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名大椿,字靈胎,晚自號洄溪老人。家本望族……先生生有異稟,聰強過人。凡星經、地志、九宮、音律,以至舞刀奪槊、勾卒、嬴越之法,靡不宣究,而尤長於醫。每視人疾,穿穴膏肓,能呼肺腑與之作語。其用藥也,神施鬼設,斬關奪隘,如周亞夫之軍從天而下。諸岐黃家目憆心駭,帖帖折服,而卒莫測其所以然。
從越溪張橋村村委會向西折北,通過森林防火大門,進入這片竹林。前面就是七子山。徐靈胎洄溪草堂舊址就在前面半山腰。那里留有多方石刻,資料上說法各異,有說31方石刻的,也有說28方、25方的。上周六,我細細查點,只找到22方。多虧張橋村郁主任的指點和幫助。謝謝兩位主任!
上山道,這是張橋村前幾年才修的臺階。
以下是石刻,分布在草堂舊址旁的峭壁上。原本是按照順序拍的,這里上圖全亂了。好在這些石刻很集中,那峭壁也就長50米、高4米模樣。
吳江徐燨開山建亭,嘉慶元年三月書。徐燨(徐靈胎之子),“字榆村,儻蕩有父風,能活人濟物,以世其家。”(摘自袁枚《徐靈胎先生傳》)
仙境,落款:袁枚。沒錯,就是寫《徐靈胎先生傳》的。他是清代著名文學家。“猶記丙戌秋,余(袁枚)左臂短縮不能伸,諸醫莫效。乃拕直詣洄溪,旁無介紹,惴惴然疑先生之未必我見也。不料名紙一投,蒙啟門延請,握手如舊相識,具雞黍為歡,清談竟日,贈丹藥一丸而別。”(摘自袁枚《徐靈胎先生傳》)
翠滴春山的落款是什么葆光,會不會是徐葆光呢?待查。
上面的那些石刻就在這峭壁上。
1986年這些石刻被列為吳縣文物保護單位。遺憾的是,我沒有找到文物保護牌。“回溪”、“洄溪”,我也不知道用哪個更合適。
==================================================================================================
這些仿制品在城隍山頂。據說,徐靈胎在這里行醫,多次創造奇跡。
真正的洄溪草堂已經蹤跡全無。這也是仿制品,在城隍山頂石刻的東側。
在城隍山的山頂遠看張橋村。一個群山環抱,景色宜人的村莊。這里有700多戶人家,2500多人。
==================================================================================================
兩次經過申時行墓,都是鐵將軍把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