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明清吳江女作家

摘要:中國古代女性文學雖然起源甚早,但直到明萬歷以后才出現繁榮局面。吳江女性作家以大家閨秀為主體,也包括少數平民女作家。一般情況下,望族女性作家詩文水平較高,作品保存比較完整,大多以家族群體形式出現。吳江沈氏、葉氏就是其中的代表。吳江女性文學就是以葉氏和沈氏兩大家族為核心。
關健詞:昊江女性文學 沈氏家族女作家 葉氏家族女作家

 

一:吳江介紹

吳江古屬吳地,稱松陵平望,另有青草灘、松江、松陵、竿澤、楓江、助鄉等別名。“吳江”本為江名,即吳淞江,一名松江,因晉唐時屬吳縣,亦稱吳江。后梁開平三年 (909),吳越王錢謬割吳縣南地,嘉興北境,置縣,即取其名,稱吳江縣,屬蘇州。后唐同光二年 (924)屬中吳軍。宋太平興國三年〔978)屬平江軍,政和三年 (1113)屬平江府。元至元十三年 (1276)屬平江路,貞元年例升中州。至正卜六年 (1356)被張士誠占據,屬隆平府。十七年仍屬平江路 明洪武二午 (1369)仍改縣。清雍正四年 (1726)將吳江西偏地置為震澤縣,東偏地仍為吳江縣,屬蘇州府,后復合之。吳江為太湖之委,三江之始,乃江浙咽喉。太湖自西而入,入境乃盡境。北面為婁江之始,南面為東江之始,環城為松江之始。石塘橫貫江湖之交,為南北樞紐,宛如一條長鏈,而以城為鎖鑰。元朱子昌《修學記》稱:“吳江有三江五湖之形勝,故其地為古今之雄盛”。境內湖泊交錯,河渠縱橫,徑塘棋布,有 “水鄉澤國”之譽。

 

吳江依托蘇州,為女性文學淵蔽,代有文人。大家閨秀之中,也多名媛。近代費善慶、薛鳳昌于民國初年輯邑中名媛詩編成《松陵女子詩征》十卷,共收錄閨秀270人,得詩 2000余首。僅此一例,就可以想見吳中女學的空前盛況。以至于沈德潛在為其家集再版所作的《序》中說,“吳江之擅詩文者尤多,而莫盛于葉氏”;“詩詞歌曲悉包唐宋金元之精”。’

 

二:吳中女性文學興盛的社會背景
與明清詩壇詞壇的整體沉寂相比,女性文學的興盛,就顯得特別突出。這一現象集中體現在以吳江等地為代表的、以女性成員創作為主要特色的文學世家的群起。在當時的吳中,家族性寫作集團有四五個,出現的時段都在萬歷末、崇禎初的一兩代人之間,如吳江葉氏、沈氏(包括宜修妹沈智瑤;堂妹倩君、靜專、淑女;侄女憲英、華里)、吳氏(吳靜閨、貞閨),吳縣文氏(文征明玄孫女文淑)等。她們個人的文學光華固然甚微,但群星的閃耀,也足以照亮整個夜空。

 

吳江女性文學的繁榮,歸因于寬松的社會環境與女性文學的相對解放,使以“家族”為單位的閨媛成為文學的典范。在晚明江南經濟繁榮、文化發達的地區,激蕩的心學思潮與寬松的社會環境,帶來了女性主體的意識覺醒與生命抗爭。吳江所在的“吳中”是 “公安派”、“唐宋派”等自由文學思潮的發源地。這里也是復古思想最為根深蒂固的地區。一方面是傳統的社會習慣勢力強大,一方面是新潮人物的思想的覺醒,新與舊相砒礪,水與火相搏斗,“人性”在 “理性”的熔爐中經受考驗,因此有許多不可思議的文學奇跡發生。時代漩渦中的晚明女性作出痛苦掙扎,而受過心學沖擊的社會又相對寬容地讓出了一些讓她們自由展示文學才華的空間,所以她們的作品一問世就具有強烈的震撼力。

 

三:吳江沈氏文學世家

(一)吳江沈氏文學世家概述
沈氏家族是明清時期吳江地區一個顯赫的文學世家。作為一個家族文學家群體,吳江沈氏的出現并不是偶然的,而需要適宜的文化生態環境。吳江獨特的自然環境、經濟環境和人文環境是沈氏文學世家形成的基礎。作為一個綿延四百年的家族,其興起、發展、興盛和衰落都是引人注目的。期間科舉仕宦、詩禮傳家的文化傳統是維系沈氏家族發展的精神命脈。

 

吳江沈氏家族之所以在女性文學方面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同其家族中進步的女性文學觀密不可分。這表現兩方面:其一,沈氏家族文學家重視其家族中的女性文學,并對其進行了系統的搜集、整理、出版,將之納入傳播渠道,擴大了其家族中女性文學的影響。特別是女作家沈宜修自覺的女性文學傳播意識更為引人注目。其二,沈宜修丈夫葉紹袁及其家人“德才色”并舉的女性文學觀對吳江沈氏女作家群的文學創作產生了積極深遠的影響。

 

(二)沈氏女作家群的家族特質及成因
沈氏家族以沈宜修為核心形成一個女性作家群,具有鮮明的家族特質。她們以血緣和婚姻為紐帶,大多為母女詞人、姐妹詞人、夫妻詞人、姑嫂詞人,她們在創作中互相唱和,情感上互為慰藉,生活上彼此幫助,作品中縈繞著濃烈的親情和特殊的愁苦,形成了別具一格的“午夢堂氣質”。這與吳江沈氏深厚的家學淵源、文學世家的聯姻燈家庭教育、作家閨中酬唱以及晚明東南地區家族女性創作的繁榮都有著密切的關系。

 

(三)沈氏家族女性作家群
吳江沈氏家族是明清時期一個頗有聲望的文化世家,先后有文學家一百四十多人。女性人才輩出,在詩詞曲文各個領域內成績斐然、作品林立,先后有二十七位女性作家有詩詞及戲曲作品流傳。她們分列于沈奎六世到十世五代人中間,其中六世九人:沈大榮、沈宜修、張倩倩、李玉照、顧孺人、沈倩君、沈靜專、沈媛、沈智瑤;七世十一人:葉紈紈、葉小紈、葉小鸞、葉小繁、沈關關、沈靜筠、沈憲英、沈華鬘、沈淑女、沈蕙端、周蘭秀;八世四人:沈樹榮、沈友琴、沈御月、沈菃紉;九世二人:沈詠梅、金法筵。十世一人:沈綺。她們分別是沈氏家族的女兒、兒媳、孫女、外孫女,以血緣和婚姻為紐帶,形成母女詩人、姐妹詩人、從姐妹詩人、妯娌詩人、姑嫂詩人等,具有顯著的家族性特征。

 

(四)沈氏家族的女性文學創作
吳江沈氏自元末遷入吳江。歷時約四個世紀,先后共有文學家近一百四十人。明弘治至隆慶年間,沈氏家族初顯于文壇。明萬歷到清雍正年間先后出現文學家一百一十五位。其中有沈憬、沈自微、沈自晉、沈自南、沈琳、沈自然、沈自炳、沈永禎、沈永令、沈永啟、沈時棟等。朱彝尊在《靜志居詩話》中這樣稱贊沈氏家族的文學盛況:“門才之盛,甲于平江,而子姓繼之,文采風流,代各有集。”這種文采風流同樣波及女性,僅僅萬歷至康熙這一時期出現的女詩人就有十三位。沈宜修、張倩倩、沈靜專、沈倩君、李玉照、沈智瑤、顧孺人、沈大榮、沈媛、沈憲英、沈華曼、沈少君、沈蕙端,彤管之盛粹于一門。

 

沈靜專,字曼君,號上尉道人。戲曲家沈憬幼女。一生坎坷,好學佛。著有詩集《適適草》。善詩詞,小詞“春未盈,蝶睡輕,柳外東風吹恨生,日長花氣清。瘦魂驚,一聲鶯,羈住愁魔不放行,遙山翠半醒”如輕歌曼舞,雅趣自得。

 

張倩倩(1593-1627),一字無為。沈自征妻。幼工詩詞。沈宜修為作傳,謂其才情不在李清照之下。年三十四卒。

 

沈憲英(1620-1685),字慧思,一字蘭友。能詩詞。時人稱其“所著甚富,饒有家風”(《林下詞選》卷十一)著有《慧思遺集》。清人所著《眾香詞》和《林下詞選》收其作品若干。

 

沈樹榮,字素嘉。沈永偵女,母葉小紈。自幼由母教授詩詞,詞集由《希謝詞》、《月波詞》。據《林下詞選》記載沈樹榮的詞以“家庭酬唱多”這是封建社會里閨閣生活決定的。

 

沈友琴,字參荇,沈永啟女。著有《靜閑居詞》,自幼攻習詩詞,其詞以富于情趣稱。
散曲家沈惠端,字幽芳。沈自旭女,戲曲家顧來屏妻。著幽《幽芳遺稿》一卷,內容多寫閨情,婉轉流暢,最為人稱道的是套數《挽昭齊、瓊章》

 

四:吳江葉氏
吳江葉氏家族久負文名,清沈德潛評曰:“吳江之擅詩文者固多,而莫盛于葉氏。”“詩詞曲悉包唐宋金元之精”。葉恒春為合集作序曰:“集之清詞麗句,神采欲仙。久為當代所推."沈宜修和葉氏三姐妹為中心形成葉氏女詩群,聚結著兩大家族近20位女詩人,可謂群星璀燦。


葉紹袁妻沈宜修(1590—1635),字宛君,為著名曲家沈憬之女,戲曲家沈璨侄女,工詩詞,為吳江女性詩壇的中堅人物,幼年穎慧。無師承,在姐妹間問字,一而知十。且過目成誦,瞻對如成人。八歲喪母。于姐弟間大度謙讓,好言解之。所以父親沈琉喜愛有加。沈琉常年為官在外,家中之事宛君料理得井井有條。

 

“(八歲)即能秉壺政,以禮肅下,閨門穆然”。其叔父甚以為奇,所以將她許配給好友葉重弟獨子葉紹袁。萬歷三十三年與葉紹袁成婚。此時宛君已經“頑然而長,鬢澤可鑒”.歸時鹿車布裳,毫無怨色。葉紹袁,吳江名士,善詩詞,工吟詠,“鵲起時髦,珠瑩玉秀,克稱王謝風儀’。婚后琴瑟和美稱一時佳話。著有詩集《鸝吹》。沈家本為吳江望族,她與同邑文士葉紹袁(1589—1648)結婚后,生有五女八男,均有文采。著名的詩論家葉燮(1627—1703)就是她的第六子。著有《鸝吹集》收入《午夢堂集》卒于1635年。


 

葉紈紈,字昭齊,沈宜修長女。天寥《自撰年譜》記“生于萬歷三十八年庚辰(1610年),初生之女寶于夜光。”家人疼愛備至。幼年就許配給了葉紹袁嗣兄,袁樓 (字若思)第三子,“咸謂世執雅契,復締潘楊,為一時美談”。幼年早慧。三歲 “讀《長恨歌》不四五遍即能朗誦,無不驚……為奇慧”。‘十四歲學為詩詞,書法小楷端麗可愛。天啟六年丙寅(1626年)十月與袁氏成婚。婚后感染肺病〔宛君的肺病遺傳)。崇禎五年壬午十二月二十二日 (1632年)卒,時年二十三歲。有詩集《愁言》一卷,又名《芳雪軒遺集》。集中共收詩九十五首。《午夢堂集》補遺存三首:一首《壽祖母七裹》、二首 (無題》,共九十八首。另有《和父村居》三聯 “但憑書軼隱,自識綺羅閑’,,“蓉菜新堪奇,家風五柳偏”,“風月逢秋美,村聲入夜悠”。詩歌五言古詩四首、七言古詩五首、五言律詩十一首、七言律詩五首、五言絕句九首、七言絕句六十四首,與母親和妹妹一樣七言絕句最多。詞共收十三調四十七首。附集中有《菩薩蠻 ?綠絹笙冷秋光老》一首。葉紈紈詩現存九十八首,詞現存四十九首。

 

次女葉小紈(1613-1657),中國文學史上第一位有劇作傳世的女戲曲家。字蕙綢,嫁與沈永偵為妻,為戲曲家沈憬孫媳。擅作雜劇、詩詞,所作《鴛鴦夢》為明代戲曲史上杰出的女性作品,沈自征《鴛鴦夢小序》云:“若夫詞曲一派,最盛于金元。未聞有擅能閨秀者。即國朝楊升庵,亦多諸劇,然其夫人第有《黃鶯》數闋,未見染指北詞。綢甥獨出俊才,補從來閨秀所未有,其意欲于無佛處稱尊耳。吾家詞隱先生,未見染指北詞。……今綢甥作,其俊語韻致,不讓酸齋、夢符諸生,即其下者,尚猶是周憲王金梁橋下之聲,實與語此道者。卒年四十五。晚年自定詩集《存余草》。

 

葉小鸞(1616-1632),字瓊章,又字瑤期,三女。幼年寄養在舅父沈君庸家,由舅母張倩倩悉心照料,張氏去世后返回家中。自幼聰慧貌美,十三歲填詞賦詩能琴擅畫,婚前夭折,年十七歲。葉小鸞懷志高遠,沈宜修《季女瓊章傳》載云:“性高曠,厭繁華,愛煙霞,通禪理,自恃穎姿,嘗言欲博盡古今。……作詩不喜作艷語,集中或有艷句,是詠物之興,填詞之體,如秦少游、晏小山代閨人為之耳。……其愛清幽恬寂有過人者,又最不喜拘檢,能飲酒,善言笑,瀟灑多致,高情曠達,夷然不屑也。”葉小鸞《返生香》集中多深沉之作,如《九日》:“風雨重陽日,登高漫上樓。庭梧爭墜冷,籬菊盡驚秋。陶令一樽酒,難消萬古愁。滿空云影亂,時共雁聲流。”一位不涉世間風波的芳華女子,發此心聲,著實令人驚詫,然而不必質疑它是否矯情,這構深致遠的詩心確是“末世”氣氛深延至閨閣的育成。有《返生香》一卷。收入《午夢堂集》.

 

以上四人外,葉氏女詩群還包括葉小繁、沈智瑤、沈靜專、沈蕙端、張倩倩、李玉照、沈憲英、沈華鬘、沈樹榮、顏繡琴、紅于等。

 

五:沈葉聯姻
吳江的葉、沈兩家是明清時期江浙地區著名的文學世家,贏得了文壇名家的很高贊譽和評價。葉氏自葉紹袁起,三代以文顯名。明崇禎年間,葉紹袁編輯《午夢堂集》,收入家人十二種著述,在文壇上引起不小的震動。沈氏則自明弘治、嘉靖年間以文知名,直至清光緒初年,歷四百年,有文學家十二代,凡一百三十九人,并于乾隆年間刊刻《吳江沈氏詩集錄》,匯集了沈氏一門九十一位詩人的近千首作品。清代著名文學家尤侗譽之“吳興騷雅,領袖江南”。

 

 

葉、沈兩家同居一邑,門第相當,彼此間聯姻自在情理之中。而這種文學世家間的聯姻對文學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尤其是與兩大家族中女性作家的文學活動息息相關。吳江葉、沈兩大文學世家數代聯姻,可考知的有三代。第一代為葉氏家族的葉紹袁與沈氏家族的沈宜修。第二代為葉紹袁之第三子葉世?∮肷蛞誦薜萇蜃員?之女沈憲英;葉紹袁之次女葉小紈與戲劇家沈之孫沈永楨。第三代為葉紹袁之從孫葉舒胤與沈永楨、葉小紈之女沈樹榮。這三代中產生了四位比較有名的女作家,即沈宜修、沈憲英、葉小紈和沈樹榮。葉、沈這兩大文學世家的聯姻,從社會文化學的角度看,是家族與家族間在文化上的一種門當戶對。這種文化上的門當戶對,對封建時代女性文學創作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與積極的意義。這是因為,在中國封建社會,較之男性作家,女性作家背后的家族文化因素對其進行文學創作起著更為明顯的作用。

 

五:吳江其他女詩人

 沈素英,常州微士沈周女,吳江諸生史永齡妻。《松陵詩微前編》卷十二著錄有《香奮集》,并錄存《祝壽》、《題梅》二首。另《松陵詩所見錄》存《題桃》一首。

 

周慧貞,字抱芬,周文亨女,秀水黃鳳藻室。有 《剩玉篇》,《蘇州府志》著錄作 《艷芬詩集》二卷。

易睞娘,字畫奴,湯豹處女。家居松陵舜水鎮,性聰穎,善記誦。家藏甚富,多臨摹。后歸言姓夫家,夫無行,睞娘郁而終,時年二十四歲。《松陵詩微前編》卷十二存《集唐》、《漂泊》。

 

周瓊,字羽步,一字飛卿。《江蘇詩微》卷一百七十八存《和韻留別》、《春居》二首,卷一百七十一存《贈吳芷仙》、《贈冒巢民》、《溪上偶成》。另有絕句四首《贈范洛仙》、《贈蘇貞仙》、《又寄懷范洛仙》、《贈吳湘逸》。《送張又琴較書之廣陵》律詩一首存于《松陵女子詩徽》。《眾香詞?書集》存詞三首《渴金門》、《昭君怨‘詠鏡》、《烷溪紗。纖手》。

 

項佩,字吹聆,《盛湖志 ?流寓 ?烈女》錄入明代。著錄有《藕花樓詞》。《眾香詞》存一首《桃源憶故人?聞統持歸》,《松陵女子詩微》存《題外子石齋》七首。《朗云堂家集次孔彰兄韻》、《春雪夜即事》、《雪后贈鐘姐姚夫人》、《閱午夢堂集返生香追賦》、《社日》、《送外》共十三首。

 

顧道喜,字靜簾,吳江人,進士顧自植女,諸生許季通妻。《簽澤詞徽》錄入明代,有 《松影庵詞》今不見。《眾香詞 ?射集》收其詞二首《蝶戀花 ‘閨情》、《滿江紅 ?移居嚴花有感》,a 澤詞徽》存 《如夢令》、《鶴鴿天 ?’雪曉》二首。

 

湯尹嫻。字洽君,計來僧室。年二十歸計來僧,崇禎庚辰計來僧亡,絕粒而死。《松陵女子詩微》著錄并存其詩 《悼亡》一首 “昔日寒床數聽雪,今夕夜窗獨愁目。凝眸視我綺羅衣,哀被霜花侵白骨。”

 

張烈婦,張士柏室,夫亡守志。《松齡女子詩微》著錄并存詩 《松齡遠眺》中兩句 “湖多天在水,邑小市侵橋”。

 

顧佩蘭,《林下詞選》列入明代。

 

項貞女,秀水太學生道亨女,周應祈室,《松齡詩徽前編))卷十二存詩二首《花》、《詠芭蕉》。《吳江縣志》錄入明代。事跡載于《烈女傳》中。

 

徐翻,后名阿佛。盛澤妓,柳如是其侍女也。《松齡女子詩微》卷十二錄入明代,存其組詩 《秋怨》。

姚湘云《松齡詩微前編》錄入明代,且存詩一首 《送茶生入都》,詩有:“珍重臨歧無別語,脫只藕覆作思量。”之句。

 

凌化,淑口太常卿信從姐,史巧妻。長于琴,著《琴普》二卷《黃溪志?別錄》著錄入明代。

 

安茲妻張氏之妹,有 《題畫詩》一卷。

瞿數蓮,相國瞿式來孫女,員外郎錫執子縣太學生楊一賓妻。工詩、書、畫,時稱三絕。有遺稿。

 

六:結束語
綜上所述,整個明代吳江女性文學就是以葉氏和沈氏兩大望族女性為核心,邊及周慧貞、沈素瑛等兩家之外的大家閨秀。這些女作家處于整個體系的第一層面,代表著女性創作的主流形態。周瓊、易睞娘、湯伊嫻等女性作家身處望族以外,構成整個系統的第二個層面,處于邊緣地位。在中國古代女性文學史上,這種存在形態具有十分普遍的意義。

 

 

同時,明代女性文學的繁榮并非女性自身性意識覺醒的產物,而是文人美學觀念的轉變對女性文學影響下的結果。明代文人開始崇尚“清”這一美學范疇,并且把這一美學規范與女子結合在一起。認為女子是天地靈秀之所在,是“清”氣所聚。對女子詩才的崇尚也因此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在此種觀念的引導下,吳江女性的詩才得到了最好的發展。此外吳江女性文學的繁榮與文化世家自身很有關系。家族文化作為中國極為獨特的文化傳承方式,其本身的興盛對女性文學的推動作用也非比尋常。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才子才女們
讀書專欄:解讀吳江的文學世家
明清吳江沈氏家族的女性文學意識【郝麗霞】
中國古代十大才女--葉小鸞
朱潔 | “美要眇兮宜修”——沈宜修(明清女性作家評介之三)
吳江沈氏文學世家研究_吳江沈氏(二)吳興沈氏文化研究資料匯編(第77期)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孙吴县| 西乌珠穆沁旗| 新邵县| 靖安县| 烟台市| 璧山县| 永寿县| 体育| 晋州市| 永州市| 德格县| 泽普县| 抚顺市| 宝应县| 岫岩| 高清| 台江县| 文安县| 胶州市| 武穴市| 舒兰市| 肇东市| 台山市| 乾安县| 哈巴河县| 祁连县| 随州市| 房山区| 顺昌县| 涿鹿县| 图木舒克市| 峨眉山市| 堆龙德庆县| 邻水| 呼伦贝尔市| 云和县| 固镇县| 额尔古纳市| 绥德县| 筠连县| 保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