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評價個人成功的標準過于單一。整個社會都在崇尚物質,個人的成功與否取決于財富的多寡。社會做不到宣傳的“以按勞分配為主”,是否說明政府在社會轉型期的宏觀政策存在一定問題,并且缺乏日后的補救措施?
第二,社會價值觀單一,無錢無權者得不到尊重?!皬娬摺辈皇匾幘?,或者是不勞而獲,正是我們社會的問題之一。社會缺少公平正義的環境,不能讓守規則者得利,反而是不守規則者得利,對社會的失望,有可能帶來弱者對整個社會的反抗。
第三,政府對失業者缺少關懷,社會對弱者缺少同情。強者不守規矩不用付出成本和代價,失業得不到社會保障和救助,讓弱者的生活充滿了不確定性。社會制度的基本規則難以依賴、不可信任,生活在其中的人們沒有辦法預料未來,產生了揮之不去的恐懼。
部分弱者容易由不確定產生恐懼,恐懼演化為仇恨,仇恨需要發泄,最終變成了罪惡。
在一個政府權力與公民權利界限不清、公權力缺乏有效監督和制約的社會,在一個講法制而無法治、先講政治再講法律的社會,在一個民眾無法有效組織共同表達、共同爭取利益的社會,弱者不僅僅是我們日常所說的經濟上的貧困者,也不僅僅是社會的邊緣化群體,而是一個相對的概念。
面對失范的公權力,每一個個體都是弱者,面對社會規則不確定的后果,心中都充滿了恐懼。
為了克服這種恐懼,讓自己的未來更具確定性,有些人會更加追求權力和財富,力爭成為制定規則、利用規則的強者,而做不到這一點的人則會用其它方法來排解自己的焦慮,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