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報訊(記者 曉亮)大運河蘇州段遺產保護與申遺各項工作目前正有序推進。記者從市有關部門了解到,我市將在今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國家文物局部署的各項申遺工作,為世遺專家現場考察評估做好準備。
據介紹,目前,我市的山塘河、上塘河、胥江、環古城河等四條運河故道和盤門、山塘歷史街區(含虎丘云巖寺塔)、平江歷史街區(含全晉會館)、寶帶橋、吳江運河古纖道等七個遺產點段列入了中國大運河申遺點,蘇州成為運河沿線唯一以“古城”概念申遺的城市。
在推進大運河蘇州段遺產保護與申遺各項工作中,我市實施了大運河蘇州段遺產本體保護和環境整治工程,目前寶帶橋環境整治、城區運河故道清淤和山塘河環境整治試驗段工程已基本完成,平江河駁岸修繕、山塘街沿線立面整治、管線梳理以及盤門光裕里地塊綠化等工程已全面展開,將于今年6月底前全部完工。推進大運河蘇州段遺產監測和檔案系統建設工作,6月底前,將完成一輪遺產監測數據和數字檔案填報工作,全面完成監測檔案中心建設等。做好遺產宣傳、展示工作,位于胥江古運河畔的蘇州大運河遺產展示館現已進入施工階段,預計6月底正式開館。
新聞鏈接
關于大運河申遺那些事
中國大運河是經國務院批準的2014年中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項目。中國大運河地跨北京、天津2個直轄市及河北、河南、山東、江蘇、浙江、安徽6個省,全長1700多公里,是世界上開鑿時間較早、延用時間最久、規模最大的一條人工運河。
20多年前,我國申報長城等第一批世界遺產時,專家們就提出了“大運河申遺”的建議。但當時一些觀點認為“文物是固定的,運河是流動的”,而且一些河床已經干涸、部分河段污染較重、一些河道已經改變,因此大運河不適合申報世界遺產。大運河申遺的事情也就因此耽擱下來。200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遺存運河和文化線路作為新的世界遺產種類列入其中后,再加上國外運河成功申遺的先例,國內多名學者呼吁加快京杭大運河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工作。2008年3月,國家文物局召開了“大運河保護與申遺工作會議暨大運河保護規劃編制研討會”。會議建立大運河申遺城市聯盟,并將“京杭大運河申遺”改稱為“中國大運河申遺”。2009年4月,大運河保護和申遺省部際會商小組第一次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通過了《大運河保護和申遺省部際會商小組工作制度》等文件,大運河申遺正式進入啟動和準備階段。
今年年初,我國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正式提交該項目申遺文本。按照相關時間表,中國大運河沿線的運河遺產將于今年8月前后接受世遺專家現場評估,順利通過現場評估,是該項目最終能否成功申遺的重要前提。2014年,中國大運河項目將正式提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審議表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