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 王長征
又到一年結婚季,去年曾應邀去常熟參加了友人千金出嫁的婚宴。
說實話,大城市里的婚宴參加了無數趟,流程大同小異,而鄉下的婚宴會是怎樣呢?從蘇州坐車很快到了位于常熟北面靠近蘇通大橋的碧溪鎮。婚宴的地方就設在新娘父親的廠里。剛一下車,女方的親戚們就把一杯杯熱氣騰騰的喜茶端給來賓——這叫沾沾新人的喜氣。
好家伙!宴會場里居然擺放著60多只老式八仙桌和長凳,親戚朋友們紛至沓來,打扮類似店小二的廚工客串了服務員的角色,用熟練的托碟(重托)姿勢,端著熱氣騰騰的菜肴,穿梭在擁擠嘈雜,熙熙攘攘的人海中。
坐下后聽同桌的親戚講,在常州農村要吃一天的喜酒,上午親友來了后,先是雞蛋、肉丸、索粉湯一碗,午餐還不算正規喜酒,下午點心(糖元宵),晚餐才算正式喜酒,酒后鬧洞房。
鄉下的喜酒別有風味。像數來寶似的,冷菜竟有十二個,整個宴會下來要上三十六道菜。冷菜后第一個菜居然是蹄髈,走油肉的肉皮炸得很香,不油膩。毛豆居然曬干了吃,味道不錯。酒席中蒸菜上了六個:“菊花爆魚”、“翡翠金磚”、“招財進寶”、“白汁銀蹄”、“雞湯三絲”、“南腿鴨方”。一直聽朋友說,常熟的特色菜——蒸菜,不錯,清爽、清淡,味道純正。
其實在蘇州家常菜里,“蒸”的比重并不大,如果讓我回憶,蒸童子雞,蒸肉餅子燉蛋、清蒸鱖魚……好像常吃的就這些,前幾年去泰國,倒是吃過一種將餡用香蕉皮包好蒸熟的菜,很美味,還有用樹葉子包著雞蒸,很受游客們的歡迎。而常熟的蒸菜里分清蒸、干蒸、糟蒸、粉蒸、包蒸、上漿蒸,聽得我瞠目結舌,原來“蒸”還有這么多名堂。
當然,婚宴中保留的壓軸大餐是常熟黃泥煨雞(俗稱叫化雞)。現在叫化雞的做法卻有了些變化,不用泥巴,用荷葉包裹放在籠屜里蒸出來。我嘗了一筷子,因為油水完全被逼出來,雞肉嫩滑酥香。
宴會最后的甜點是遠近聞名的常熟血糯米,果真與蘇州超市里賣的不可同日而語。我一邊吃著糯香無比的血糯米,心中默默地祝愿這對新人的生活像血糯米一樣——紅紅火火; 甜蜜的日子像熱氣騰騰的蒸菜那樣——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