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權威
美國一所大學的心理學系,曾做過一次有趣的“聞氣味”實驗。“岡斯?施米特博士是當代世界聞名的化學家,這次被特邀到美國來研究某些物質的物理化學特性”。實驗者作了簡短介紹后,施米特博士用德國人特有語調,向在座的學生們解釋說:他正在研究他所發現的幾種物質的特性,其中特別使他感興趣的是這些物質的擴散作用極快,人們能夠馬上聞到它們的氣味。他又說,由于大家都是研究感覺問題的,所以就同大家一起來做實驗。說完,他就從包里拿出一個裝著液體的玻璃瓶,并要求學生們一起參加這個實驗。他說:“現在我就拔出瓶塞,這種物質馬上就會從瓶子里揮發出來。這種物質完全是無害的,不過有那么一點氣味,就與我們廚房里聞到的氣味差不多。這個瓶子里裝的是樣品,氣味很強烈,大家很容易聞到。只是,我有個要求,你們一旦聞到氣味,請立刻把手舉起來。”“化學家”讓大家作好準備后,就拔出瓶塞。不久就看見同學們從第一排到最后一排依次舉起了手。施米特博士向學生們道謝后,帶著滿意的神情離開了。于是,實驗者向學生們宣布,“施米特博士”并不是別的什么人,只是德語教研室的一位教師化妝的,而所謂帶有強烈氣味的物質,只不過是一瓶蒸餾水罷了。
“權威”人士的一言一行,使普通人篤信不疑,頂禮膜拜,一旦“權威”人士的真相大白,其產生的影響力便蕩然無存。寫文章引經據典,產品推銷打知名品牌,辦企業、學校,建公司、社團,讓名人掛銜,所產生的效果非同一般,足見權威的影響。
所謂權威,是指由職務所產生的權力影響和本人的素質、才能、成就綜合而成的一種威信,從而使人們在心理上、行動上就范的一種影響力。簡言之,權威是權力與威信的有機結合。
由權威的地位、名望、信度等特征而使人們在心理上和行動上服從、就范、改變態度的影響力,就是權威效應。
權威效應并非空穴來風,而是有一定的社會心理基礎。這種社會心理基礎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人們對權威和領導普遍具有一種服從心理。自孩子降生的那一天起,頭腦里不斷地被灌輸這樣一種觀念:在家必須服從父母,在校應該聽從教師,步入社會需要遵從領導。長期的熏陶,尤其是有著幾千年封建歷史的中國,絕大多數人在潛移默化之中,把敬畏和服從權威這一不成文的法則,代代相傳。人們自幼就印在腦海中的服從潛意識,成為權威效應產生的社會心理基礎。
二、人們對杰出人物普遍具有一種敬佩和模仿心理。研究表明:人們常常認同某些自己羨慕的對象,特別是杰出人物,敬佩之余進而模仿效法。通常,個體受權威言行刺激影響,仿照并努力使自己的言行與之相同或相似。少年兒童對家長、成人的模仿最為明顯,中學生、成人對權威的模仿,則采取比較隱蔽的不完全模仿形式。所以,模仿是一種比較普遍的社會心理現象。
三、權威對群體和個體具有暗示作用。心理實驗證明:暗示作用大小,與暗示者的威信成正相關。由于權威的地位和名望崇高,知識和經驗豐富,所以愈能引起下屬和崇敬者的信賴,故而暗示的影響力便也愈大。再則,權威對他人的暗示,是一種不顯露動機的間接暗示,這在心理上易于被接受。
此外,渴望發展、渴望成才是人們普遍的內部心理需要。這種成就動機,與服從心理,敬佩、模仿心理和暗示作用一起,構成權威效應的社會心理基礎。
校長職務以及其本人的素質、才干、業績等綜合而成的威望,便是校長的教育權威。并非走上領導崗位后,所有的校長在干部、教師、學生面前都有教育權威,只有當校長自己的才華、業績、人品等為干部、教職工、學生和家長認可后,才會產生廣泛、不脛而走的影響力。校長的權威一般由權力、威望、資格、年齡以及外貌特征等諸因素組成。
校長的權力(人事權、財產經費支配權、行政事務管理權等)是一種強制性的影響力。它是由教育職能、教育法規和上級領導賦予校長的地位、擁有與副校長、中層干部、教職工、學生垂直關系的制控權等決定的。校長權力因素的特點在于強制性,它對干部、教職工和學生有相當的約束力。同樣一句話,為什么出自校長之口比較有效,而出自副校長之口可能就會大打折扣,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因為校長是學校行政的一把手,有不同于副校長、一般干部和教師的管理權。然而,權力是一把雙刃劍,它既可以提高校長的威信,也能降低校長的威信,運用不當,還會產生負效應。由于校長對權力的運用總伴隨著強制性,干部、教職工在接受某項任務或意見時,怕有所失而往往被迫服從。因此,其激勵作用便也十分有限。
校長的資歷(學歷、職稱、經歷、榮譽稱號等)對校長權威的形成有不小的影響。一般來說,一個學歷、職稱較低,沒有擔任過教研組長、年級組長、中層干部,或者雖然擔任過某些職務,但時間很短且沒有作出什么成就而平步青云走上校長崗位的人,至少在相當一段時間內,他的權威是很難樹立的。一個人若是擔任校長的時間較長,積累的經驗、教訓愈多,資格愈老,那么其權威也就相對愈大。
校長的年齡和外貌特征對校長權威的形成也有一定影響。從某個角度講,年齡是衡量一個人經驗和成熟度的一把尺子。因此,一個35——40歲左右,或者40歲以上的教師擔任校長,其心理影響力要遠遠大于青年校長。校長的外貌特征在最初時間里給人們以深刻的第一印象,事關其人際吸引力。一個外表莊重、一派學者風度的校長給人以良好的第一印象,容易使人們在心理和行動上服從、就范。
校長的威望是構成校長權威的主要因素,它包括智能、品格和情商。
校長的智能,主要指淵博的學識、高超的教育、教學能力和令人信服的管理水平,以及由此帶來的優秀業績,從而使干部、師生肅然起敬,內心折服,在他們以及兄弟學校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譽便油然而生。它是構成校長教育權威的基礎和核心。尤其是校長的教育、教學能力至關重要,他的班主任和教學工作水平至少在本校范圍內被公認數一數二的,這樣,指導教育、教學容易使人心悅誠服,缺少了這份底氣很難駕馭教育、教學管理。
校長的品格,指高尚的道德、美好的情操、良好的作風、和善的性格、豁達的風度等。校長俯首甘為孺子牛的自我獻身精神和為人師表的榜樣作用,常常使干部、教職工、學生為之動容;校長的優秀品格,會使干部、教職工、學生產生信服感,成為凝聚全校師生員工一股不言而教的巨大力量。它是校長樹立教育權威所不可或缺的。
校長的情商,指正確地自我知覺、自我管理、自我激勵能力;善于識別他人情緒,能夠通過細微的社會信號敏銳地感受到他人的需求與欲望;善于處理人際關系,包括駕馭全局的能力,發展人際關系及保持友情的能力,化解沖突以及善于分析社會關系的能力。情商可以使人容易為社會所悅納,有效地進行人際互動,樂于接受領導,它是強化校長領導權威的一股持久力量。
權力、智能、品格、情商是構成校長教育權威的四大要素:權力是外部賦予校長的力量,是形成校長教育權威的必要條件;智能、品格與情商是校長自身的內在素質,智能是形成校長教育權威的基礎和核心,品格是形成教育權威的前提,情商是強化教育權威的持久力量。校長沒有或者缺少相應的管理權力,便很難依法進行教育管理;智能不高,豈能贏得威望和師生員工的敬佩;品格低下,何談在師生員工中有信譽,情商缺乏,何以人際互動、心理溝通。校長以其權力治人,智能服人,品格勝人,情感動人,四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每個校長都希望在師生員工面前享有權威,然而,實際情形往往并非從校長走上領導崗位后就有權威,有的人甚至擔任校長數年,在師生員工面前不但一無威信,而且讓人怨聲載道。校長職務只能授予校長一定的教育管理權力,卻無法授予校長崇高的威信。威信是一個逐步形成的過程,主要靠校長自身的努力來樹立。
教師、學生最欽佩的是那些敬業愛生、許身孺子、甘為人梯的校長。校長的敬業精神和“終日忙忙,不甘碌碌”的工作態度,為干部、教師、學生日后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及至影響他們的一生。一個真誠獻身教育事業、時刻把干部、教師、學生裝在自己心中、無私奉獻的校長,始終在干部、教師、學生心目中具有崇高的威望。
學生的學習,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有賴于校長的指導,學校的發展和社會聲譽的提升相當程度上取決于校長的管理水平,因此他們理所當然地關注自己校長的業務水平。一個潛心鉆研業務、具有高超教學技巧和管理水平、博學多聞的校長,往往成為師生員工崇拜的偶像。因此,對于一個校長來說,沒有什么比豐富自己的學識、提高自己的業務和管理水平更為重要的了。這是樹立校長自身形象和威信的根本所在。
每一位校長都清楚地知道,學生、教職工是自己賴以生存和發展的肥沃土壤,因此要以人為本,樹立管理的民主觀,平等地對待人,多多地尊重人、關心人,搭建平臺讓每個人得到最佳的發展,惟此,才能獲得師生員工和家長發自內心的尊敬。校長在實際工作中不可能沒有過失,文過飾非、委過于人,常常為師生員工所厭棄;相反,校長能勇敢地承認過失并承擔責任,認真地進行自我批評,知錯即改,不僅不會失去威信,而且會博得師生員工更深的信賴。
校長權威的樹立,與黨政和睦、行政集體的團結一致密切相關。有的校長與黨支部領導、其他行政干部在工作中間有分歧,彼此不和,于是不顧場合,把分歧意見在教職工面前流露,甚至在公眾場合含沙射影持有不同意見者,甚至公開矛盾,弄得其他干部、教師無所適從,小道滿天,心存憂慮。如此缺乏修養的校長怎么會有教育權威呢?所以,校長與黨支部領導、其他行政干部之間的相互尊重、和諧協調和團結一致,這是樹立校長權威的重要條件。
校長在學校管理中有著特殊的優勢。校長要善于運用這種優勢,在教育、教學和行政管理中建規立矩,嚴格要求,持之以恒,照章辦事,恪守程序,努力做到言必信,行必果 。讓師生員工實際地感覺到:校長正確的教育管理非接受不可,且必須付諸行動;讓師生員工要有必要的懼怕感。這樣的校長,毫無疑問在師生員工中擁有絕對的教育權威。
古語云: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自我示范、自我榜樣是校長樹立自身權威最重要的條件。所謂“三令五申,不如身體力行;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一個始終好學上進,不斷完善自己人格,民主、平等對待干部、師生,身體力行,善于納諫、知錯即改的校長,其行為本身是一股于無聲處的榜樣力量,使師生員工不得不信服,由信服而產生無窮的威力。
此外,校長要始終樂觀向上、充滿青春活力、與時俱進、創新實踐,讓自己的心理年齡永駐常青,這樣才能與教師、學生的心理相融,為師生員工所悅納。這也是校長樹立自身威信一個不可或缺的因素。
校長的威信總是處在動態發展過程中,已經建立起來的威信,可能會維持發展,也可能下降,甚至喪失。
美國心理學家卡耐基一次給下屬講課,他展示一件器物說:“這是一盞純金的古佛燈,價值連城,想要得到它的請舉手。”幾十個聽講者紛紛舉起手臂。卡耐基突然拿起錘子向佛燈砸去,說:“現在還有人想得到它嗎?”依然有許多人舉手。卡耐基起身將擊壞的佛燈扔進熊熊燃燒的火爐。不一會,他把熔化得不成樣的‘佛燈’又拿起來,問道:“還有誰想要呢?”聽課的人面面相覷,猶豫不決……但有一個人卻又果斷地舉手。卡耐基問:“你為什么還要它?”那人說:“我可以把它重新打造成一盞更漂亮的佛燈。”卡耐基高興地說:“對,這就是我今天所要講的:人生在世,就有可能像佛燈那樣被埋沒、蔑視、羞辱,但就看自己是不是金子,朽木燃燒后變灰塵,沒了價值,可金子被熔化了,價值依然存在。所以,人的價值不是外在形象,而在于內在素質和質量!”
卡耐基的話對人不無啟示。高明的校長重在提高自己的內在素質和質量,以自己的智能服人,以品格勝人,以情感動人,而少用權力治人,進而達到無為而治的境界。
談權威
權威是權威者的通行證,它這個“證件”出入自己的內在世界。權威,是貝殼類動力的甲殼,權威者靠此來保護自己軟弱的內在身體。內在世界越嚴肅的人越容易支權威化;內在的身體越軟弱細嫩的人,越需要那個權威。權威甚至和自卑有關,和不自信有關。內在越自卑越,外在越渴望權威。內在越不自信者,越需要樹立權威。權威是權威者的防彈衣,它是避免自己內部受打擊的。除非你能把權威真正丟開,否則你沒有能真正顯示你是真正自然的、成熟的和內在勇敢、活潑、自信的。
一個人的成長,往往是內在與外在向兩極化發展。內在越自卑的人,外在就可能裝的很自信;內在很恐懼的人,外在顯的就很可能越勇敢;內在越混亂的人,外在就顯得超越過分秩序化;內在越不自然的人,外在就被要求為必須去自然……很奇怪,一旦那個自然過分被要求,一旦它“太自然”了,那就又顯得不自然了。那個外在勇敢的人,卻恰顯示了他的內在不勇敢,他只不過是用在“勇敢”的方式來對抗他那個內在的恐懼而已。你的內在極越往里去,你的外在極就會越往處來。你就象一個從中間向兩極伸展的生長物一樣。一端的正電荷能量越大,那一端的負性能量就越大;一端的負性能量越大,那另一端的正性能量就越大。你的這一端越往內伸,它的另一端就越往外展。……你總是往兩極化發展,因此,可以說你先生就具備了“分裂”的可能――就具備了精神分裂的可能性。事實上,你一直是透過分裂而來的,在你最初時,你就是不斷地透過細胞的分裂而成為你的。所以,上帝讓你“分裂”的目的并非是在殺死你,相反,它是在成長你。這就如一棵樹,如果它的根越往下去,它的枝就會越往高處去;它的根越伸進土里,它的枝就越展向藍天。……但對于你來講,你必須“知”“道”這一切,你必須有深度覺知,有清明照看,否則,這個兩極性成長性發展――就會導致你的“精神”的分裂。因此,具備一種內在的清明覺知或意識的觀照是顯得那些重要。因為一旦你沒有了那個觀察或注意,你就有陷入精神的分裂的可能,且越來越靠近它。
權威、自信、勇敢、堅強等,都是一些具有極性的詞。當它們一出現,它的另一個極性的詞所代表的存在就出現。除非你即不是權威的,也不是不 權威的,否則,只要你一權威化,你的內在就很虛弱化;除非你即不是自信的,也不是非自信的;否則,只要你一自信,那個不自信――就會出現在你你里面。......同樣的,除非你即不是勇敢的,也不是不勇敢的,只要是你一“勇敢”,你的懦弱就出現在你里面。……一個人極性化越明顯,它的分裂性可能就越大。除非他沒有極性,否則,他無法是真正渾元一體的。且只有一個真正是渾元一體的時候,他才是真正強有力的,才是強生命力的。具備極性,總顯示你那么脆弱,那么容易被人控制和制服……如果你和外界或他人作戰,只要能控制住你的一極,“你”就會整個被制住。就如你是一根電線,只要抓住了你的一端,也就算抓住了你――無論是抓住了你的正極或負性。但如果你是一個球體,他們就不好來抓住,因為你沒有極性,他們無法下手。所以,除非你變成渾元之體,否則,你很容易被別人制住。比如,權威者就很容易被人制住,只要把你的權威拿掉,你的某一種心就會死亡……因為威權者是靠權威來生活的。當別人把你賴以存在的東西拿掉時,無疑,一種內在形式的你將無法再繼續以原有的方式進行下去。它就是死亡,就是殺死。因此無法是不死的,除非你變成了沒有極性的存在,沒有方式的存在。所以,一個社會人比一個老子容易死,一個社會人的內在生命比老子弱的原因就在這里。
權威者內在的生活是干枯的,他的內在世界里是火辣辣干燥。他內部沒有水,沒有綠洲,沒有生物,沒有小生命……權威者的內部世界其實充滿了死亡之象。它變得如此嚴肅,如此無生機化。所以權威就是一種死亡。樹權威就是為自己立墓碑。墓碑上所要寫的字,正是權威者所要關心的。一個權威者會關心那個。但一個非權威者他就不會關心那些。權威者很在乎別人的評價或外部的音訊,因為它正是靠那個外部的正電荷的語言訊息來抵消他內部負電荷力量的破壞的。權威者很容易“電”人,因為他們他必須讓自己的正電荷向外來,來聚集到他的表面,以讓自己發出某種光或威力,以讓別人信奉自己而不再懷疑自己,而使他的軟弱的內在得以保護。懷疑是權威者的刀子,他最怕被它所割破。權威者就象穿上太空服的頭腦,那個服裝里充滿了氣體――他最怕那些針和扎,因為針和扎會讓他里面的氣全出來,而使他不再顯示如此威武,在自卑于自己的瘦小體形。權威者需要自己或別人往自己里面充氣,而害怕別人給人放氣,因為那樣將無法顯示他的“高大”了。所以,權威者給予的不是他們給予別人或外界的知識和禮物,而是很在乎他是否給予外界或別人以“高大”和“不可否認”的形象。其實,權威者的生活是可憐的,因為他會整日生活中擔驚受怕之中,他怕他的權威失去,他怕他不再被別人所認可。他怕失去自己好不容易所創造的外在地位,而使自己的內心所顯得一無所有。
權威者充滿了斗爭性。那個斗爭只不過是一種他的保護,他的維持,他只不過在為自己的外在人的意識中的地位而戰。權威者其實內在里充滿了累,其實他們也早從那個神壇上下來歇會了,但一上去他們就怎么能下來呢?他們無法突破他們自己。權威者無法很輕意地拿下自己的臉皮,那個面具雖然很沉很累――但他卻很難一時半會地御下,因為一個人要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礙總顯得那么不容易。權威者克服他的權威式心理障礙更不易,因為他在靠它進進意識生存。權威者是個戰斗者,因為他必須為自己在別人心中的地位而戰。他是個戰士,他是為自己的榮譽而戰。……事實上,真正的權威者,是那些沒有權威感的人所擁有。權威感一旦進入了那個權威者的意識,事實上,他就在失去那個權威了。斗爭和爭奪,只能使得其反――他所求他越失去它;他越保護它,他越無法維持它。所以,權威是威權者的資本,就是權威者的負擔。因為權威就是權威者本身,但它失去了時刻對身深度意識的覺察了。所以,權威者往往無法輕松,無法歡樂,無法真正自然起來……他要在一些場合維持他的尊嚴,他要變得一本正經,他要嚴肅化……否則,他就覺得他所要的東西正是被失去。權威者被威權所累,他其實因為它好累,他其實好想把它甩掉……過種什么東西也不擁有的生活。
世界上有多少人在為權威而戰?世界上有多少人在為榮譽而戰?世界上有多少人在為維持它而浪費了自己大半生的時間、歡樂和光輝?!?要那個不頂吃不頂喝的權威有啥用?你對人類所能貢獻的不是那個你的權威,而是你所給予人類的奠基你權威的內容實質。人們不需要你這座大廈本身的光華――你對人類貢獻的是那個大廈對于人類的使用、實用價值。權威創造了虛偽。其實權威是最威嚴的虛偽……把你那個可憐的脆弱的甲殼砸碎而丟掉吧,撕破你那層貼在尊嚴上的面皮吧,來以真正面純粹的自性顯示你自己。讓你的本性發光。讓你自己本身自然的光光華萬代――那個就是佛陀本身所顯示的隱藏的光――來用它照亮人類的世界,而不是你的頭腦所制作的權威來顯示你自己的世界……把權威丟掉,來做個安靜的金光佛像吧。你里面不不用思考,不用努力,不用欲望,讓你自己所呈現的金光――本性之光照耀人類吧。記住,權威不是你自己給自己塑金身,而是別人為你塑金身。好,以此送權威者。是為文。高山流水。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