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現如今,巨大的生活、工作壓力,讓不少人的身體處于一個亞健康狀態。
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感覺:不論睡多久,總感覺睡不夠,白天精神萎靡不振,夜晚失眠、入睡困難;整天都感覺身體乏力得很,明明沒有出多大力氣;脫發、掉發增多,年紀輕輕、已有白發……
這些癥狀,明明存在,但到了醫院,卻檢查不出哪里有毛病。
其實,從中醫的角度,就很容易分析出原因。
比如上面列舉的一些亞健康狀態,其實多數是由于氣血兩虛引起的。
氣虛:
《管子·樞言》中說:'有氣則生,無氣則死。'
中醫認為,氣是人體最基礎的物質,也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礎物質。
人一旦氣虛,就容易出現懶言少語、身體乏力、易出汗等癥狀。
舉個例子,一群人去爬山,有的人能蹭蹭蹭往前走,有的人走一小段路就氣喘吁吁,累得不行,這就是氣虛。
血虛:
血在脈中循行,內至臟腑,外達筋骨,滋養著全身。
若是血液虧虛,那么血的濡養作用將會減弱,尤其是女性最容易血虛,一旦血虛,就容易出現皮膚慘敗無光、面色萎黃、月經量變少、手腳冰涼等癥狀,變為俗稱的'黃臉婆'。
氣血兩虛通常同時出現,但其根源其實是脾虛!
中醫講'血為氣之母,氣為血之帥',血沒有氣地推動,就無法到達全身各處,氣無血作為基礎,氣就變成了身體里的邪火。所以氣與血相互依存,兩者一般同時出現,形成氣血兩虛。
但是很多人發現自己的氣血虧虛,就去補氣血,補了很長時間,效果并不明顯,為什么呢?
因為氣血兩虛,根在脾胃。
脾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
后天飲食經過脾胃,通過脾胃的運化,生成精華,這些精華化生為氣血津液。所以若是脾虛了,運化能力變差,氣血就容易虧虛。
那么氣血兩虛,根在脾胃,脾胃不好,該如何調理呢?
在這里給大家推薦一味健脾養胃的食療方:八珍糕
在明代有一位御醫名叫陳實功,由于在宮里吃得太好,小皇子、小公主們經常胃痛、積食。于是他就用八種材料,加上米粉,蒸制成了糕點,給孩子們當零食吃,不曾想健脾養胃的效果特別好,于是他就將這個食療方收錄在他的著作《外科正宗》里。
后來到了清朝乾隆年間,乾隆晚年胃不好,御醫就又做了這個糕點獻給了乾隆,乾隆一吃就愛上了,從此這個糕點就成了大名鼎鼎的'清宮八珍糕'。
八珍糕,顧名思義就是八種食材制成的糕點。
具體做法如下:
取薏苡仁、赤小豆、茯苓、山藥、芡實、黑豆、黑芝麻、紅豆等幾味食材,研磨成粉,蒸制成糕。
以上的這幾種食材均是藥食同源的食材,性質平和,孕婦小孩都能吃,每天2顆,幫助調理你的好'脾氣'。
不方便在家自己做的,可以點擊上方現成的,口感清甜,好吃不粘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