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虛與六味地黃湯類
腎陰虛,是指由于腎陰虧損,失于滋養,虛熱內生所表現的證候,中醫臨床稱為腎陰虛證。多由久病耗傷,或稟賦不足,或房勞過度,或過服溫燥劫陰之品。由于腎藏精、主骨,骨主髓,聚髓生腦。腰為腎之府,腎開竅于耳。因此腎陰不足,會出現腰痛酸軟無力;頭暈耳鳴;潮熱盜汗,五心煩熱,咽干顴紅,舌紅少津無苔,且往往舌體瘦細,脈細數或細弱。由于腎精虧少,而精血同源,故也見于血虛萎黃;眩暈心悸;月經不調;經閉,不育不孕;腰膝酸軟;耳鳴耳聾;頭目昏花;須發早白;消渴;便秘等常見證候群。
腎陽虛,是指腎陽虛衰,溫煦失職,氣化失權所表現的一類虛寒證候,稱為腎陽虛證。多由素體陽虛,或年老腎虧,或久病傷腎,以及房勞過度等因素所引起的。
根據五行學說及臟腑經絡理念:腎主水,腎陽對水液有氣化蒸騰作用,若腎陽不足,蒸騰氣化無力,則出現小便清長等表現。腎陽亦稱為元陽、真陽、真火,十二經之根,先天之本在于腎。腎與命門本同一氣,為人身陰陽消長之樞紐。故曰:腎陽主一身之陽氣。腎虛多為長期積累成疾,切不可以急于求成而用大補之藥進補,而應漸進式地調理。
腎陽虛與現代醫學的神經內分泌免疫系統有關,腎陽虛證往往存在下丘腦-垂體-靶腺軸有不同環節、不同程度的功能紊亂,且主要的發病環節在下丘腦的調節功能紊亂。所謂靶腺是指腎上腺皮質、甲狀腺、性腺、胸腺等。這結合臨床來看,在治療上述內分泌腺功能失調時,往往以補腎方藥進行干預而獲得效果。
腎陽虛的臨床表現有多個方面,如:神疲乏力、精神不振、活力低下、易疲勞;畏寒怕冷、四肢發涼、身體發沉;腰膝酸痛、腰背冷痛、筋骨萎軟;性功能減退、陽痿、早泄、易患前列腺炎等;小便清長、余瀝不盡、夜尿頻多;聽力下降或耳鳴;記憶力減退、腰痛、頸椎病、腰椎病等;氣短、咳喘;腎關失約,后陰不固者,可出現久泄不止,或五更泄瀉,或陰囊收縮,遇寒更甚,遇熱則緩;須發易脫落、早白;反映在面部則色青白無光或二眼眶黧黑。
六味地黃湯(丸)是補腎陰虛的重要藥方。是宋朝大醫學家錢乙從張仲景所著《金匱要略》中八味丸化裁而來。六味地黃湯是補腎陰虛的重要藥方。該方以熟地黃、山萸肉、懷山藥、丹皮、澤瀉和茯苓共六味組成。六味地黃湯中醫稱其為平補劑,因方藥由三補三瀉組成。三補即熟地黃、山茱萸肉、懷山藥;三瀉即丹皮、澤瀉和茯苓。該方以滋陰補腎、填精生髓的熟地黃為君藥,以具有滋養肝腎而澀精的山萸肉和具有健脾益氣而固精的懷山藥二者為臣藥。上三味相配互共湊補益肝脾腎的作用,藥力全面,并突出以補腎陰為主。以下三味為佐藥:澤瀉利水而不傷陰、并可防熟地黃之過于滋膩,丹皮能清火瀉肝火,以制山萸肉之溫澀,茯苓淡滲脾濕、并助懷山藥健運脾胃。六味地黃湯可抑制衰老。研究人員還發現六味地黃湯能提高肺培養細胞抗氧化酶的活性,避免受到過氧自由基的攻擊,進而延長細胞存活的代數。
熟地黃為君藥,由地黃的塊根經加工炮制而成。通常以酒、砂仁、陳皮為輔料經反復蒸曬,至內外色黑油潤,質地柔軟黏膩。經炮制后,藥性由微寒轉微溫,補益性增強,《本經逢原》:“熟地黃,假火力蒸曬,轉苦為甘,為陰中之陽,故能補腎中元氣。”經研究,熟地黃所含的地黃多糖具有明顯的免疫抑瘤活性,還有顯著的強心、利尿、保肝、降血糖、抗增生、抗滲出、抗炎、抗真菌、抗放射等作用。常取其以補血滋潤;益精填髓之功能。
本方臣藥是山萸肉與準山藥。山萸肉為落葉喬木山茱萸成熟之果實,其性味:酸、澀,微溫,歸肝、腎經。用于眩暈耳鳴,腰膝酸痛,陽痿遺精,遺尿尿頻,時有帶下,大汗虛脫。藥理上,山茱萸有抗糖尿病的作用, 山茱萸醇提取物對四氧嘧啶和腎上腺素性糖尿病大鼠有明顯的降血糖作用。實驗表明:山茱萸粉劑的乙醚提取物及進一步分離出的烏蘇酸均能明顯地降低血糖、尿糖、飲水量和排尿量,說明烏蘇酸是山茱萸抗糖尿病的活性成分。
山茱萸能提高心臟效率,擴張外周血管,明顯增強心臟泵血功能, 使血壓升高,此為山萸肉抗休克提供了更多的實驗依據。山萸肉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故而能抗血栓形成, 這亦是山萸肉治療休克的機制之一。
山茱萸在體外有殺死腹水癌細胞的作用。亦有抗實驗性肝損害的作用。對因化學療法和放射療法引起的白細胞下降,有使其升高的作用。山茱萸甙毒性很低,但有較弱的興奮副交感神經的作用。
懷山藥性味甘平,微澀;其有“平補三焦氣陰”之稱。早在《神農本草經》中就記載:山藥能“補中,益氣力,長肌肉。久服耳目聰明,輕身不饑延年”。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亦稱:其能“益腎氣,健脾胃,止瀉痢,化痰涎,潤皮毛”。懷山藥以補脾養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著稱。故凡肺、脾、腎三臟所見的氣陰兩虛之證皆可用。然其性平功緩,用時必以量大久服為宜。通常,干品入藥煎服的劑量為15-30g。
澤瀉有清熱、利尿、滲濕之效。入膀胱、腎、三焦、小腸四經。澤瀉的脂溶性部分經實驗有顯著的降膽固醇作用。澤瀉水煎劑對谷氨酸鈉誘發的肥胖大鼠有一定的減肥作用, 而對正常大鼠無明顯影響。澤瀉尚有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及促進纖溶酶活性等作用。應注意鮮澤瀉有毒,主要表現為胃腸炎樣發作。但炮制后的水煮劑,在用量一般情況下,沒有出現過任何不良反應。
丹皮即牡丹皮,歸心、肝、腎經。本草綱目記載無毒。其有清熱涼血;活血散瘀作用。溫熱病熱入血分也常用之。
丹皮能增加冠脈血流量,減少心輸出量,降低左室作功的作用。對實驗性心肌缺血有明顯保護作用,并且持續時間較長,同時降低心肌耗氧量。體外實驗表明,牡丹皮煎劑對枯草桿菌、大腸桿菌、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變形桿菌、綠膿桿菌、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肺炎球菌、霍亂弧菌等均有較強的抗菌作用。同時牡丹皮對體液及細胞免疫均有增強作用。體外對人血小板試驗,發現牡丹皮水提物能抑制血小板花生四烯酸產生血栓素,進而抑制血小板聚集。因而具有抗凝作用。此外,丹皮對子宮頸癌細胞均有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