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一日,我鄭重地沐浴更衣,非常虔誠地前往文廟,拜謁至圣先師。耳邊想起子曰“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最近臨風自感“夸夸其談”過甚,先師之言無疑給了臨風一個警醒,做人做事不要太張揚。文廟,顧名思義,思想文化、文脈達圣賢位逝者的祭祀之地,文廟就是供奉祭祀這位萬世師表,至圣先師的祠廟,緊連文廟西面的蘇州府學,是范仲淹所創辦的遺址。廟學合一的“東南學宮之最”文廟是古代蘇州的最高官辦地方學府,宋代最大的官學,也毫無疑問,蘇州府學就是宋代的“北大”。
從“德侔天地”牌坊進入,“德侔天地”應與“道貫古今”一起使用,無疑,這牌坊背后一定是“道貫古今”,走到背后一看,果然不差,“德侔天地,道貫古今”中那個“侔”,拼音[móu],詞義是“齊”,是贊揚孔子的德行與天地共齊。以前看西游記時就聯想到吳承恩先生筆下的“齊天大圣”,說不定是從“德侔天地”四字得到靈感。呵呵,罪過!臨風專門“妄言”,與“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又背道而馳。
蘇州文廟規模僅次于曲阜孔廟,但是我比較了兩地文廟的平面圖,覺得蘇州文廟簡單地太多了,中軸上,照壁,德侔天地牌坊起,欞星門、戟門(大成門)、大成殿、崇圣祠。文革中欞星門被毀,現在恢復的欞星門向北移300米竟然移建到了戟門之后,這非常不合規制,你要恢復就像樣地恢復,不倫不類的恢復還不如不恢復。
向上升騰的繚繞青煙寄托著莘莘學子寒窗苦讀一十二年的期待,終于將檢閱他(她)是繼續進入高等學府深造還是另謀出路?“烏龜爬門檻,待看此一番(翻)”。再過一星期就將高考了,此時一個家長和兩位模樣像是應屆高中畢業生的女孩,對著文圣像焚香參拜,想起了陪伴女兒也經歷過中考,將心比心對他們默默報以一聲祝福,愿文圣公保佑她們心想事成,祝愿“金榜不負寒窗子,等待花魁題名時”。
沿著文廟中軸,東西兩側銀杏成林,名叫“壽杏”、“福杏”、“連理杏”和“三元杏”,分立兩旁,其中年齡最大的“壽杏”,2011年樹牌上寫著樹齡836年了,很容易做個減法,也就是公元1175年栽種,公元1175年是什么年份,我查了一下是南宋淳熙二年,當朝皇帝是孝宗,那么這樹很有可能與蘇州另一個范姓名人范成大有關了(臨風沒去做考古,“可惜”了)。為什么文廟遍種銀杏?那是莊子的寓言“杏壇授業”,說的是孔子專門在杏樹下聚眾授業,所以以后把“杏壇”專門稱作孔子講學的地方,而現今“杏壇”就是泛指“教育”。花草植物,如“梅蘭竹菊”在傳統文化中都有一定的寓意和象征,“杏”亦如此。
文廟正殿大成殿,很遺憾不開放,只能在外面轉悠,首先我糾正一個自以為是的錯,去年我寫《建筑等級(一)》時,由于了解到曲阜孔廟大成殿為“重檐歇山”頂,就此主觀臆斷:蘇州包括文廟大成殿不會有等級超過“重檐歇山”頂形制的“廡殿頂”建筑,今天來文廟,我無話可說,輸了,“重檐廡殿”黃筒瓦頂建筑就在你眼前。
為了看清到底是“歇山”還是“廡殿”,我特意跑出文廟到馬路對面滄浪亭門前觀察,“重檐廡殿”頂確認無疑。那么,江南一帶,包括南京杭州,建筑等級不會再有超過這個大成殿的了,瞧!我又主觀臆斷了,但是我就是不明白,蘇州文廟大成殿的形制等級怎么能夠超過曲阜孔廟?雖然蘇州文廟大成殿體量不大,想不明白!(前兩天拜讀“我楚狂人”老師的文廟佳作,發現也是描述為“重檐歇山”頂,顯然也錯了)
“明倫堂”, “明倫”二字來自《孟子?滕文公上》“人倫明于上,小民親于下。”闡明并教導人們懂得人與人之間的倫理道德標準,這種倫理道德標準,如果處于社會階層上面的公卿大夫都明白了,下面的普通百姓就會緊密團結在一起。這,這,這不是我們當今和諧社會的內涵嗎?
進入堂內,“一世之師”范仲淹像栩栩如生,像高近5米,一副對聯寫著: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充分體現了這位憂國憂民,先憂后樂的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高尚的道德風范,這位蘇州人死后卻沒葬祖墳范墳山(天平山),讓人匪夷所思,身后評價卻極其之高,朱熹說:先儒論宋之人物,以文正公為第一。《宋元學案?序錄》高平(范仲淹)一生粹然無疵,而導橫渠以入圣人之室,尤為有功。
范仲淹死后被謚“文正”,兩個月前寫《春游石湖》一文中,我故意混淆“文正”“文穆”兩個“謚號” 說“文正”、“文穆”都是人臣極致、極美的謚號,實際上“文正”才是人臣極致、極美,而“文穆”與此差距很大,想看看哪位朋友來糾正臨風的錯,可能朋友覺得無聊都不屑與臨風討論,無奈,臨風今天自找臺階下來了。
在明倫堂發現這樣兩幅楹聯,篆文所寫,要說難以認識,那就很沒臉面,要說一眼就認出,那是吹牛,告訴你這個秘密,臨風有“殺手锏”,一般不輕易使用,殺手锏就是“正草隸篆四體字典”。楹聯上聯:負郭無田,幾畝荒園都種竹;下聯:傳家有寶,數間茅屋半藏書。
篇幅太大了,不寫了,謝謝您光臨閱讀。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