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 洱 尋 茶
回來也有一段時間了,一直想寫一下云南普洱之行感想 ,茶友們都希望我能盡快把云南之行心得形成文章供大家一起分享,但懶得動筆卻一拖再拖直到現在才完成,確實有點不好意思。
對于每一位喜歡普洱茶的朋友來說,沒人不知道云南六大茶山,也沒有人不知道老班章,但到底有沒有喝到真正的班章,誰都說不清,只能憑借網絡,聽所謂專家、茶人介紹。作為自認為愛茶、也收藏了不少普洱茶的我來說,心中一直有一個愿望要到云南實地考察一下普洱茶,但因各種原因一直沒能成行。今年6月,與上海古峰茶業有限公司徐總一行四人,花了八天時間踏上了云南這塊神秘的土地,總算對普洱茶有了比較直接的了解,有了點感性的認識。
我們一行四人是乘坐14:20飛機從浦東飛往昆明,經過三個多小時的飛行到達昆明,因沒預訂到普洱市的機票,我們乘晚上7:30大巴到普洱市,一路顛簸,凌晨二點才到達普洱市,休息到八點左右,通過友人安排,首先參觀了云南思茅興洋茶葉有限公司,公司剛搬到經濟開發區,廠房都剛新蓋不久,里面還在加工大理石,問后才知老板現在在兼做大理石加工生意,而且還在做高檔實木家具。看來做普洱茶賺了不少錢了,但從另外方面看老板只是把茶作為生意在做。到了茶廠車間,看到十幾個工人正在忙著加料、壓餅,生意不錯。參觀完車間,老板請我們陳列室品茶,應該說陳列室布置不錯,但總感覺少了些什么。喝了廠里推薦的幾款熟茶,雖說不錯,但沒喝出感覺。倒是公司委托香港中國新聞出版社制作的宣傳手冊給我們留下來比較深的印象,臨走時每人要了一本。吃完中飯,我們到了普洱市茶葉交易市場,可能是過了春茶交易的季節,比較冷清,品了不少茶,只有龍生茶業的宋聘號系列茶留下了比較深刻的印象,泡了一壺景邁古樹茶,湯色黃而油亮,香氣純正、持久、甘爽濃強,滋味濃厚,回味悠長,是一款不可多的的好茶,但近1000元一餅的價格還是感覺貴了點。另外鎮沅苦聰山寨茶業有限公司幾款茶還算不錯,價格不高但內在質量不錯。逛完交易市場,對普洱茶最直接體會是這市場水很深,要找幾款心目中的好茶不容易。如果從普洱市茶葉交易市場這種模式來看普洱茶的話,挺令人擔憂的。看來普洱茶還得到茶山上找,同時也想看看比較有名的老廠普洱茶到底怎么回事。
坐車到了瀾滄古茶有限公司,有幸見到了“全球十大普洱茶杰出人物”最高獎項——茶馬獎獲得者、首屆中國云南普洱茶博覽會的“普洱茶王”的始作俑者杜春嶧,這位現年61歲做茶近45年的拉祜族女人,對茶的理解有獨到之處,她總說“傻人有傻福”,很多時候因禍得福。現在市場上炒得有價無市的0085茶,在2000年時本來是一批國外下了定單,但遲遲未兌付的壓倉茶,這批茶在倉庫里一躺就是三年,2004年是以每公斤45元的價格出廠,現在都到了10000多元一斤。2006年在首屆中國云南普洱茶博覽會上,瀾滄古茶與其它六家品牌同獲“普洱茶王”之稱。在茶博會現場舉行的“云南普洱茶茶王拍賣會”上,瀾滄古茶公司的一罐重100克的普洱散茶拍出了全場最高價——22萬元。從此更多的人知道了瀾滄古茶公司和杜春嶧。與杜老太的交流中深深體會到其對普洱茶的摯愛,她一直說讓會喝茶的人都能喝到好茶,你也能體會到其真正用心在做茶。!告別了杜老太,我們包車來到瀾滄景邁,景邁位于中國云南省的西南邊陲,在普洱市瀾滄拉祜自治縣惠民鄉,西鄰西雙版納勐海縣,東鄰緬甸,是西雙版納、普洱與緬甸的交界處。這里群山環抱,山巒疊翠,山川秀美在這里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四季如春,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山花爛漫,果實累累,亞熱帶風光旖旎。景邁山是中國六大茶山之一,其千年萬畝古茶園堪稱茶山之最。景邁萬畝古茶園屬喬木型千年古茶樹,是古茶園中最有名的,也是茶迷們心中的圣山。茶葉品質優良,茶體肥嫩柔軟,白毫豐滿,茶香濃郁享譽中外。在芒景有幸見識了距今1728年的古茶樹,也有幸見識了生長在上百年古茶樹才能找得到景邁獨有的寄生植物螃蟹腳。因我們來的時間是云南的雨季,已過了春茶上市的季節,故沒找到心儀的景邁古樹茶。
離開景邁,我們來到了美麗的西雙版納,通過朋友推薦,認識了剛開茶莊的小李,也應該說有茶緣吧,小李是愛茶人,其愛人也剛好在布朗山派出所工作,小李本人最愛老班章茶,對老班章那里相當熟悉。也基于這樣的機緣,考察班章也變得是順理成章,上午從版納出發途經勐海,把小李在老班章的朋友戈三一起帶上,經勐混鎮進入布朗山,一路泥濘花了近4個小時才進入寨子,進入寨子前遇到老班章寨自設的檢查站。因近年來老班章的茶葉賣的火,在各種利益驅使下,以前常有人從其他地方低價收購其他山頭的茶葉,然后帶回老班章寨子里,將這些低品質的茶葉混在老班章的古樹茶中高價賣出,嚴重影響了老班章的品質與聲譽,故現在凡是進入老班章村寨的車輛都要經過兩個關卡,進行停車檢查。檢查時,如果發現車上帶有茶葉,他們都會要求你將車上的茶葉暫存在檢查站,等出村寨的時候再取回了,以此來防止有人造假,保證老班章茶葉品質。因有小李和她愛人陪同,且有他們村寨的戈三一起在車上,我們省去了繁瑣的檢查順利進入村寨。因時間已過中午,小李、戈三在家忙著準備午餐,我們在小李愛人的帶領下進入老班章古茶園。據小李愛人介紹,班章村委會由老班章、新班章、老曼娥、巴卡囡、巴卡龍村民小組組成。老班章寨子海拔約1700米,共有127戶人家,共537口人,而布朗鄉共有53個自然村,其中布朗族占70%,哈尼族、拉祜族占30%。老班章從1476年建寨,距今已534年歷史。在老班章這塊寶地上,有百年以上古茶數78555棵,年產干毛茶40頓左右。因是雨季,過了春茶采茶季節,茶園倒也顯得有幾分寧靜。給人一絲擔憂的是,由于老班章茶價格猛漲,有些樹已有過度采摘跡象,真希望這只是暫時現象,這些哈尼族村民會有長遠的眼光,為后人留下些好茶。回到戈三家圍坐在小圓桌邊吃邊聊,現在好多人有錢了,也喜歡到勐海、版納看看外面的世界。也真感嘆老班章的巨大變化,現在網線已進村,家用電器一應俱全。吃過午飯,戈三泡了他自己親手做的老班章茶,在很多人的印象里,老班章茶就是苦、澀,這是誤解,老班章茶以茶味霸氣著稱,入口苦味很淺無澀味回甘特快(不超過10秒)持久,水濃稠更勝其他茶區,層次極為明顯,香氣鮮活帶有高海拔鮮味,茶味特質是苦底迅速轉甘,整體滋味表現于口腔后方。舌底不斷生津后由喉間回甘,甜味留存于舌根。老班章無愧于“茶中之王”。喝茶時間過得最快,不知不覺已近傍晚,因天空中雨一直不停,我們換乘戈三的越野車踏上回版納的歸途。車開了半個多小時,我們到了新班章寨子,既然來了,也順便看看,小李朋友很熱情,泡了他當年自己做的茶,應該說,新班章茶卻也不錯,但相比老班章總有點差距,可能是海拔、樹齡、環境的多種因素吧,所以新班章的價格相對老班章也要低一些。匆匆離開新班章途經老曼娥,已是黃昏,無法再去品一下老曼娥傳說中的苦,回到版納已是晚上10點.應該說這天是收獲最大的一天。因是晚上的飛機,還有一天時間去看看茶。第二天我們選擇了去普洱茶的發源地易武茶區,也是普洱茶的精品產區。一直有這樣一種說法,易武茶后期轉化是最好的。到達易武鎮已是中午,吃過午飯直奔麻黑寨,麻黑茶名氣在外,可能是路比較好走的原因吧。當人們看到麻黑茶樹的時候,不禁要問這是古樹嗎?這是因為這些古樹茶被矮化過,后面新發出來的枝桿看上去比較小。所以麻黑茶矮化過后茶的產量更高,養分更足一些。來到麻黑村成興昌天強茶莊,何天強兒子拿了些散茶沖泡,湯色黃而油亮,香揚水柔,入口柔綿,初品者容易上口,品完麻黑茶,又品刮風寨的茶王樹茶,感覺要比麻黑茶上一個檔次。但總的來說,易武茶與布朗山系茶不是一個路子。因時間原因,沒能實地到刮風寨看看,實為一件憾事。
8天時間對考察普洱茶來說就是蜻蜓點水,實在是太短了,好多地方如臨滄地區就根本沒涉足,或許留點遺憾也不是一件壞事。回來后我一直在思索這樣一個問題:對普洱茶我們是否應多一種寬容和理解!喝茶需要有一種正確的心態,平靜的心態,寬容的心態和正視、正覺、正悟,茶人如是、茶商如是,此亦可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