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明末才女葉小鸞
《姑蘇晚報》2021年02月22日 B07版

  何笛

  一

  葉小鸞(1616—1632),字瓊章,一字瑤期,出身于曾經海內咸傳、滿門風雅的葉氏午夢堂,是葉紹袁與沈宜修夫婦的三女。

  葉小鸞出生時,母親奶水不足,才六個月就被送往舅舅家代為照料。舅母張倩倩也是一名才女,其詩作清麗脫俗。張倩倩把葉小鸞當作親生孩子一般看待,還教小鸞讀書識字、課讀詩文。小鸞寄養的第二年春天,張倩倩對沈宜修說:是兒靈慧,日后當齊班(昭)蔡(文姬),姿容也非尋常人可比。四歲時就能背誦《離騷》及萬首唐人絕句,終卷不遺一字,還能略知其含義。舅母教其識字,過了幾天考她時,故意寫了錯別字來讓她識,小鸞也能辨別出來。

  由于生活貧困,為求生計,丈夫沈自征決計仗劍北游,留下張倩倩獨守空房,使敏感的女詩人空懷愁緒,終于憂郁成病,不治而亡,年僅34歲。

  張倩倩亡故時,葉小鸞已回到父母家中,聽到張倩倩的死訊,葉小鸞哭得死去活來,悲痛之極,寫下《己巳春哭沈六舅母墓所》一詩:“十載恩難報,重泉哭不聞。年年春草色,腸斷一孤墳?!?/p>

  1625年,父親葉紹袁考中進士。十一月,葉小鸞正式離開舅家,回到了離別十年之久的父母身邊。

  回家那天,為了紀念在舅家生活的那一段日子,不忘舅父舅母養育的恩德,葉小鸞親手在疏香閣前的院子中種下了一株蠟梅。這株蠟梅,歷四百年風侵雨襲,依然老樹虬枝,在寒風中吐蕊開放,成為午夢堂僅存的遺物,現仍在午夢堂遺址處。

  品性高潔的梅花,為歷代文人雅士所鐘愛。葉家人對梅花喜愛尤甚,沈宜修有百首梅花絕句傳世,其子女也都有許多吟詠梅花的詩作。葉小鸞對梅花特別鐘愛,其閨房也因此名疏香閣,閣前種有多株梅花。葉小鸞有十首梅花詩,意韻深遠,今舉其二。

  其一:堪笑西園桃李花,強將脂粉媚春華。疏香獨對枝梢月,深院朦朧瘦影斜。此詩以桃李同梅花相比照,一褒一貶,刻畫了梅花不慕繁華的情致,也是詩人的自我寫照。

  其二:傲骨欺霜映碧綺,數竿修竹伴清幽。年年燕子無消息,春信誰將寄隴頭。這就不僅僅是在詠梅了,同時也是在懷念遠在塞外杳無音信的舅舅沈自征。

  深得舅母張倩倩才情真傳的葉小鸞,少小即已才情初露。一日傍晚在堂前坐看月色,清冷的月光照著院中的疏枝密葉,風竹蕭蕭,景色如畫,母親沈宜修觸動心思,隨口吟出“桂寒清露濕”,尚未想到下句,一旁的小鸞即接口道:“楓冷亂紅凋”,沈宜修大喜過望,對小鸞如此敏捷的才思,贊為有柳絮因風之思,但又覺得有凄涼之調。

  十二歲那年,葉紹袁任職南京武學教授,葉小鸞隨同父母一起來到古都南京。

  南京氣勢雄偉,歷代詩人筆下的南京城,那些已然逝去的人物和故事,都使小鸞怦然心動。

  在南京的這段日子,覽長干桃葉、閱黃沙白草之際,小鸞作了不少詩。少年能作詩已屬難得,少女作詩更加少見,在葉紹袁處見到小鸞詩歌的文人士大夫都嘖嘖稱奇,紛紛把詩作錄下來帶回去,可惜,這些在南京學寫的詩作,后來無一存留,沈宜修作了這樣的推測:“想是小時語未工,兒自棄去邪。”試舉十二歲時作的《春日曉妝》:“攬鏡曉風清,雙娥豈畫成。簪花初欲罷,柳外正鶯聲?!痹缟掀饋碚谑釆y的少女,聽到屋外黃鶯的鳴叫,連梳妝都沒有心思了,活潑潑地寫出了少女的心態,清新的少女形象如畫。葉紹袁贊道:“初學遂有此等句,真是夙慧,豈在垂拱四杰之下?!?/p>

  小鸞的舅舅沈自征后來回憶,北游時,小鸞曾有詞及詩寄給他,凡見到其詩詞的無不稱贊,爭相抄錄,還有人用小鸞的詩教導家中的女孩。

  十三歲時,小鸞曾隨母親和祖母到杭州,過西湖,當時夕陽在山,暝煙籠樹,小鸞感而賦《游西湖》五絕一首:“堤邊飛絮起,一望暮山青。畫楫笙歌去,悠然水色冷。”人們到杭州、到西湖,總要感嘆西湖的繁華,小鸞卻不羨西湖的濃抹,只愛西湖的淡妝。她欣賞的是堤邊的飛絮,注意到的是冷冷的水色,令父親葉紹袁驚奇不已:“十三歲女子,不喜繁華,而喜笙歌去后之水色,清冷凄涼之況,超凡出塵之骨,已兆此矣?!?/p>

  二

  葉小鸞的文學才情,固是其天資聰穎,勤奮好學,也與其家庭有著密切關系。家庭中洋溢的自由平等氣氛和翰墨馨香,兄弟姐妹之間,甚至與父母之間也常常詩文酬唱,每有佳句妙詞,總能得到贊賞。

  自古以來,對于女性的美麗,詩人們用詩來描述的并不多見,偶爾有些,也只描寫了局部,或神態、或服裝,難以給人形象的直觀。

  葉小鸞在讀書時,讀到古人劉孝綽有艷體聯珠的詩,描述人身體的不同組成,心氣極高的小鸞遂仿效其體裁,戲作艷體聯珠詩八首,分別吟詠婦女的發、眉、目、唇、手、腰、足及全身。詩寫成后,請母親指教,母親閱后大喜,也欣然提筆按小鸞所寫的各部分作成一組聯珠詩稿,自以為不及女兒寫得好,在《擬聯珠》的小序中說:“然女實仙才,余拙不及也?!边B父親葉紹袁在讀過母女二人的作品后,也情不自禁作了和詩,以為“無瓊章之清麗與內子之流雅,手簏腕硬不足傳也”。八首聯珠詩,寫作手法靈活,或用五言,或用長短句,描摹了女性的美麗,形象生動,讀之,如見其人,如見其形。如一首題為《目》的詩:蓋聞含嬌起艷,乍微略而遺光。流視揚清,若將瀾而拒滴。故李稱絕世,一顧傾城。揚若回波,六宮無色。是以泳曼睩于楚臣,賦美眄于衛國。

  晚明文苑,小品文寫作漸成風氣,產生了一批較有影響的小品文作品,其中,葉小鸞的《分湖石記》堪為女性作者的代表作。

  《分湖石記》作于1632年,是年夏天,江南地區遭遇罕見的大旱,連野闊的分湖(今汾湖)也因此一眼望得見底,有人在分湖中看見水底有層層疊疊數不清的太湖石,這個消息很快傳至四鄉八鄰,引得許許多多人前去分湖看石。葉小鸞與她的父親、兄弟等也去看,聽一些住在湖邊的人說,老一輩的人就傳說許久以前,有某某人家早先在石頭的位置筑園、置假山,究竟是多久以前的事已搞不清楚了。

  葉紹袁花錢雇人把這些太湖石打撈上來,用船載回家中,并用這些太湖石在院子里疊石壘山,裝點家園。至今,在午夢堂遺址中葉小鸞手植蠟梅旁的太湖石,就是那時從分湖中打撈上來的。

  石頭裝回家后,葉小鸞和她的兄弟們在觀賞這些形態各異、有著神秘傳說的太湖石時,種種奇思妙想涌上心頭,使他們紛紛拿起筆來,以此為題,作成《分湖石記》,文章作成后,葉紹袁喜不自禁,認為都有《滕王閣序》的雅致。

  葉小鸞以石之沉沒與顯露二端提挈全篇,展開想象的翅膀,翻出許多波瀾,奇想麗句,層出不窮。開篇寫道:“當夫流波沖擊而奔排,魚蝦之游泳而窟穴。秋風吹蘆花之瑟瑟,寒宵唳征雁之嘹嘹。蒼煙白露,蒹葭無際。釣艇漁帆,吹橫笛而出沒;萍細荇帶,朵黛螺而縈覆。則此石之存于天地間也,其殆于湖之水冷落于無窮已耶?!?/p>

  接著描寫石出水面,羅植于庭的幸遇:“今乃一旦羅之于庭,復使迭之而為山。蔭之以茂樹,披之以蒼苔。雜紅英之璀燦,紛素蕊之芬芳。細草春碧,明月秋朗。翠微繚繞于其顛,飛花點綴于其碧。乃至楹檻之間,登高臺而送歸云;窗軒之際,昭遐景而生清風?;厮嘉糁畤[詠流連游觀之樂者,不又復見之于今乎?”

  最后總攬前文,“則石之沉于水者可悲,今之遇而出之者又可喜也。若使水之不落,湖不涸,則至今猶埋于層波之間耳。不固亦有時也哉!”

  此文一虛一實,一抑一揚,一廢一興,一悲一喜,構思巧妙,情景相生,是一篇難得的佳作。父親葉紹袁評道:“何必韓、柳大家,初學古文辭,輒能為此,真是千秋靈慧。若使天假之年,當在班、蔡以上?!比~小鸞的文章極少,僅存三篇,吉光片羽,彌足珍貴。

  在這個歡樂平等的家庭里,小鸞的大部分時間多花在讀書與吟詠中,且琴棋書畫,無一不精。母親夸獎她說:“你不是我的女兒,是我的小友?!惫郧傻男←[也頗能懂父母的心思,常常想著法子來化解父母心中的憂愁。

  1630年,尚在京為官的葉紹袁,萌生辭官歸隱之意,在寄回分湖老家的詩中,表達了這種意思。小鸞也同母親及姐姐一起寫詩勸慰父親,詩作如下:“別離歲久各咨嗟,蕭瑟西風道里賒。鄉信幾傳遙涕淚,歸期屢約黯年華。羌夷笛里寒梅落,閶闔宮前御柳斜。胡馬于今應出塞,暫思寬慰莫思家。”這首詩對愁緒滿懷的父親該是怎樣的安慰啊,以至小鸞夭折后,葉紹袁翻撿出此詩,在詩后注道:“尚欲寬慰父懷,其如一死使父肝腸寸寸碎也,詩墨猶在,新人往哉,傷哉痛哉?!?/p>

  1632年,小鸞行將出嫁,葉紹袁為了將婚禮辦得氣派一點,給女兒能多添置一些嫁妝,四處向人借錢。小鸞看在眼里,心中非常不安,勸父親說:“古時賢女出嫁,鹿車布裳也不覺得寒磣。父本貧士,何必講究排場?”

  葉家三姐妹(紈紈、小紈與小鸞)年歲相仿,姐妹情深。

  年紀最小的小鸞在生活上得到兩個姐姐的關心和照顧,在讀書和文學創作中又有姐姐們的幫助和扶持,這種天倫之樂在兩個姐姐出嫁之后,在她的心靈上產生了強烈的反響,這種情感在小鸞的詩作中多有反映。

  在小鸞的詩作中,有單獨寫給大姐與二姐的,也有總憶兩位姐姐的,這里試舉三首。

  《昭齊姐約歸阻風不至》:“寒爐拔盡燼微紅,漠漠江云敞碧空。離別遂如千里月,歸期偏悵一帆風。愁邊花發三春日,夢里年驚兩鬢中。雨雪滿窗消未得,定應握手幾時同。”大姐昭齊約好回娘家,卻因大風阻擋(那時多乘船)不能歸,雖相去不遠卻覺如千里之遙,但卻相信相聚一定能實現,詩作滿含愁味但仍很樂觀。

  《秋夜不寐憶蕙綢姐》:“夜色正蕭蕭,輕風響竹梢。檻桐催葉落,岸柳泣絲飄。砌冷蟲喧息,燈殘火盡消。彈棋曾敘別,風雨又連宵。”因睡不著而想念二姐蕙綢,想到的是相聚時的歡樂,如下棋等,可如今除了思念也別無他法。

  《秋暮獨坐憶兩姐》:“蕭條暝色起寒煙,獨聽哀鴻倍愴然。木葉盡從風里落,云山都向雨中連。自憐華發盈雙鬢,無奈浮生促百年。何日與君尋大道,草堂相對共談玄?!贝嗽娛切←[病中所作,可能對自己的病情有所感,詩作對姐妹相聚時的歡樂無限流連,感慨生命短暫,不能常相聚首,讀之令人唏噓。

  三

  1632年,葉小鸞長到十六歲,其才貌已顯現出熠熠光彩,卻在婚前五日突然夭折。

  葉小鸞夭折后,葉紹袁整理女兒的遺作,并將親朋好友的悼亡詩文,合成一集,取名《返生香》,關于集名,葉紹袁在序言中說:《十洲記》曰,“西海中洲有大樹,芳華香數百里,名為返魂,亦名返生香。筆墨精靈,庶幾不朽,亦死后之生也,故取以名集。”

  《返生香》收錄小鸞的詩作一百多首,散文三篇。小鸞的詩作題材廣泛,既有吟花詠草,四時歌賦,又有唱和酬答,抒情述懷,且體裁多樣,五言、七言、詞等,也足見小鸞在詩歌創作上的才情。

  在小鸞的詩作中,吟詠春天的詩作,多的是傷春、惜春之作,這和小鸞家境的貧困及經歷過生離死別是有關系的,“流水年華容易老,秋月春花,總是知多少”。早熟和夙慧,人生的一些難題、生命的種種苦惱提前闖入小鸞思考的范圍。

  也就有了《鷓鴣天》一詞:“西去曾游王母池,瓊蘇酒泛九霞卮。滿天星斗如堪摘,遍體云煙似作衣。騎白鹿,駕春螭。群仙齊和步虛詞,臨行更有雙成贈,贈我金莖五色芝。”想象中,小鸞飛上瑤池,騎白鹿,駕青龍,在白云繚繞、滿天星斗的長空,自由自在。仙人們獻上了甜蜜的酒漿,唱著悅耳動聽的歌曲。西王母的侍女董雙成還贈送一株五色芝草,作永久的紀念。這是多么自由、歡暢的神游,平日的愁緒一掃而空。對于小鸞內心世界的這種憧憬,一般人很難理解,連小鸞的父親也感到“殊不可解”,以為“其仙風道骨,豈塵世可以久留得耶”,只能用小鸞本是仙人來安慰自己。

 2020 蘇州日報報業集團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返生香集
鸝吹有聲?午夢無痕?——沈宜修其人及作品思想內涵管窺
明末一代才女葉小鸞——生如夏花
沈宜修:生在一門風雅的女子
午夢堂三人談.doc
汾 湖 諸 葉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克拉玛依市| 甘泉县| 宁河县| 青神县| 开阳县| 呼和浩特市| 穆棱市| 梅州市| 建瓯市| 武鸣县| 三都| 泗水县| 合作市| 夏河县| 万安县| 五河县| 七台河市| 石门县| 新巴尔虎左旗| 武威市| 丰顺县| 仪陇县| 佛山市| 固阳县| 增城市| 阿拉善右旗| 天台县| 赤水市| 贵德县| 即墨市| 万宁市| 保靖县| 安福县| 平江县| 苍溪县| 汉沽区| 青冈县| 清丰县| 横山县| 定兴县| 奉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