來得遲了。思索著,我已來到荷塘邊。滿塘的荷一入眼簾,我驚喜的發現,荷塘里竟然還有一朵粉紅的荷花,在靜靜的綻放著,碩大的荷花像個圓盤,高高的擎在荷塘之上。我欣喜的對芳說:“這朵荷花,是在等我來!這朵荷花,是為我而開!”
荷塘不算大,但足以讓我領略荷的風采了。田田的荷葉,遮罩了整個荷塘,偶爾一處的荷葉一動,仔細一看,就看到一條金色的魚,一閃就不見了。有的荷葉高舉著,像為別人撐起一把小傘;有的荷葉半卷著,讓我想起“猶抱琵琶半遮面”的佳人;大多的荷葉擠在一起,像一個個頑童的笑臉,好像不是我在欣賞他們,而是他們一個個在好奇的看著我。忽然我就想起一句詩來:“世間花葉不相倫,花入金盆葉作塵。惟有綠荷紅菡萏,舒卷開合任天真。”天真,自然,這就是我喜歡荷的原因了。毫不矯揉造作,不為迎合別人作出病梅的姿態,傲視世俗,徑自高潔。荷花美,葉子也美;莖美,蓮藕更美;怒放是美,調零還是美。美不驕,殘不餒,無論何時何地,荷都保持一種美的姿態。
走過荷塘邊的曲橋,漫步在湖邊的小徑上,樹林里的墻角一閃而過,我們竟又回到了羅星洲的入口處。
乘著畫舫,我漸漸的離開了羅星洲,視線里,羅星洲漸漸的越來越遠,越來越朦朧。我突然發現,遠處云霧蒙蒙的羅星洲,多像一片高舉在同里湖中的荷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