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
人類一直在談討人生的意義,繼而在其中得到為人處世的道理。兩千多年前,由于以孔子為代表的中國人,在這方面著重的是面對現實的思考精神,因而也是對人生的真正意義了解最深的。其主旨在于:在保留我們純潔而健全的美好人性基礎上享受人生,人只需不多的物質,重要的是獲得重情理的道德觀。這一點上,與共產主義道德相當接近。道德觀的精神,無疑就是建立和諧社會的法寶,因此也成了歷代王朝推崇,人民廣泛接受的東西。當然,它缺乏消滅不平等的內容,不含改朝換代所需的斗爭精神,因而又不時顯現出它的不合適。因此,較低恰當的位置就是杷它等同于法律看待。
道德和法律同為起到提供行為規范,維護社會秩序的作用。但它們的性質和特點很不同。在道德社會中,人們在自身思想提高的基礎上,自覺地遵守各種社會公共行為規范的,而法制則只是作為一種輔助的手段。它的特點是以人性出發,以建立"和為貴"的和諧社會出發。而在法制社會中,完全靠法律規范人們的行為,并以此建立起一個無形的社會公德概念。它的特點是以保護個人的各種利益為出發點。從以人類社會發展的角度看,道德社會更符合人類的思想和生活需要,也可說代表的是人類社會的未來方向。
道德觀提倡的是建立人與人之間的良好關系,而認為人類的物質創造應該是在此基礎上進行發展的。因此,它與我們目前所說的竟爭精神是有抵觸的。而在法制社會中,更多的是鼓勵個人力量的發揮,只要不違反法律就行。那里沒有多少人情可講,只有無休止的竟爭。無疑,人與人的竟爭對滿足人們的物欲需求是更為有效的,因此,注重建立道德社會的中國相對的走向貧窮是必然的,物質上的落后,更造成了中國的一段被人凌辱的歷史。
歷史告訴我們,在目前建立道德社會是不合時宜的。我們必須做出一些靈活的變通,我們必須為改變國家的物質落后的局面作出必要的讓步。盡管這種讓步會使我們遭受一段痛苦,甚至使我們的中華文明文化來上一段倒退,那也是應該的事。不過,我們似乎也應該使人民清楚明白這一段未來歷史,知道我們的苦衷,消除不必要的疑惑,堅持一定的道德傳統,以便同心同德地走過這一段艱難的日子。
我對中國的未來有信心,我對人類未來有信心。當人類智慧在人類思想上得到更大發揮時,當宗教完成它的歷史使命走向消亡時,充滿人性光芒的道德社會將會在世界范圍中廣泛建立!
談道德與底線
道德,就是一個基本準則和規范。本來應該沒有底線,要么道德,要么不道德。畢竟道德不是吃飯,吃飽是上線好理解,但吃多少是底線呢,只吃一口是底線,人是無法存活的。但由于人們自我要求的波動,又隨著經濟的發展,于是就有人設置了所謂的底線。但越設底線,底線似乎就沒有提升,反而有下調的跡象。
拾金不昧、見義勇為、助人為樂、尊老愛幼,遵規守則,等等,都是很好的道德,這些品質有底線嗎?如果有,那么就是在這些詞語的前面加“不”,但這不是這些道德品質的底線,而是不道德缺道德的問題了。
道德似乎只有上線,可以成為英雄,可以成為圣人。不過普通的人,也不會失去道德規范的,只是做起來似乎越加困難了。
敢拾金不昧嗎?很多報道說有人撿了錢物,交了110或者尋找到了失主,結果反被失主說成了賊。見義勇為者被說成是肇事者的報道也不少。再說,我們現在的教育是不太主張見義勇為的,據說是要通過智慧同歹徒進行斗爭。這樣以來,很多人見到不義的時候,就不勇為了,就袖手旁觀了。要說智慧,什么不需要智慧呢,智慧不應是退縮,不該是能為而不為。
助人為樂,也是這樣的。雨來了,撐起油紙傘,曾經促成了多少戀情,至少是形成了美麗的思緒,寫成了悠悠雨巷的情思。但現在如果雨中送給陌生人一把傘,要么是沒有人敢送,要么是沒有人敢要,更不要說兩個陌生人共用一把傘,產生什么情思了。怪不得中央電視臺曾經有一段時間一直播放一個公益廣告,就是下雨了和陌生人公用一把傘。這樣的事情居然被大力贊頌,看來有人是要感嘆底線的問題了。
道德已經到了這個應該是舉手之勞卻被當做是重大公益宣傳的程度了。類似情況,可能還有。道德如果有底線,我們的退路好像不是很多了,往后退的道德空間不很大了。
給路邊乞討的老人和孩子錢物的時候,居然要慎思了。提醒孩子千萬不要給陌生人開門,甚至千萬不要接聽陌生的電話,但如果一個遇到緊急情況需要救助的人,誰還來相救。開開門,給陌生的路人一杯水,一個起碼的幫助,現在看來,似乎有些困難了。
吃的東西,問題最近不少,不僅中國,德國等西方國家也是。看來沒有道德和良知的企業家們到處都有。還是古代的繁體字“吃”符合現在的意境,左邊一個口,右邊一個氣,一提到吃就生氣。如果這也講底線,可能有的食品商早就沒有線了。
發展了,道德水平應該提高了。但不知道是社會更加豐富多彩了,還是社會逐漸包容了,還是人們的觀念更加開放解放了,我們改造了許多傳統的東西,并且一般認為是應該弘揚的東西。不知道是進步還是在轉向。
不過,我們應該堅信,道德是一直是向前向高處邁進的。即使有時間有些回旋,也肯定是稍微的迷失,偶爾的打盹,就像鳥兒要飛起來,來個側翼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