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示范是指教師用自已學習研究的方法為學生做榜樣,旨在讓學生模仿。
學生模仿,是指學生按照教師提供的模式或樣板進行模擬和仿效。
教師示范,學生模仿,這是學生應(yīng)掌握的最基本的也是最初的學習方法之一。在語文課教育教學中筆者認為: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對學習方法的掌握,也是模仿開始的,并直接依賴于教師的示范。諸如教師的書寫方法,書寫姿勢,講話的方式方等等都是學生進行模仿的對象。教師在低段年級教育教學示范質(zhì)量的高低,示范所提供榜樣的好壞,都直接決定著學生模仿的效果,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加強自己的示范作用,作出正確的、規(guī)范的示范、良好的示范來讓學生進行模仿。達到教與學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教師提供示范
小學生可塑性、模仿性比較強,用榜樣特別是身邊的榜樣很容易激發(fā)他們的認同感。此外,小學生上進心強,有爭強好勝的特點,教師把他們熟悉的、活生生的榜樣擺在面前,那種吸引力和說服力要比任何干巴巴的說教效果好很多倍。同學之間朝夕相處,可以把這些同學中書寫方面較為規(guī)范的做為榜樣。如:在寫字教學中,教師先在白板田字格內(nèi)示范寫生字,再讓書寫規(guī)范的學生在黑板的田字格內(nèi)示范寫,然后讓所有學生認真觀察示范老師和小老師的書寫,再獨立書寫。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經(jīng)常性的展出一些優(yōu)秀作業(yè),為學生提供寫字的榜樣。中國自古就有筆墨書寫優(yōu)秀傳統(tǒng),教師還可以通過小小書法家故事會等形式向?qū)W生介紹我國古今書法家勤學苦練的故事。在深化認識這一環(huán)節(jié)中,組織系列活動,為學生提供欣賞書法藝術(shù)的機會。這既適合小學生的學習心理和認知規(guī)律,又符合低年級教學特征。這樣的教學設(shè)計,學生能夠看得見、聽得著,照著寫,成習慣。教學過程中教師的示范和學生的模仿更能使學生由羨慕轉(zhuǎn)而敬佩,由模仿到獨立。最終起到激勵自己的作用。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二、學生按示范模仿
模仿是兒童的天性之一,兒童的學習品性、習慣最初都起始于有意或無意地模仿家長、教師和同伴的行為。因此,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應(yīng)加強目已的示范作用,作出正確的示范來指導學生模仿。
1、指導機械性模仿。小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的培養(yǎng)雖與教師的嚴格要求有關(guān)系。但最重要的是教師的“身教”也就是教師的示范,教師用一手漂亮的字去影響、感化、熏陶學生。語文教學中寫字是一項重要的基本功。新大綱要求:“從一年級開始就要嚴格要求、嚴格訓練,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寫字能力。”在具體實踐中,可以先指導學生進行機械性模仿,掌握技巧,形成技能。小學生的模仿能力極強。教師在講授必要的書寫知識,要和寫字的基本功訓練結(jié)合起來。教師在教規(guī)律,講方法的同時,要多做示范。如:在指導低年級學生寫字時,教師可以利用隔紙描字,要求學生將生字本內(nèi)頁壓在書本的范字上,把二者田字格對齊,然后教師先在白板上的田字格內(nèi)示范,一邊講解,一邊讓學生描寫,使他們具體感知每一筆每一畫寫到什么程度,占到田字格中的哪個位置最合適。“撇點”(ㄑ) “撇折”(ㄥ)) ,“豎彎鉤”與“折彎鉤”有什么區(qū)別。等等。這樣隨著教師在白板上的講解和示范,學生也定會自覺效仿起來。學生動筆書寫,將每個字逐筆逐畫地在田字格中寫好,形成具體的形象。
2、指導理解性模仿。凡學某種技術(shù)、技能,起初總離不開模仿,學習寫字也不例外。宋代教育家朱熹說:“古人作文作詩,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蓋學之既久,自然純熟。”模仿作為寫字教學的一種手段,是有效的,它比其他的訓練方法更容易被孩子所接受。在寫字教學中,教師讓學生在認真觀察教師和優(yōu)秀同伴的示范的同時,引導學生按要求規(guī)范書寫。“模”是手段,“創(chuàng)”才是目的。因此,在讓學生“模”的基礎(chǔ)上進一步引導學生學習教師書寫方法和方式。提醒學生觀察得越細,寫的內(nèi)容就越“像”,越漂亮。學生積極的模仿,可以幫助學生牢固的掌握正確的姿勢、方法。以致終身受用。當然教師要做好示范,教師的示范行動是一種無聲的語言。教師的筆畫到課堂板書,及批改作業(yè)所寫的字,都要規(guī)范化,正確、端正、工整、字跡清楚。這也對教師不斷加強教學基本功訓練,以身示教提出了更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