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德涅斯特
在上一期中,我們簡要介紹了高鐵的一些基本常識,接下來在接觸現在的CRH高鐵之前,先讓我們一窺我國在高鐵領域的各種早期嘗試,這樣才能明白為什么我國能在短短十幾年內完成從“一張白紙”到世界頂級高鐵制造商的華麗轉變。
早期動車組嘗試:
東風型柴油動車組(NMI)——我國最早自研動車組,1958年四方機車廠榮譽出品,動力集中式,2動4拖,柴油機動力(就是T-34上那個著名的V-2發動機的鐵路機車版),液力傳動(我國第一種液力傳動柴油機車),時速120Km/h,中間的載客車廂還是時髦的雙層式。
NC3——我國最早進口動車組,1962年引進,匈牙利岡茨馬瓦格公司出品,動力分散式,2動2拖,柴油機動力,機械傳動(NC不是腦殘,是內齒的縮寫),時速128Km/h。
“天安”號公務動車組——1991年四方機車廠出品,動力分散式,柴油動力,液力傳動。
以上這些都是傳統內燃機動力的動車組,而接下來要登場的,則是我國90年代后,進入CRH時代之前,在電力動車組上的一些早期嘗試:
DDJ-1“大白鯊”——我國第一代電力動車組代表作之一,1999年株洲電力機車廠、唐車、長客、四方、浦鎮等聯合出品,動力集中式,1動6拖,交—直流電傳動,時速200Km/h。
DJJ-1“藍箭”——我國第一款投入量產的電力動車組(共生產8列,上面的大白鯊只有1列),2000年株洲電力機車廠出品,動力集中式,1動6拖,交-直-交傳動,時速200Km/h。
DJJ-2“中華之星”——我國CRH系列出現之前動車組最高速度保持者,2000年株洲電力機車、四方機車、長客、大同電力機車等聯合出品,動力集中式,2動9拖,交-直-交傳動,設計時速270Km/h,2002年11月27日在秦沈客運專線(我國第一條高鐵線路)以短編組(2動3拖)創造出321.5Km/h的我國鐵路最高速度記錄,這個記錄直到2008年CRH2C在京津城際鐵路上進行測試才被打破。
DJF-3“長白山號”——CRH之前最后的自研電力動車組(不算出口單),仿德國ICE-3,2003年長客出品,動力分散式,6動3拖,交-直-交傳動,只生產了2列,可謂生不逢時。
除此之外,還有廬山、先鋒、春城、X2000新時速、普天、天馳、中原之星、NYJ1等等等等各式各樣的動車組,另外還有出口納米比亞、格魯吉亞、委內瑞拉等國的出口型動車組等等。
可以看出,我國在高速列車、動車組等方面的嘗試之早之廣泛遠超外界的想象,我國在這方面并非“白紙一片”。雖然這一切都在2004年CRH時代開啟后被劃上了句號,但也正是因為這些不斷的嘗試與努力,為我國在高速列車方面積累了足夠的自主經驗,讓我國面對外國廠商時擁有了討價還價的底氣,也才能讓我國能在短短十幾年內迅速吸收多家外國廠商的先進技術并實現國產化,從而造就CRH時代的輝煌。
而在下一篇,我們將正式開始進入CRH的世界,去了解這些我們熟悉卻又陌生的國產高鐵列車家族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