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與滕州有關的成語典故

與滕州有關的成語典故

 

與滕州有關的成語典故——文公問政

 滕國是小國, 《左傳》里記載滕國疆域“絕長補短五十里”,就是說 東拼西湊方圓也才有 50 華里。然而別看滕國小,在歷史上卻大大 地有名, 其中一任國君滕文公更是“名垂青史”——沾了“四書五經” 中《孟子》的光,有哪個過去的讀書人不知道《孟子》里有《滕 文公》上、下篇呀! 滕國距今已是兩、三千年前的事了,然而滕文公的后人卻在時 隔幾千年后又回了“家”: 2007 年 11 月 18 日,浙江金華、河北黃驊等地滕姓尋根祭祖考 察團一行近 30 人,專程前來山東滕州古滕國故里文公臺尋根訪 祖,向文公臺贈送“滕氏故里”紅木金匾,并以鮮花束帛之儀舉行 了祭祖儀式。 滕姓尋親團一行在華夏滕氏宗親聯誼會會長滕榮康、金華滕氏 宗親聯誼會常務副會長滕嗥楠的帶領下,分別從浙江金華、東陽, 江蘇南京,河北黃驊等地組團驅車前來滕州,跨越千里的路途, 在時隔兩千多年以后,滕氏族人又回到他們最初的故鄉。 筆者曾于 2006 年春天前往浙江金華、東陽、蘭溪等地實地采 訪,拍攝制作了大型電視紀錄片《天下滕姓出滕州》 ,在浙江受到 了滕氏族人的熱情接待,他們紛紛表示一定要回到山東滕州古滕 國故里去尋根祭祖,看看祖先曾經生活的地方,緬懷滕氏子孫對 家鄉、對故國、對先祖祖居地的桑梓情懷。
如今,在離開故國兩千多年后,滕姓子孫又自發地組織起來, 從全國各地前來山東滕州,尋根問祖,旅游考察,了解“故國”的 經濟、社會、自然及人文狀況…… 華夏滕氏宗親聯誼會會長滕榮康在文公臺前宣讀祭文: “ 皇皇我祖,赫赫之靈: 我們來自浙江金華等地,是您們的后世裔孫。 歲月悠悠,兩千多年了,對于您們——我們偉大的先祖,對于 腳下這片神奇的土地,您們的子孫始終魂牽夢縈,今天,我們終 于回到了您溫暖的懷抱! 站在這里,遙想兩千多年前,在這片美麗而富饒的土地上,您 們——我們偉大的先祖,行仁政,施善教,親民利民,勞神苦思, 創造了和諧燦爛的善國文化,留下了萬世傳頌的美名!對于這些, 我們悠然神往,更感到無比的驕傲、自豪和榮光! 滄海桑田,歲月變遷,然而,您們遺留在我們身上汩汩流淌著 的血液,那是永遠不變的! 我們永遠緬懷并承繼您們的仁德遺風, 以這種遺風修身、 齊家、 待人、報國,在公元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使之發揚,并將代代相 傳! 偉哉我祖!我們永遠懷念您們!祭祀您們!尊崇您們! 伏惟尚饗! ”


與滕州有關的成語典故——三國五邑

外出采訪“天南地北滕州人”時,一直與老鄉們探討滕州以及滕州 人千百年來不斷進取獲得成功的原因,結合當下提出的“滕州精 神”,大概與滕地悠久獨特的歷史文化有關吧—— 如今滕州所有的介紹文字里都自稱是“三國五邑之地、文化昌明 之邦”,那么“三國五邑”是怎么回事呢? 滕州有句俗語謂:“蘿卜不大,長在了背(輩)上”——蓋言物 不在大小,而在于其重要與否。滕州(古滕縣)以一縣之域,在 古代曾是三個國家、五個封邑(或更多)的疆土。“三國”分別是 滕(今市區西姜屯鎮一帶) 、薛(今市區南張汪鎮一帶) 、倪(又 稱小邾,今市區東羊莊一帶) ;“五邑”分別是昌慮、斗城(又稱靈 邱) 、郁郎(或湖陵) 、戚城、歡城,大多是先秦至漢代時的一些 重要城鎮, 作為各分封國的“衛星城”分布在如今滕州市的周邊—— 由此也看出過去古滕縣的縣域之大。 如今人們都喜歡擁到歐洲去旅游,然而歐洲十國或十五國加起 來的面積,也不過相當于中國的兩、三個省。而過去滕縣的縣官 更牛氣:一個縣令能管轄三個國家的疆域,下去檢查一次工作, 那就是“周游列國”了…… 《滕縣志》里收錄了滕人王特選《古跡雜詠》詩十四首,其中 第五首云: “靈邱昌慮紛茅土,
歡城湖陵雉堞開。 爭似潺爰梁水上, 殘垣夕照想犁來。”


與滕州有關的成語典故——泗水撈鼎

水往低處流——咱們國家整體的地勢是西高東低,因此大多數的 河流“一江春水向東流”——但是也有例外: “鄒、滕、 嶧, 水向西”, 蓋因山東半島泰沂山脈的阻隔,使魯南局部區域發生了“水倒流” 的現象:泰山南的大汶河、曲阜的泗水、滕州的荊河、薛河等河 流,就是從東向西流的,流到哪去了呢?大多注入了南四湖—— 微山湖。 微山湖的前身是古泗水,與古巨野澤,水泊梁山八百里蓼兒洼, 包括如今的東平湖,組成了古泗水流域,劉邦當“泗水亭長”,孔 子被封為“泗水侯”,古滕國“卓然于泗上十二諸侯之上”,都是以 地命名的。 古泗水流域不但孕育了諸多的名人、圣人,兩千多年前還發生 了一件“靈異”的事件: 秦始皇滅六國當上“千古一帝”后,聽說象征國家權威的寶鼎現 身于泗水,遂命人打撈,當寶鼎出水的那一刻,鼎里竟有一個龍頭伸 出咬斷繩索,鼎復沉入水中——這其實是一則政治寓言,讖語般預 言了秦王朝的短命——果然秦王朝在短短的十二年后滅亡! 對此
《史記》《水經注》都有記載。 、 滕州出土的漢畫像石中有幾幅圖都表現了“泗水撈(升)鼎”的 場景:寶鼎出水的那一刻有龍頭伸出咬斷繩索——刻畫得惟妙惟 肖,栩栩如生。


與滕州有關的成語典故——狡兔三窟

 在我們日常使用的成語典故中,“狡兔三窟”、“雞鳴狗盜”的使用 率應該是不低的,當然其含義傾向于貶義,前者說人要多給自己 留后路,向兔子學習;后者則是罵人不成器了——農家里的雞和 狗能成多大氣候哪! 這兩個成語,還有“焚券市義”、“山呼萬歲”等典故,都出自于 如今埋葬在滕州的孟嘗君,因為戰國時代作為“四君子”之一的孟 嘗君的封地就在今滕州市官橋鎮境內的古薛國,也是他精心營造 的“三窟”之一,當年修筑了龐大的城池,史書記載“城中人口蓋六 萬余家”——是當時很繁華的大都市了!過了六百年之后大史學家 司馬遷為寫《史記》親身來到古薛國時,還見到這里民風強悍, 仍留有昔日“食客三千”的遺風…… “焚券市義”說的是孟嘗君門客馮諼為主子收買人心的故事,上 世紀五十年代詩人柳亞子向毛澤東發牢騷所寫“無車彈鋏怨馮諼” 的詩句,說的就是這個“食無魚出無車”的典故,馮諼向主子要求 物質待遇得到了滿足,柳亞子則受到老人家“牢騷太盛防腸斷”的勸諭—— 明人寫有憑吊孟嘗君的《過薛》一詩,很有些歷史的滄桑感: “西去官橋舊薛城,城中百畝春田平。 三千食客皆塵土,十二拜侯就戰爭。 林鳥有聲應吊古,汀花無語自含情。 千年野廟荒碑在,行路猶能說姓名。”
1、墨子,名翟,目夷氏之后(今滕州市木石鎮人)。春秋戰國時 期的思想家、科學家,墨家學派的創始人。 “墨守成規” 釋義。墨守:戰國時墨翟善于守城;成規:現成的 或久已通行的規則、方法。指思想保守,守著老規矩不肯改變。 出自明?黃宗羲《錢退山詩文序》:“如鐘嶸之《詩品》,辨體明 宗,固未嘗墨守一家以為準的也。” “墨子泣絲” 釋義。比喻人變好變壞,環境的影響關系很大。出 自 《淮南子?說林訓》 “墨子見練絲而泣之, : 為其可以黃可以黑。 2、孟嘗君,姓田名文,戰國時期齊國大臣。田嬰之子,襲封于薛 (今山州東滕市)。曾任、秦相、魏相,以輕財養士著稱。
“雞鳴狗盜” 釋義。齊相鳴:叫;盜:偷東西。指微不足道的本 領。也指偷偷摸摸的行為。《史記?孟嘗君列傳》載:齊孟嘗君出 使秦被昭王扣留,孟一食客裝狗鉆入秦營偷出狐白裘獻給昭王妾 以說情放孟。孟逃至函谷關時昭王又令追捕。另一食客裝雞叫引 眾雞齊鳴騙開城門,孟得以逃回齊。 “狡兔三窟” 釋義。 洞穴。 窟: 狡猾的兔子準備好幾個藏身的窩。 比喻隱蔽的地方或方法多。出自《戰國策?齊策四》:“狡兔有三 窟,僅得兔其死耳。” 3、毛遂,戰國時薛國人(今山東滕州市),平原君門下食客。 “毛遂自薦” 釋義。毛遂自我推薦。比喻自告奮勇,自己推薦自 己擔任某項工作。《史記?平原君列傳》記載:秦軍圍攻趙國都城 邯鄲,平原君去楚國求救,門下食客毛遂自動請求一同前去。到 了楚國,毛遂挺身而出,陳述利害,楚王才派兵去救趙國。 “脫穎而出” 釋義。穎:尖子。錐尖透過布囊顯露出來。比喻本 領全部顯露出來。出自《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使遂早得處 囊中,乃脫穎而出,非特其末見而已。” 4、魯班,姓公輸,名般。又稱公輸子、公輸盤、班輸、魯般。生 于春秋戰國時期魯國人(今山東滕州市),“般”和“班”同音, 古時通用,故人們常稱他為魯班。
“班門弄斧”釋義。在魯班門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賣弄 本領,不自量力。唐?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詩序》:“操斧于班、 郢之門,斯強顏耳。”宋?歐陽修《與梅圣俞書》:“昨在真定, 有詩七八首,今錄去,班門弄斧,可笑可愛。 5、叔孫通,西漢時薛人(今山東滕州市)。曾為秦博士,秦末農民 起義戰爭中,先從項羽,后歸劉邦。漢朝建立后,與眾儒生共立 朝儀旋任太常,轉太子太傅。 “不足掛齒” 釋義。不足:不值得;掛齒:放在嘴上講。表示不 值得一提。出自《史記?劉敬叔孫叔通傳》:“此特群盜鼠竊狗盜 耳,何足置之齒牙間?”
“滕猶舊國名(明·王世貞《過滕城》)。”源自于、或曾經 生活、工作(埋葬)在滕縣歷史文化名人的成語,或與滕縣人、 事物有關的成語。收集、整理有關滕縣的成語,成為打造城市名 片的品牌工程。謹按:以人物為主線,以成語豐潤人物,展現歷 史事件,再現昔日風云。以成語(含典故),引領我們吟詠有關 滕縣歷史人物、名勝景觀的詩文。成語里的滕縣歷史,這一全新 的宣傳視角,對于激發熱愛建設家鄉之情、推動我市大旅游、增 強自信心、民族自豪感都將起到積極意義。
仲虺
生于夏末(約公元前十世紀),奚仲的第二十世孫。輔
助成湯滅夏建商。商朝開國元勛,官居左相。有《仲虺之誥》傳 世。晚年被成湯封于薛。墓在薛城東北奚仲墓旁。 典謨訓誥 誥,教告眾民,昭告諸候,禁戒、受命之辭。《尚
書》中《堯典》、《大禹謨》、《仲虺之誥》、《伊訓》等篇的 并稱。 東征西怨 《書·仲虺之誥》:“……東征西夷怨,南征北狄 怨。”本謂商湯向一方征伐,則另一方人民埋怨他不先來解救自 己。后以此謂帝王興仁義之師為民除害,深受百姓擁戴。 兼弱攻昧 兼并弱國,攻取政治昏亂之國。《書·仲虺之誥》: “兼弱攻昧, 取亂侮亡。 《周書》 “且兼弱攻昧, ” : 武之善經。 ” 《三國演義》 “且‘兼弱攻昧’、 : ‘逆取順守’, 湯武之道也。 ” 毛遂 (?—公元前 256 年),薛(今滕州市官橋鎮)人。周 武王外祖父毛公之后,毛澤東先祖。墓址在官橋火車站票房基底。 今存有清末“毛遂墓”殘碑。 毛遂自薦:自告奮勇、自我推薦的意思。穎脫而出:亦作脫穎 而出,比喻有才能者的才能終能顯露出來。脫穎錐囊:喻才能出 眾者。錐處囊中:錐子放在口袋里,錐尖立刻就顯露出來。比喻
有才智的人很快會顯露頭角。因人成事:憑借他人辦成事情。囊 里盛錐:讓有才能的人得到機會表現自己。 《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毛遂, 載: 戰國趙平原君門下食客。 趙孝成王九年(公元前 259 年),秦兵攻趙,王命平原君趙勝赴 楚求救,毛遂自薦隨同前往。平原君詰問:“夫賢士之處世也, 譬若錐處囊中,其末立見。”遂曰:“‘臣乃今日請處囊中耳。 使遂早得處囊中,乃穎脫而出,非特其末見而已。’”既至楚, 平原君與楚王談判,自日出迄日中不決。毛遂按劍上階,直陳利 害,終使楚王歃血定盟,決定楚趙聯合抗秦。遂指著其余的十九 人,曰:“公等碌碌,所謂因人成事者也。” 一言九鼎 《史記·平原君列傳》平原君贊揚曰:“毛先生一 至楚而使趙重於九鼎大呂。”九鼎大呂,古代國家的

寶器。后以 為典實,謂一句話即可產生極大的力量。 附:毛遂墮井 《西京雜記》卷六:“趙有兩毛遂……野人毛 遂墜井而死,客以告平原君,平原君曰:‘嗟乎!天喪予矣。’ 既而知野人毛遂,非平原君客也。”后用為傳聞不實之典。 滕文公 (?—公元前 318 年),周文王后裔,名弘,“以元 公行文德,故謂之文公(《古紀事本錄》)。”是戰國中期推行
仁政的復興國君。 問政于孟子, 以“區區五十里”的滕小國, “疆 為善國,卓然于泗上七十二諸侯之上。” 孟子 (公元前 398 年—公元前 305 年)名軻,鄒國人,和
梁惠王齊宣王同時。曾一度為齊相。“孟子之滕,館于上宮。” 有《孟子》一書傳世。 不忘溝壑 《孟子·滕文公下》:“志士不忘在溝壑。”指顯 貴后不忘微賤患難時候。 來者不拒凡是來的都不拒絕。 《孟子·盡心下》 “往者不追, : 來者不拒。”孟子周游到滕國說的一句話。 事齊事楚 《孟子·梁惠王下》:“滕,小國也,間于齊楚。
事齊乎?事楚乎?”后以“事齊事楚”喻國家無自主權而依附大 國。 飽食暖衣 吃得飽穿得暖。《孟子·滕文公上》:“人之有道
也:飽食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于禽獸。” 救民水火把人民從深重的災難中拯救出來。《孟子·滕文公 下》:“救民於水火之中,取其殘而已矣。” 取長補短 《孟子·滕文公上》:“今滕絕長補短,將五十里 也,猶可以為善國。”吸取長處來彌補短處。
枉尺直尋 《孟子·滕文公下》 “枉尺而直尋, : 宜若可為也。 ” 朱熹集注:“枉,屈也;直,伸也。八尺曰尋,所屈者小,所伸 者大也。”比喻小有所損,而大有所獲 威武不屈 謂權勢不能使之屈服。《孟子·滕文公下》:“富
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為富不仁 《孟子·滕文公上》:“陽虎曰:‘為富不仁矣,
為仁不富矣。’”趙岐注:“富者好聚,仁者好施,施不得聚, 道相反也。”后謂富人唯利是圖,不顧他人死活。 下喬入幽 《孟子·滕文公上》:“吾聞出於幽谷,遷于喬木 者,未聞下喬木而入于幽谷者。”用來比喻人舍棄黑暗而接近光 明,或者從劣境而進入良好的處境。相反則叫“下喬入幽”。 一傅眾咻謂一人施教,眾人喧擾。比喻事不專一,絕無效果。 《孟子·滕文公下》:“……一齊人傅之,眾楚人咻之,雖日撻 而求其齊也,不可得矣。” 逾墻鉆穴 亦作鉆穴逾墻、逾墻鉆蠙、逾墻窺蠙。《孟子·滕 文公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鉆穴蠙相窺,逾墻相 從……”后以“逾墻鉆穴”指男女偷情。
國 《史記·陳涉世家》 “滕、 騶、 殷、 : 薛、 夏、 周之間封也。 ” 南瀕荊水,北望龍山,西鄰古巨野澤。酈道元《水經注》:“城 周二十里,內有子城。” 截長補短截取有馀,以補不足。比喻用長處補短處。 《左傳》: “絕長補短方五十里。 ”清·顧棟高 《春秋大事表列國地形口號》 : “滕薛邾郳并一方,截長補短亦何妨。” 墨子 (公元前 468 年——公元前 376 年),名翟,魯國附屬 小邾國(今滕州市木石鎮)人。宋國(今河南商丘一帶)公子目 夷之后。“晝日諷誦習業(《呂氏春秋·博志篇》)。”曾經止 楚攻宋、阻齊伐魯。現存《墨子》五十三篇,提出“兼愛”“非 攻”等十大主張。他的學說在當時與儒學并稱“顯學”。在力學、 數學、光學等方面的創見與近代科學原理幾乎完全相同,,“在 自然科學上的成就,決不低于古希臘的科學家和哲學家,甚至高 于他們。他一個人的成就,就等于整個希臘(楊向奎)。”是我 國古代歷史上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軍事家和社會活 動家,墨家學派創始人。毛澤東盛贊說他不做官,卻心系天下, 是“比孔子高明”的人。 墨守成規 亦作“墨守成法”。墨翟善于守城,世人因稱善守
為之“墨翟之守”“墨守”。《戰國策·齊策》:“……期年不 解,是墨翟之守也。”后以此指思想保守,守著老規矩不肯改變。
摩頂放踵
亦作摩頂至足、摩頂至踵。摩禿頭頂、腳跟。形容
不辭勞苦。《孟子·盡心上》:“墨子兼愛,摩頂放踵,利天下 而為之。”趙岐注:“摩突其頂,下至于踵,以利天下,己樂為 之。” 磨踵滅頂 猶摩頂放踵。 《南齊書·高逸傳論》 “墨家之教, :
尊上儉薄,且猶非吝。” 席不暇暖 亦作“席不暖”。語出《淮南子·修務訓》:“孔
子無黔突,墨子無暖席。”謂席子未及坐暖即離去。《墨子·魯 問》:“上說王公大人,次說匹夫徒步之士。”形容忙于奔走, 無時間久留。 手足重繭 手足生厚繭。 極言勞瘁。 《淮南子·修務訓》 “昔 :
者楚欲攻宋,墨子聞而悼之,自魯趨而十日十夜,足重繭而不休 息。” 手足胼胝 百舍重繭 手足生繭。極言勞瘁。見手足重繭。 遠道而行的艱苦。《戰國策·宋策》:“公輸盤為
楚設機,將以攻宋。墨子聞之,百舍重繭,往見公輸盤。”
染絲之變 《墨子·所染》 “捍墨子呴見染絲者而嘆曰: : ‘染 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所入者變,其色亦變。’”后因以“染 絲之變”比喻本來相同的人或事物因受環境影響而變得不同。 任重致遠 《易·擊辭下》:“服牛乘馬,引重致遠。”指負 載沉重而能行達遠方。《墨子·親士》:“良馬難乘,然可以任 重致遠……”后用以比喻抱負遠大,能闖出新的前景,做出宏偉 的業績。 駟之過隙《墨子·兼愛下》:“人之生乎地上之無幾何也,譬 之猶駟馳而過隙也。”后用以喻光陰飛逝。 行若狗彘行為象豬狗。謂不齒人類。《墨子·耕柱》:“…… 子墨子曰: ‘傷矣哉! 言則稱於湯文, 行則譬於狗豨, 傷矣哉! ’” 以人為鏡把別人的成敗得失作為自己的鑒戒。《墨子·非攻 中》:“古者有語曰:‘君子不鏡於水而鏡於人。鏡於水,見面 之容;鏡於人,則知吉與兇。’” 公輸般(公元前 507 年—?),又作公輸盤,春秋戰國之際魯 國附屬國小邾國(今滕州市木石鎮)人,故又稱魯班。我國古代 最優秀的土木建筑工匠、 著名的發明家, 被尊奉為“匠師之祖。 ” 作為杰出的神工巧匠,成為人們歌頌創造、發明的神話人物。魯 班傳說已申報世界非物質遺產。
班門弄斧在魯班門前擺弄斧子。魯班即公輸班,古代巧匠。比 喻在行家面前賣弄本領,不自量力。唐·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 詩序》:“操斧于班、郢之門,斯強顏耳。”宋·歐陽修《與梅 圣俞書》:“……班門弄斧,可笑可笑。” 典故 馬王爺三只眼 魯班因趙州橋和張果老、 柴王爺打賭輸
了,便把自己的一只眼睛挖了,放在橋邊。所以,后世木匠在平 準調線的時候瞇縫一只眼,用一只眼。后來,馬王爺從趙州橋路 過看見了,就把眼睛拾起來,安在自己的額頭上。而后人塑馬王 爺像,就給塑了三只眼。 冉求 (公元前 507 年—?)姓冉名求,字子有,亦稱冉有、
冉子、有子。春秋末魯國(山東曲阜)人。青年時做過魯季氏家 臣,后師從孔子,并辭官追隨孔子周游列國。《滕縣志》載:墓 在奚仲墓旁。 陳力就列 指在所任職位上能恪盡職守。 論語·季氏》 “求! 《 :
周任有言曰:‘陳力就列,不能者止。’” 既來之,則安之 《論語·季氏》:“孔子曰:‘求!……既 來之,則安之。’”本指招徠遠人,并加以安撫。后指已經來了, 就應該安下心來。
禍起蕭墻 《論語·季氏》:孔子曰:“‘求!……吾恐季孫 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也。’”謂禍患起于內部。季孫 氏的憂慮不在顓臾,而是在魯國國君身上。魯國大權旁落,季孫 氏擔心顓臾是魯國奪權的后盾。蕭墻,古代國君宮門照壁,暗指 魯國內部。 分崩離析 《論語·季氏》:孔子曰:“‘求!……遠人不服 不能來,邦分崩離析不能守也……’形容國家、集團或組織分裂 瓦解。 龜玉毀櫝 龜甲和寶玉在匣中被毀壞。 比喻輔佐之臣失職而使
國運毀敗。語出《論語·季氏》:“虎兕出與柙,龜玉毀于櫝中, 是誰之過與?”邢昺疏:“言是典守者之過也,以喻主君有闕, 是輔相者之過也。” 開柙出虎 比喻放縱壞人。語本《論語·季氏》:“孔子曰:
‘……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是誰之過與?’” 持危扶顛 扶持危殆局面。 語本 《論語·季氏》 “危而不持, :
顛而不扶……” 難能可貴 宋蘇軾《荀卿論》:“子路之勇,子貢之辯,冉有
之智,此三子者,皆天下之所謂難能而可貴者也。”不易做到的 事居然做到,值得寶貴。
【人物】 管仲(?—公元前 645 年),命夷吾,字仲,又稱 管敬仲。思想言論見《國語·齊語》,另有《管子》傳世。鮑叔 牙生卒年月不詳,又稱鮑叔,春秋時齊國大夫,以知人著稱。舉 管仲以替自, 甘居他人之下, 使之輔助齊桓公成就“ 尊王攘夷”, “九合諸侯”之首霸。二人墓址均在滕州市北十里處。 管鮑之交 春秋戰國時齊國管仲鮑叔牙為知交, 指朋友交誼深
厚。《列子·力命》:“管仲嘗嘆曰:‘……生我者父母,知我 者鮑叔牙也。’此世稱管鮑善交者。”宋·劉克莊《謝二府啟》: “以處皋夔之任, 未忘管鮑之交。 ”宋·曾鞏 《登華不注望鮑山》 : “云中一點鮑山青,東望能令兩眼明。若道人心似矛戟,山前那 得叔牙城。” 鮑子知我《史記·管晏列傳》:“管仲曰:‘……鮑叔不以我 為貪,知我貧也。……鮑叔不以我為愚,知時有利不利也。…… 鮑叔不以我為不肖,知我不遭時也。……鮑叔不以我為怯,知我 有老母也。……鮑叔不以我為無恥,知我不羞小節而恥功名不顯 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后以此謂彼此相互 了解而情誼深切。 不翼而飛 《管子·戒》:“無翼而飛者,聲也;無根而固者, 情也。”形容運行或傳播迅速。也比喻東西突然消失。
長目飛耳 《管子·九守》:“一曰長目,二曰飛耳,三曰樹 明,明知千里之外,隱微之中。”后用以指擴大視聽的手段。 下情上達 《管子·明法》:“下情不上通,謂之塞。”謂下 面的情況或意見能夠通達于上。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管子·君臣上》:“夫民別而聽之則 愚,合而聽之則圣。”意謂多方面聽取意見,才能明辨是非;單 聽信某方面的話,就愚昧不明。 田文 田姓, 名文, 戰國時齊國人, 生卒年月不詳。 封地薛,
襲田嬰封號孟嘗君。曾先后出任齊相、秦相、魏相。以招賢納士 名列戰國“四君子”之首。馮諼東周人,生卒年月不詳。孟嘗君 著名門客。 國富兵強 國家富庶,兵力強盛。語出《戰國策·齊策四》:
“齊放其大臣孟嘗君於諸侯,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強。” 雞鳴狗盜 亦作“狗盜雞鳴”。學雄雞啼明,裝狗進行偷竊。
語本《史記·孟嘗君列傳》:“(秦昭王)囚孟嘗君,謀欲殺之。 孟嘗君使人抵昭王幸姬求解。幸姬曰:‘妾原得君狐白裘。’此 時孟嘗君有一狐白裘,直千金,天下無雙,入秦獻之昭王,更無 他裘。孟嘗君患之,徧問客,莫能對。最下坐有能為狗盜者,曰: ‘臣能得狐白裘。’乃夜為狗,以入秦宮藏中,取所獻狐白裘至,
以獻秦王幸姬。幸姬為言昭王,昭王釋孟嘗君。孟嘗君得出,即 馳去,更封傳,變名姓以出關。夜半至函谷關。秦昭王后悔出孟 嘗君,求之,已去。即使人馳傳逐之。孟嘗君至關,關法雞鳴出 客,孟嘗君恐追至,客之居下坐者有能為雞鳴,而雞齊鳴,遂發 傳出。”后用以稱有卑微技能或者有卑微技能的一類人。也有形 容行為低下卑劣的意思。 狐鳴狗盜 狡兔三窟 舊時對造反者的貶稱。“狗盜”見雞鳴狗盜。 亦作三窟狡兔、狡兔三穴。《戰國策·齊策四》:
“狡兔有三窟,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臥也; (馮諼)請為君復鑿二窟。”后以“狡兔三窟”喻藏身處多,便 于避禍。清滕縣人滿秋石《春日過薛城懷古三首》 (其二):“兔 窟尚嫌三處少,狐裘應悔一身多。”明·黃淳耀《陶痷集·狡兔 窟》:“長鋏歸來債收畢,一窟已鑿二窟留。”清滕縣
人黃樹森 《孟嘗君墓》:“空余狐兔穴,誰復抱琴來。”《聊齋志異·邵 九娘》:“汝狡兔三窟,何歸為?” 馮驩彈鋏 亦作馮生彈鋏。據《戰國策·齊策四》載,齊人馮
諼,鮑彪注本做爰,(《史記·孟嘗君列傳》引作“馮驩”)為 孟嘗君門客,不受重視。馮三彈其鋏而歌,一曰:“長鋏歸來乎! 食無魚!”二曰:“長鋏歸來乎!出無車!”三曰:“長鋏歸來 乎!無以為家!”孟嘗君一一滿足其要求,使馮食有魚,出有車,
馮母供養無乏。于是馮全心為孟嘗君謀劃,營就三窟。后因以此 為懷才不遇或有才華的人希望得到恩遇之典。 清滕縣人孔貞瑄 《薛 城歌》:“長鋏高歌市義還,只因君祿攘君權。”:清滕縣人劉 扶曦《過薛城二首》(其一):“無復聞彈鋏,春風細雨零。” 彈鋏:敲劍。后來用以說受到冷遇而怨恨。敦誠:“勸君莫彈食 客鋏,勸君莫叩富兒門。”柳亞子:“奪席談經非五鹿,無車彈 鋏怨馮諼。” 焚券市義 孟嘗君派馮諼到薛地收債。對于無力償還的債戶,
馮諼將他們的債券一一收回當場焚燒。百姓山呼“萬歲”。孟嘗 君責之,馮說:無力償還的恐已成死債,如若以此躲債逃亡,有 損于薛公。今焚無用之券,以示您輕財愛民,仁義之名,流布天 下,這是為您著想啊。 不自量力 亦作自不量力。有一次,薛邑遭到強楚的進攻。此
時齊大夫淳于髡路過薛,孟嘗君親自到城外把他迎接到自己的府 邸,說:“先生啊,楚軍就要對我的小小城池發動進攻,倘若先 生不肯分憂,設法救援,恐怕田文再也沒有機會接待您了。” 淳于髡回到臨淄把使楚之事報告之后。齊宣王問:“在楚國見 到什么?”“楚國不通情理,而我們的孟嘗君有點不自量力。” 齊宣王大惑不解。“孟嘗君也不估計力量能否保衛自己的領地, 就在那里為先王立了宗廟。現在楚軍執意攻薛,先王的宗廟眼看
就要保不住了。”齊宣王聽了著急起來,派軍星夜馳援。楚軍得 知齊宣王出兵,便退兵了。薛地避免了一場災難。 附:萬歲一詞來歷。馮諼到薛地替孟嘗君收債,他竟“竊矯君 命,以債賜諸民因燒其券,民稱萬歲,乃臣所以為君市義也。” 千秋萬世,永遠存在,這是祝愿孟嘗君的話。后衍變為封建時代 臣民對皇帝的稱呼。 典故 雍門淚 雍門, 復姓, 即雍門周, 齊國琴師。 漢·桓譚 《新 論·琴道》:雍門周說:高臺池曲傾頹,“墳墓生荊棘,狐兔穴 其中,樵兒牧豎,躑躅其足而歌其上。行人見之凄愴:‘孟嘗君 之尊貴,亦猶若是乎?’”孟聽了,眼淚盈眶;雍門再引一彈, 孟悲嘆泣下。唐·張九齡《陪王司馬登薛公逍遙臺》:“常聞門 淚,非值雍門琴。”清滕縣人孔貞瑄《薛城歌》:“雍門微吟涕 泗漣,于今唯余破窟傳。”清滕縣人孫之庾《孟嘗君墓》(《自 怡詩集》):“雍琴空淚注,馮鋏更焉如。” 典故偶人 《史記·孟嘗君列傳》 蘇代諫孟嘗君不入秦, : 曰: “……見木偶人與土偶人相與語。 木偶人曰: ‘天雨, 子將敗矣。 ’ 土偶人曰: ‘我生于土, 敗則于土, 今天雨……未知所止息也。 ’ 今秦,虎狼之國也,而君欲往,如有不得還,君得無為土偶人所 笑乎?”孟嘗君乃止。
公孫弘(公元前 200 年—公元前 121 年),字季,西漢薛(滕 州市官橋)人。儒家學者,善治《春秋》。漢武帝時,年近七十 多歲,征辟以“賢良文學之士”,以布衣而封平津侯,官至丞相, 位列三公。 汲黯 (?—公元前 112 年),字長孺,濮陽人,位列九卿。
漢武帝時曾任東海(今棗莊市嶧城區東)太守。 后來居上 原意指資歷淺的新進位居元老舊臣之上, 表示不以
為然。后謂新舊交替,指后來的人或事物可以勝過先前的,有贊 許意。《史記·汲鄭列傳》:“(汲黯曰)陛下用群臣如積薪耳, 后來者居上。”又見《漢書·汲黯傳》。 叔孫通 (約公元前 265 年—公元前 194 年) 又名何, (今 , 薛 滕州市官橋鎮)人。少年時師從孔子第九代孫孔鮒學習儒術。秦 二世時為博士。陳勝吳廣起義后,參加項梁的義軍。楚漢之爭時, 先為項羽部屬,后歸劉邦。他雜采古禮及秦制建立朝儀,并主持 劉邦登基大典,旋任奉常,轉太子太傅。著有《漢儀十二篇》、 《漢禮器制度》、《法令傍章十八篇》等。趙進美《叔孫通論》: “漢不危于鴻門滎陽,而危于拔劍擊柱之時,通之功豈可與絳灌 并論哉! ”“學儒術而知權變 (孔鮒) “知當世之要務。 ”, ”“為 漢家儒宗(司馬遷)”。
彬彬有禮
文雅而有禮貌。《史記·太史公自序》:“叔孫通
定禮儀,則文學彬彬稍進。” 何足掛齒 亦作不足掛齒。不值得一提,表示輕視。語出《漢
書·叔孫通傳》:“此特群盜鼠竊狗盜,何足置齒牙間哉?”也 常用作自謙語。 大直若屈 亦作“大直若詘”。最正直的人外表反似委曲隨
和。語本《史記》:“大直若詘,道固委蛇。” 朱云 (約公元前 90 年—公元前 18 年) 字游, , 一字方暉,
號浮天,魯國人(今滕州市南沙河一帶)。在漢元帝、漢成帝時 先后任職。西漢著名諫臣,杜甫《折檻行》:“千載少似朱云人, 至今折檻空嶙峋。”與海瑞、孫安并稱為古代“三大直諫之臣”。 批鱗請劍 《漢書·朱云傳》:漢成帝時,槐里令朱云以“今朝
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上書請賜尚方 斬馬劍斬佞臣安昌侯張禹(成帝師)以厲其馀。成帝大怒,曰: “小臣居下訕上,廷辱師傅,罪死不赦。”后以“批鱗請劍”謂 敢于直言犯上請斬巨奸。
滕州與三國五邑的淵源 顏志禮
滕州市城區龍泉文化廣場北荊河灣南岸,城河東側,新建 起一座代表春秋戰國時期已經湮沒的諸侯國歷史文化名城—— 郳(小邾子)國故都模型,有人看了談起郳(小邾)國故城的 佳話,有的莫名其妙,不知其所以然,其實它就是古代歷史文 化名城郳(亦稱小邾)國故都遺址所在地。 那么郳國故城為何出現在今滕州城區呢?是因為先前滕 州治所因故東移,建在小邾國境內了。原來滕國和小邾國東西 比鄰咫尺之遙, 不是風馬牛不相及, 而是有著歷史淵源關系的。 如今的滕州歷史悠久、山河秀麗、文化燦爛、名人輩出, 按明朝萬歷十三年 《滕縣志》 載, 滕州縣治為小邾國地, (先 古 秦時期)滕州境內就曾為“三國五邑”之地。所謂三國(滕國、 薛國、小邾國) ;五邑(昌慮、郁郎、湖陵、靈丘、戚城)的 概稱。按照現行區劃看,“三國”疆域包括也不完整,“五邑”大 部分已不屬于滕州,實際因為歷史時期區劃頻繁,“國”與“邑” 的變化很大,如東北漷水東南的昌慮皆邾地也,東之斗城齊靈 丘也,西之郁郎魯郎邑也,而西南戚城戚縣也,歡城乃湖陵也。 在滕統轄時,有的分其一半,有的割其一隅,有的有名不在滕 州治,有的在滕州治反而沒名。星移斗轉,由于時間長達數千 年,各歷史時期“國”與“邑”的變化不一,“三國五邑”只是對歷
史的習慣概稱而已。 下面略談“三國”的興衰和影響。 一、滕國 滕國故都在今滕州市西南姜屯鎮境內,距滕州市 約七公里的滕城村,是絕長補短將五十里的小國家。先前黃帝 封其第十子于滕為滕國,歷經堯舜禹湯到商代末期滅亡,周武 王滅商后,封其異母弟錯叔繡于滕,仍沿用滕的國號為滕侯。 到滕文公執政的時候,儒學大師孟子周游列國,曾在滕國的上 宮館下榻,滕文公禮聘孟子求治國之道,于是他遵照孟子的主 張,不依賴某一大國,政在得民,施行仁政的教誨,增強了富 民強國的信心。文公以民為本,禮賢下士,法先王、行仁政、 改革賦稅制度,教民稼穡,一時人丁興旺,民富國強,文豪蜂 起,政績卓著。當時八百諸侯并立,戰國七雄爭霸的情況下, 不但沒有被大國吞并,反而“卓然于泗上十二諸侯之上”,名聲 大振。 后來又經孟子考察, 見鄰國之民慕名來歸順者絡繹不絕, 文公予之處,孟子稱:“善’。于是各諸侯國莫不刮目相看,稱 文公為“賢君”,滕國為”善國”,此之謂善國之由來。可是文公是 周文王的后裔,從公元前 1081 年開國相傳三十一世,七百多 年,在周赧王二十九年(公元前 286 年) ,被宋國所滅,齊楚 滅了宋,殺宋王偃,滕地南歸于楚、北入于楚。 至今滕國故城址,城墻基凸顯猶存,現存子城圍 2830 米,
高 2~3 米。在故城西北隅西莊里村,發現大批古墓群,并出 土了大量滕國貴族隨葬品,如“滕侯鼎”、“滕公鬲”、“滕公簠”、 “滕皇編鐘”、“石編磬”等很多珍貴文物。現在故城又經修葺一 新的文公臺叫靈臺,樓臺殿閣,飛檐翹翅,仿古雄今,高大宏 偉。殿內有滕文公的青銅坐像立于其中,大師然友,左相畢戰, 侍立左右巍然壯觀,還有文公向著名的儒學大師孟軻問政的蠟 像館,東園有石碑林立,楊柳成蔭,花木溢香,文公臺西南隅 有池,謂之靈澡。大門前兩棵古槐兀立,虬干曲伸俯臥,各具 奇姿,令人觀之肅然起敬,乃古滕八景之一,游人四時不絕。 二、薛國 薛國故城在滕州市南 17 公里薛河北岸,坐落在 官橋鎮、張汪鎮和柴胡店鎮境內,有現存的周長 14 公里逶迤 起伏的故城墻基,有的殘存垣垛高出地面約 4~7 米,大小城 門 10 處,各種作坊 10 多處,城內有 18 個故村址,其中皇殿 崗村地勢高出四周,相傳是薛國君主宮室的基址。當時薛國不 但經濟發達,人才濟濟,還是擁有六萬居民戶,30 萬人口的都 會了。 早在夏初 4000 多年前,以奚仲為代表的薛人,潛心鉆研, 總結積累了聰明才智,曾協助父親番禺造舟成功,后來又在奚 公山創造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輛馬車,不但解決了古代的交通工 具問題,更重要的促進了道路和生產力的發展。舟、車的出現,
這種科技尖端可以說當之無愧地列入世界之最,值得后人引以 為豪。因此,城內原建有奚公祠,南岸著名的奚公山上有奚公 冢,和車服祠,常為后人懷古追念。 薛為東夷族(即炎族)的一支,任姓。根據《山海經》注, 奚仲是舜的后裔,因造車有功,曾擔任夏禹王的車服大夫(車 正) ,后受封于薛,稱薛侯,是薛國的始祖,商湯時奚仲的十 二世孫仲虺,積極參加成湯的革命,成為湯的左相,周朝建立 后,武王封其后裔“畛”于薛,稱薛侯,齊桓公稱霸諸侯時,不 知為何薛又改天換地降為“伯”了。 薛國共傳六十四世,大約 1900 余年,到周顯王四十八年 (公元年前 321 年)被齊國所滅,齊國滅薛過后,齊威王封其 少子田嬰于薛,號靖國君,田嬰死后,其子田文繼封于薛,號 孟嘗君。以治民為本、焚券市義,以收民心鼓勵農耕發展商賈, 禮賢下士,經濟發達,門下養食客三千,儼如一個強大的侯國。 田文死后其子爭位,自相殘殺,于是田氏薛國逐漸衰落。 三、小邾國。小邾國也叫郳國。原為邾婁國分出的一部分,故 都在今滕州市區城河東側,周八里,是東夷族的后裔,周滅商之 后,即對邾婁國采取了分而治之的辦法,遂逐漸分為三個小國, 即邾、小邾、濫國。邾國在今鄒城市及滕州東北部,小邾國在今 滕州梁水東部,濫國在滕州東南。小邾國故城址,歷經滄桑之變 和疾風暴雨襲擊,已蕩然無存,沒了一點痕跡,只有今天的土城
或小邾城。 1982 年地名志定名小邾城村, 1991 年又改為小邾城街, 今有小邾城街碑仍在。 早在殷商之前黃帝的后裔陸終氏的第五子宴安就建立了邾婁 部落,活動在今鄒城、滕州、山亭、平邑、費縣、嶧城、任城、 魚臺的一部分地區。 周武王滅商后, 采取了“封建親戚、 以藩屏周” 的分封制,邾婁初封為諸侯,稱為邾,其故城在鄒城市嶧山鎮紀 王村,是邾國古城紀王城遺址,并有周代帶銘文的多件銅器出土。 至周公旦攝政期間,為了削弱諸侯國的勢力,采取分而治之 的辦法,借邾國夷甫顏有功于周室封其次子友于郳地,故又叫郳 國,作為邾國的附庸。友以夷父顏的字“顏”為氏,稱顏友,這就 是顏氏的起源,其后裔在魯國任職,成了魯都(曲阜)人。傳到
十八代嫡孫顏回、字子淵,就學于孔子。在孔門弟子中為高材, 受后世儒家及歷代帝王推崇有加,被尊封為“復圣公”,顏回也在 顏氏族譜中被尊為一世祖,后裔傳衍播遷全國各地,漂洋過海的 學者大有人在。郳國是從邾國分出的,于此地建郳城為與邾國區 分,也叫小邾國。一國兩名,其疆域是邾國東南一隅,即現在的 山亭區,滕州城及東北東南和費縣、嶧城西部一帶。到友的曾孫 小邾國國王犁來時,同齊桓公“尊王攘夷”有功,齊桓公請求周王 為他封爵,小邾才受封為子爵。因此歷史成為小邾子和其他諸侯 國并列。郳國一時國家富強,百姓安居樂業,人人都有很高的道 德修養。偉大的科圣墨子,工匠們的祖師爺魯班也是小邾國人,
聲名大振。曾有“東方君子之國”的稱號。 明萬歷十三年《滕縣志》載,滕蓋以一邑而包括春秋侯國之 地者三,今以圖按之,滕州治為小邾國地,郳犁來城在滕州東一 里,梁水東周八里是準確的。 小邾(郳)國歷經西周時代,春秋戰國,秦朝凡 600 余年, 傳 20 余世, 至漢初高祖劉邦置蕃縣, 小邾國分為三份, 分別歸滕、 薛、蕃三縣;漢武帝改蕃縣為公丘縣;北魏撤公丘縣為陽平縣; 北齊又把陽平、薛、合鄉、昌慮、永星、永福六縣并入蕃縣。隋 開皇六年,蕃縣改為滕縣。南宋淳熙十二年,金改為滕州,明洪 武二年,滕州又降為縣。此后滕字沿用至今,明萬歷十三年《滕 縣志》載,滕縣故城在西廓(今車站西) 。唐元和年間,縣城東移 二公里建新城,即當今的滕州城。 隨著歷史的變遷,滕州城又逐漸擴大,城河(梁水)東移, 才慢慢形成現在的模樣,小邾城(郳城)國都遺址也逐漸湮沒在 歷史的長河中,沒了一點痕跡,可是城河東崖小邾城街碑仍然存 在著。這就是這段歷史的留存和轉身。2002 年 7 月,考古專家在 山亭區東江村搶救發掘了小邾國顏友陵墓,墓穴中出土了大量青 銅器,青銅鬲上有周代大篆銘文,另有僉父瓶等 233 件,其中大 青銅器 207 件,帶有銘文的 24 件,還有陶器、玉器等。這就是小 邾國的文化歷史的記載。 2007 年中共滕州市委、滕州市人民政府撥款,啟動荊河治理
民心工程中,建小邾城古韻文化名城景點。于是小邾城故城模型 屹立,沐浴著改革開放、繁榮昌盛的陽光,展現出昔日小邾城古 國的風貌。還立有石刻四通闡明歷史沿革因果,為古滕歷史文化 名城增添了靚麗的色彩,永放光芒,故擬文銘志之。 “三國五邑”古往今來,名人輩出,代不乏人,出現過許多叱 咤風云的人物,培育過許多俠肝義膽的忠良,走向天南地北,走 向世界,創造出無數燦爛的文化,釀造出無數千古絕唱。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雞鳴狗盜 禮賢下士 毛遂自薦?都與一地方有關,說說山東滕國和薛國
孟子曾在此傳播仁政,宋國對他虎視一個春秋
滕州歷史名人
山東省人口最多的縣級市,建縣歷史超2000年!
墨子的故里,山東省最南端的百強縣!
古滕“三國”給我們留下什么遺產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甘谷县| 西安市| 新绛县| 海淀区| 句容市| 石家庄市| 黎平县| 阿坝县| 卫辉市| 宝坻区| 鄢陵县| 昌江| 茶陵县| 太保市| 漳州市| 淮滨县| 芜湖县| 佛山市| 宁河县| 乌鲁木齐市| 娄底市| 哈密市| 东至县| 长岛县| 嘉祥县| 深圳市| 灵璧县| 乐平市| 来安县| 九江市| 满洲里市| 饶河县| 蛟河市| 黄山市| 阿坝| 涿鹿县| 新疆| 万载县| 灵丘县| 大同县| 元谋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