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6月22日15時23分,在卡塔爾首都多哈召開的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傳來喜訊:包括蘇州四條運河故道和七個點段在內的中國大運河項目,被批準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翻開地圖不難發現,這些故道和點段,是以蘇州古城為核心的完整遺產體系,蘇州懷揣已久的古城申遺目標由此夢圓。
在這激動人心的時刻,蘇周刊直接對話市文廣新局局長陳嶸、古城保護專家王仁宇、世遺專家周蘇寧,為您深度解讀蘇州的古城申遺。
古城申遺,蘇州人的共同夙愿
蘇周刊:陳局長,作為全市文物主管部門的負責人,您能否說說蘇州為什么要為古城申遺?
陳嶸:眾所周知,世界文化遺產是按國際標準進行保護的文化遺產。蘇州作為國務院首批公布的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自伍子胥“相土嘗水,象天法地”建城至今已有2500多年。通過古城申遺,不但可以讓世界更好了解、認知蘇州,還可以促進對蘇州文化遺產的保護。因此,讓蘇州古城進入世界文化遺產行列,早就成為蘇州決策層和公眾的共同夙愿。
蘇周刊:跟其他城市相比,蘇州古城有什么特點?
陳嶸:專家們評價,主要有四個顯著特征:
一,歷史悠久。史學家顧頡剛在他的《蘇州史志筆記》中說:“蘇州城之古為全國第一,尚是春秋物,其次為成都,則戰國物……”;
二,水系獨特。2500年來,肇始于蘇州段的大運河,從郊外流入蘇州城區后形成了完整、網狀的水系網絡,城外、城內水系通過環古城河互聯互通,構成了氣息相應的有機整體,而且至今仍在交通運輸、文化旅游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堪稱中國大運河水道的奇觀;
三,格局完整。蘇州古城區如今仍基本保持著宋代《平江圖》中水陸并行、河街相鄰的雙棋盤格局,顯示了杰出的城市規劃水平和典型水網城市所獨具的鮮明特色;
四,重視保護。蘇州歷代、歷屆決策者和社會各界大多對這座城市充滿感情,深切意識到蘇州古城彌足珍貴的價值。特別是上世紀80年代以來,在加快經濟發展,擴大對外開放的同時,蘇州始終認真貫徹國務院關于保護古城的批復精神,對古城的基本格局、建筑高度、建筑容量、建筑造型、建筑色彩和建筑環境設計進行了全面控制,以確保古城風貌不再受到損害。
正因如此,蘇州古城的保護成為國內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范例。著名古城古鎮保護專家阮儀三教授評價:“目前為止,蘇州古城在所有中等規模以上的城市中保護得比較好,而且做的工作最認真。”
蘇周刊:王老,您曾長期負責蘇州文物保護工作,并很早參與申遺工作,您知道蘇州是什么時候產生古城申遺想法的嗎?
王仁宇:這個夢想可以追溯到上世紀90年代初。當時各行各業提出要向國際看齊、接軌,蘇州的文物保護工作雖然得到全國同行好評,但我們并不滿足,一直在思考如何跟國際接軌、提高水平。后來我們曾開展過電視大獎賽活動,出了許多有關文化遺產保護的題目,其中有一題是“中國目前有幾項世界文化遺產”。當時我就想,能否通過古城申遺活動,來讓更多人接受教育。
1993年8月在陜西西安召開的中國古都學會年會,點燃了蘇州的申遺之火。我和市園林管理局局長張良正等人一起參加了這一會議。會議談到了我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問題,張良正問我:你們有沒有什么事情讓我們做做?我就提出,能否組織申遺活動。
蘇周刊:當時你們考慮過哪些申遺項目?
王仁宇:第一個當然是古城,這也是我們一開始就定下的終極目標。從西安那次會議算起,到現在已20年出頭了。當時我們分析后覺得難度很大,不能直接上。
第二個是水鄉古鎮,這也是蘇州的特色。但當時各鎮保護水平參差不齊,申報條件不成熟。
三是古塔。蘇州的宋塔是全國各市中最多的,但感覺著眼點小了點,影響也相對較小。
第四是古典園林。她們不但價值高、觀賞性強,而且保護工作也做得好,申報條件比較成熟。
因此,我們先啟動了蘇州古典園林的申遺。
好事多磨,幾經變化排隊無期
蘇周刊:周老師,您是蘇州古典園林申遺的參與者之一,能否簡單談談這個項目的申報情況?
周蘇寧:1993年8月西安會議后,蘇州園林部門就開始研究和進行可行性論證,啟動了申報古典園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工作。這時我參與了進去。
經過一系列工作,1997年12月4日凌晨2時08分,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召開的第21屆世遺會上,以拙政園、留園、網師園、環秀山莊為典型例證的蘇州古典園林項目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2000年11月30日,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亞召開的第24屆世遺會上,滄浪亭、獅子林、藝圃、耦園、退思園又作為蘇州古典園林的擴展內容,被批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蘇周刊:據說,古典園林申遺過程中,專家們也多次建議蘇州古城申遺?
周蘇寧:是的。比如1996年5月11日在蘇召開的蘇州古典園林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全國專家驗證會上,就有專家提出,蘇州古城價值很高,不如一次到位,直接申報古城;而且古城內古典園林很多,加上緩沖區,整個古城就基本涵蓋進去了。
世界遺產組織官員對蘇州古城“申遺”也給予了極大的關注。1997年,時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遺產中心主任馮·德羅斯特和亞太地區主任明佳·楊來蘇州考察古典園林“申遺”工作時,就對蘇州古城的歷史價值和保護現狀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同年,教科文組織世遺中心官員曾建議中國政府及蘇州市考慮將整個蘇州古城申報為世界文化遺產。
2004年6月下旬,第28屆世遺會在蘇召開期間,一些世遺專家對蘇州古城保護狀況表示贊賞和高度評價,對蘇州古城“申遺”表示支持。
蘇周刊:古典園林入遺,對古城“申遺”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陳嶸:應該說,古典園林入遺后,全市上下對古城“申遺”的重要意義和作用達成了高度共識。2004年,市委、市政府組建了蘇州古城申遺領導小組,正式提出蘇州古城申遺要求。考慮到申遺的可操作性,領導小組決定利用已有古典園林遺產進行擴展;還展開了大量工作,先后完成了平江、山塘歷史街區和環古城河及城內水系的整治。
蘇周刊:當時蘇州提出的古城申遺范圍有多大?
陳嶸:這個范圍經過了許多專家的反復研究,2004年8月提出的申遺名稱為“蘇州水鄉古城古鎮及古典園林”,其中古城范圍包括平江歷史街區、山塘歷史街區、盤門傳統風貌地區和拙政園歷史街區。
經過審議,2006年12月在國家文物局重設的《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里,“蘇州古典園林及歷史街區”項目赫然在列,歷史街區范圍就是上面提到的古城范圍。
蘇周刊:后來蘇州為什么沒有按“園林擴展”這條路線走下去?
周蘇寧:因為這條路存在很大難度。
一,2004年在蘇州召開的第28屆世遺會對《凱恩斯決議》進行了修訂,規定從2006年起,每個締約國每年至多可申報兩項世界遺產(含擴展項目),其中至少有一項是自然遺產。而國內已被列入預備名單的項目多達數十個,連2015年的項目都已經排掉了,這就使蘇州古城申遺變得遙遙無期。
難度二,蘇州古典園林已列入世界文化遺產行列,世遺組織從世界范圍通盤考慮,需要考慮世界遺產的平衡分布。
難度三,蘇州古城與中國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平遙、麗江古城不同。那些遺產地面積只有1個多平方公里、2個多平方公里,地處偏遠,經濟相對不發達。而蘇州城區面積大,而且地處長江三角洲經濟發達地區,受經濟社會發展影響大,若按平遙、麗江的形式、范圍和名稱“申遺”,成功的幾率微乎其微。
峰回路轉,運河申遺刮來東風
蘇周刊:據說,古城申遺曾一度面臨停頓中止?
陳嶸:是的。在蘇州古城申遺“山重水復疑無路”的情況下,如何尋找新機遇,走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路徑,這是需要我們認真思考并全力爭取的重大課題。
蘇周刊:后來蘇州采取了怎樣的策略?
陳嶸:我們注意到,2008年3月,中國大運河保護和申遺正式啟動,之后,大運河申遺作為國家戰略進入了“倒計時”階段。
我們覺得機會來了。因為,在大運河全線所有城市中,蘇州古城與大運河的關聯度之緊密,具有獨特性和典型性:作為大運河江南段的重要節點,蘇州古城段遺產較為集中、真實展現了運河地域文化精華,是各個歷史時期現存的實物見證; 大運河蘇州古城段維系著富有江南特色的運河文化空間。
因此,不失時機地將蘇州古城核心點段進行“打包”,力爭將其列入申遺范疇,這不僅體現了蘇州積極參與大運河申遺的責任意識,體現了“對遺產尊重和對歷史負責”的態度,而且可以使蘇州古城申遺項目搭上順風船,為圓蘇州古城申遺夢尋求最后的機會。
蘇周刊:蘇州參與大運河申遺時,被列入的名單一開始就是四條運河故道和七個點段嗎?
陳嶸:不是。大運河申遺涉及沿線8個省市、30多個地級市,沿線點段多達數百個,競爭異常激烈,只有那些能體現突出的普遍價值的遺產,才有可能被列為最終遴選對象。在第一次專家和省部級部門評審時,蘇州古城段惟有盤門一處入圍。
蘇周刊:能透露一下四條故道和七個點段是怎樣確定下來的嗎?
陳嶸:實際上,通過前一階段的古城申遺準備,這些故道、點段都具備了很好的基礎,我們只是再根據中國大運河申遺的獨特要求,把蘇州古城與大運河的關系重新梳理,并進行了深度研究和評判,最終遴選了山塘河、上塘河、胥江、環古城河四條運河故道,山塘歷史文化街區、虎丘云巖寺塔、平江歷史文化街區、全晉會館四個運河相關遺產和盤門、寶帶橋、吳江古纖道三個運河水工遺存。這四條故道、七個點段,既與大運河密切相連,又涵蓋了蘇州古城遺產的精粹。
蘇周刊:這些故道和點段,怎么會得到各界認可的?
陳嶸:一方面,我們就大運河蘇州段遺產的遴選工作與相關的區、部門及單位進行了深入的磋商,達成了高度的共識,形成了合力。
另一方面,我們數次赴京,向國家文物局和申遺專家們作了專題匯報,爭取國家文物局及世遺專家的認同。市文物局又組織精干的專題團隊,用4個月時間實地踏勘、考證資料、精心組稿,為古城段遺產被列入遴選對象提供了具有說服力的依據,形成了《大運河蘇州古城段遺產研究報告》、《大運河蘇州古城段遺產申報文本》和《大運河蘇州古城段遺產基礎資料》三個文本。
2012年3月上旬,我們將這些文本上報國家文物局。我們的申報努力和遺產的價值打動了世遺專家,并得到了國家文物局的充分認可與高度評價,遴選的故道、點段全部補選成功。
故道點段,比古城申遺范圍還大
蘇周刊:目前列入世遺名錄的大運河蘇州段遺產范圍有多大?
陳嶸:北起京杭運河與山塘河交匯處,南至京杭運河與太浦河交匯處,遺產區面積6.42平方公里,緩沖區面積6.75平方公里。
蘇周刊:許多人不理解,為什么這些故道、點段列入世遺名錄,就意味著蘇州古城申遺成功。
陳嶸:可以理解。這么說吧,首先這次成功入遺的故道、點段,不但基本涵蓋我們2004年提出的古城申遺范圍,而且還有所擴展;第二,完全的古城申遺也不可能是環古城河內的區域,而是需要擷取能代表古城的歷史街區、重點建筑和水道。
蘇周刊:其他世遺項目,名稱和范圍是否必須統一?
周蘇寧:從已經申遺成功的項目看,項目名稱和名稱對應的范圍可以統一,但也可以是其中的一部分,比如法國巴黎塞納河畔項目,核心也就十幾個點。
我國的云南麗江古城項目、山西平遙古城項目,名稱和范圍也不完全統一。像麗江古城遺產區范圍包括麗江古城(大研古城遺產區)、束河民居建筑群遺產區、玉龍縣白沙古鎮三部分;山西平遙古城項目則包括平遙古城、城西南6公里的雙林寺、東北15公里的鎮國寺。
所以我覺得,蘇州四條運河故道、七個點段,可以用“蘇州古城”這個名義統稱。而且,世遺保護不僅保護核心區,還保護緩沖區。四條故道、七個點段加上緩沖區,再加古典園林及緩沖區,確實已基本涵蓋了整個蘇州古城。
蘇周刊:那蘇州古城范圍到底有多大呢?
王仁宇:不同的人、不同的文本有不同的說法。歸納起來,大致有三種意見:
第一種意見是文化概念上的范圍,基本就是此次打包進入大運河項目的四條故道、七個點段,再加不在上述區域里的古典園林等;
第二種意見是地理概念上的范圍,就是國務院2000年1月批準的《蘇州市城市總體規劃(1996—2010)》里所提的說法:蘇州古城指外城河以內的古蘇州城,面積14.2平方公里。按照目前的情況,拿這個范圍整體申遺是不現實的;
第三種意見面積最大,是總體規劃提出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范圍“一城、二線、三片”,其中一城指外城河以內的整個古城,二線指山塘線、上塘線,三片指虎丘片、留園片、寒山寺片,總面積22.63平方公里。
第一種意見把蘇州能列入申遺范圍的部分都列進去了。雖然未直接出現“蘇州古城”字樣,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就是古城概念。所以的確可以說,大運河申遺成功,就等于蘇州古城申遺成功了。
十載夢圓,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蘇周刊:蘇州古城申遺的成功,周老師怎么評價?
周蘇寧:這是世界遺產組織對蘇州古城遺產價值的充分肯定。這次成功,既是一場斗智斗勇的競爭,也是水到渠成的好事。蘇州在古城保護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經濟高度發達的情況下,還能保護得這樣好,非常不容易。
蘇周刊:申遺成功,會給蘇州帶來怎樣的機遇?
王仁宇:我覺得至少有三方面:
一,蘇州在海內外的知名度、影響力將得到進一步提升;
其次,蘇州古城保護將能與國際遺產保護水準接軌,從而融入國際遺產保護的平臺,這對蘇州遺產可持續保護將起到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
第三,通過“申遺”,蘇州城市文化發展戰略將獲得一個更高的制高點。蘇州之所以能走到對外開放的前列,能成為國內外旅游者的首選地之一,文化軟實力是一重要因素。申遺成功可以促進“世界了解蘇州”,使文化優勢成為“讓蘇州走向世界”的重要砝碼;增強民眾對家園的自豪感,增強來自全國各地的“新蘇州人”對蘇州的認同感。
周蘇寧:從蘇州古典園林入遺的經驗看,原來海外游客大多是東亞和東南亞游客,現在歐美國家的游客越來越多,說明影響力確實擴大了。國內游客到蘇州首選拙政園,該園散客占70%,雖然門票價格高,但他們也覺得值得。
蘇周刊:有專家指出,申遺成功是一把雙刃劍,帶來機遇的同時也會帶來挑戰。陳局長,您對此怎么看?
陳嶸:這種說法完全正確。
進入世界遺產名錄,必須按照國際組織有關遺產保護憲章的規定,履行相應的承諾。遺產點段的規劃與建設、遺產維護與修繕等諸多方面都會受到一定的約束。
作為遺產城市,蘇州將面對大量的基礎性、技術性工作,必須通過進一步科學規劃,保護好蘇州特有的古城風貌,尤其是維系好大運河蘇州古城核心點段遺產的真實性和完整性。
隨著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理念的發展,大家越來越重視保護與利用的并驅發展,通過保護發展旅游,通過發展旅游使當地居民共同得益。
值得高興的是,為改變以往古城區在保護工作上各自為政、條塊分割的狀況,2012年10月26日,我市已根據國務院、江蘇省政府批復精神,將古城的平江、滄浪、金閶這三個區合并,成立“區政合一”的蘇州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區(姑蘇區),成為全國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中首個設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區的名城,新一輪古城控制性詳規修編也已開展,這對古城的保護發展無疑是個利好。
蘇周刊:圍繞世遺保護,接下來市文廣新局將開展哪些工作?
陳嶸:我想,古城是大家的,還需要大家一起來呵護。我們會創造條件,進一步引導市民自覺參與保護遺產的各項活動,加強市民對遺產的情感培育和文化傳播工作,拉近遺產與公眾的距離,提高民眾對古城保護的參與度。
同時,要通過讓遺產活起來,讓保護成果惠及更多百姓。
蘇周刊:周老師那邊有什么打算?
周蘇寧:蘇州古城入遺,要求站到更高平臺上,以國際標準、規則來保護古城,通過加強基礎理論的研究和交流,把“蘇州經驗”變成“蘇州標準”,示范中國、示范國際。這就對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需要既懂國際規則、又懂中國傳統文化的專業技術人員、行政管理人員和研究人員。我服務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世界遺產培訓與研究中心(蘇州),將為此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