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積食與咳嗽
積食會導致咳嗽,中醫稱之為“食咳”。這在中醫古書中有記載,如《內經》:“食于胃,關于肺”;《醫學入門》:“食咳因積食生痰,痰氣沖胸腹滿者”;《脾胃論》:“脾虛肺最受病”。
很多家長會不理解,脾肺為不相關的兩個獨立器官,跟積食與咳嗽有關系嗎?其實中醫是這樣闡述的:五臟是互相關聯的——脾為生痰之源,肺為儲痰之器,積食過久,脾胃虛弱就會生痰就導致咳嗽不止。
這類孩子的癥狀多為:不思飲食、口臭、手腳心熱、便秘、舌質紅、舌苔白或黃厚膩,這時以止咳消積為主,從而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
主張用藥:小兒消積止咳口服液
.
(2)積食與脾虛
如果積在胃里,可能吃點山楂之類的就消掉了。但是當積在脾以后,脾的功能被傷了,這是經過一個長期過程形成的,是積食發展到后來的更嚴重后果。這時孩子總愛腹瀉,或者經常大便干燥一大便前邊是硬的,后邊是軟的,不成型,這是因為脾功能受傷了,運化不了食物導致的。
脾積是長期形成的,因為胃積一兩次,是不會導致身體狀況改變的。如果積在胃,會出現一些比較突出的癥狀,比如口中味道大、突然食欲不振,甚至嘔吐酸水未消化食物等。
積在脾,卻往往是慢性的過程,在不知不覺中,慢慢開始變得虛弱,正氣不足、瘦小不長肉、免疫力差等。治法主張消積導滯加補脾健脾雙管齊下。
主張用藥:五立壯兒顆粒
。
(3)積食與發熱:
積食引起的發熱叫“積熱”,食物停滯在中焦,積滯過久就會化熱,熱蒸于內,孩子就會體溫升高。
這類孩子的癥狀多為:肚子脹痛,積食不化,大便秘結,味道酸臭。《脈經》中說:“小兒有宿食,嘗暮發熱、明日復止,此宿食也。”
用藥:王氏保赤丸
.
(4)積食與便秘
孩子脾虛,過飽積食會出現脾胃的蠕動功能差,脾胃運化失調及孩子的腎經之水不及腸道,就會出現大便秘結。但通常家長看到孩子便秘就會讓他們服用瀉藥,這個用法實際是錯誤的,會讓孩子瀉得更缺水。
正確的治療方案是清熱瀉火,加強孩子的脾胃蠕動功能,輕輕松松解決便秘!
主張用藥:小兒化食丸
#寶寶積食 #積食 #寶寶咳嗽 #脾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