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昭武城
昭武城

甘肅經濟日報

昭武城 □ 田 瞳

  兩千多年前,在河西走廊中部,弱水與羌谷水(今山丹河和黑河)會合處不遠的地方,有一座有名的古城——昭武城。

  昭武城是月氏民族的活動中心,這是張掖歷史上的第一個少數民族政權。

  古時,河西有兩個少數民族,一是月氏,另一支是烏孫,生活在祁連山一帶。在戰國后期,月氏人漸漸發展起來,擊敗烏孫,占據了河西地區。昭武城恰在河西的中心地點,這是土地肥沃,水草豐茂,便成了月氏人繁衍生息的樂園。

  秦時,匈奴逐漸強大。那時匈奴的首領是頭曼單于。頭曼因寵愛小兒子,想廢掉長子冒頓,便找機會把冒頓抵押給月氏。時隔不久,頭曼單于就發兵攻打月氏,用意是激怒月氏殺掉冒頓,正所謂借刀殺人之意。月氏王果然動了殺機。冒頓在危急關頭盜得一匹快馬,連夜逃出昭武城,返回匈奴。后來冒頓射死頭曼,他自己當上單于,為報當年之仇,便來攻打月氏。

  月氏人抵擋不住匈奴的強大攻勢,只得被迫放棄家園,向西遷移到遙遠的伊犁河南部定居下來,史稱大月氏。還有一些跟不上西遷隊伍的老弱病殘,留下來進了南山(祁連山),歷史上稱這一支為小月氏。

  到了西漢文帝時,大月氏再次受到匈奴的打擊,又繼續西遷到阿富汗境內的阿姆河,擊破大夏,建立了大月氏國,后來又漸漸由衰轉盛。但他們始終念念不忘弱水之畔的故園昭武城。據《隋書·西域志》記載:“月氏人舊居祁連山北昭武城,因被匈奴所破,西逾蔥嶺,遂有其國。支庶各分王,皆以昭武為姓,以示不忘本也。”這些以昭武為姓的支庶王共有九國,其名為:康國、安國、鈸汗國、米國、史國、何國、烏那曷國、穆國、漕國。史稱“昭武九姓”。這些月氏人雖然流落在遙遠的阿姆河,卻牢記著河西鼎盛時期的故園,表示永不忘本,也是寄托對故鄉的情思,以昭武為姓,代代相傳。

  昔時昭武城的位置,在今天的臨澤縣鴨暖鄉。古城痕跡雖已無存,但此處至今還有一個昭武村。據村中老人講,依祖上老輩人的世代傳說,他們就是當初住在昭武城中的月氏人的后代。不過,現在的昭武村,地點已稍有挪動,因為歷史上河流改道,舊時的昭武城已變為河床。但今天的昭武村離昔日的昭武城也不遠。

  古時月氏人的昭武城和今天的昭武村,絕不是偶然的巧合。我們由昭武村想象著兩千多年前的歷史變遷,昭武古城仿佛就在歷史的遠處巍然屹立。

 

大唐靈州昭武九姓傳奇(組圖)

2012-04-16 04:59:56 來源: 新消息報(銀川) 

本報特邀撰稿穆野/文
  有史載的寧夏,出現的第一個姓氏宗族是哪個?在之后的漫長歷史中,寧夏哪些姓氏宗族又陸續登場,書寫濃墨重彩的一筆?以后的欄目里,我們將陸續為您揭開這些姓氏及其家族的故事。

  寧夏姓氏宗族探源系列(之六)

  古代中亞地區的大月氏國、稱霸歐亞大陸的貴霜帝國、大唐六胡州粟特人,都是中國和世界歷史上聲名顯赫的國家和超級家族。追根尋源,他們同出一脈,均為中國春秋戰國時期的月氏國后裔隋唐時的昭武九姓。他們在東晉時開始東歸,至唐初,才回到祖國的河套靈州定居。他們雖居靈州只有半個世紀,涌現出的功臣名將卻貫穿290年唐朝歷史。

  從游牧部落到世界強國

  昭武九姓,源出中國西北古代月氏族,公元前5世紀時,在祁連山一帶游牧。據《北史·西域傳》記載,“其王本姓溫,月氏人,舊居祁連山北昭武城,因被匈奴所破,西逾蔥嶺遂有國,枝庶各分王”。

  戰國末期,月氏部落多次擊敗匈奴,曾迫使匈奴屈服,送交王子來做人質。到秦朝時,月氏與鄰邦烏孫部落迭相攻擊,結為世仇。西漢文帝時,月氏大敗烏孫,殺其首領,烏孫投靠匈奴。公元前174年,匈奴與烏孫合軍攻占祁連山,月氏人被迫率眾西遷,到達伊犁河流域。公元前161年,烏孫依靠匈奴支持,遠征月氏,殺月氏王,“以其頭為飲器”,遂占居伊犁河流域。月氏人只好翻越蔥嶺,再向西遠徙,到達阿姆河與錫爾河一帶(在今中國新疆、塔吉克斯坦與阿富汗國界處的帕米爾高原),用武力在希臘役屬的巴克特利亞(漢稱大夏)國征得居留之地,名為臣屬,實為獨立王國。

  漢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年),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以助月氏復仇東歸復國為條件,欲聯合大月氏國共擊匈奴。張騫在途中被匈奴滯留。10多年后,當張騫逃脫到達大月氏時,月氏人已在阿姆河定居30多年,“地肥沃,少寇,志安樂”,月氏以“遠漢,殊無報胡之心”為由,拒絕共計匈奴。一年后,張騫得不到結果,只好歸國。

  公元前125年,大月氏征服大夏國,其部族一分為五,設五部翕侯,反客為主統治大夏原居粟特族。歷經百年民族融合,月氏與粟特形成一個強大民族聯合體。這便是昭武九姓粟特人的來歷。公元一世紀,大月氏五部之一的貴霜崛起,統領月氏五部,征服了中亞地區的西天竺、吐火羅、薩迪勞卡伊等眾多鄰邦,在公元50年建立貴霜帝國。到迦膩色伽帝王時,帝國達到鼎盛,疆域向西擴張至亞歐大陸腹地里海、向南擴張至今印度恒河流域,成為當時與中國東漢、羅馬、安息并列齊名的世界四大強國之一。

  到公元90年,漢將班超大敗貴霜國時,不知貴霜王名,以“月氏王”呼之,故中國史書只記有月氏國。公元3世紀,受西亞波斯王朝的攻掠,貴霜王朝日益衰落,分裂為若干小的公國。公元4世紀,西印度諸王公叛離貴霜,降服東印度,貴霜王朝勢力更加削弱。公元425年,貴霜被白匈奴嚈噠滅國。

  昭武九姓的東歸之路

  公元360年之后,嚈噠統治粟特族居地,月氏人仍以粟特族的小公國獨立存在,分別稱為康、米、何、史、曹、石、安、火尋、戊地等9國,其子孫均以國為姓,但統“以昭武為姓,示不忘本”。歷史上稱其“粟特人”,又因其原居祁連山北昭武城,漢史稱其9國為“昭武九姓”。公元376年,前秦苻堅為開西域,派大將呂光率步騎兵7.5萬人攻西域諸國,兵鋒直至粟特。公元384年,呂光撤軍回國時,就有昭武九姓跟隨東歸,被安置在河西建康郡(治今甘肅高臺縣),之后陸續有粟特部眾徙居賀蘭山下。正如《寧夏通史》所說,公元431年,北魏破赫連夏國,“曾收胡戶徙之胡地城(今青銅峽市邵剛鎮附近),此胡戶中就有粟特人。”太延中(435-439年),北魏蕩平河西王沮渠牧犍、鄯善國,疏通西域通道,粟特人陸續舉族東遷,通過河西進入今寧夏地區。但此時的大部分昭武九姓還在粟特之地。

  公元6世紀60年代,薩珊波斯、突厥聯盟滅嚈噠國,粟特歸突厥統治長達近百年時間。至唐初,粟特人已同化于突厥之中,唐朝將粟特人歸為突厥。公元7世紀初,突厥乘隋唐戰亂,調集粟特揮軍東歸南下,擄掠中國北方。唐朝歷經10多年北伐,于貞觀四年(630年)大敗突厥。貞觀十三年(639年)唐朝“全其部落,順其土俗”,在夏州至代州一帶設置羈縻州,安置突厥降眾30萬人,其中包括昭武九姓部眾,其首領史善德、康蘇密分別被唐太宗授予北撫州和北安州都督。還有部分昭武九姓散居于靈州境內。

  公元649年,唐高宗即位。唐朝為剪除西北邊患,派軍西征中亞。顯慶三年(658年),唐朝最終消滅叛附無常的突厥頑固勢力,在西域中亞各地建立州府、都督府,中亞粟特之地歸為大唐疆域。由此,粟特人掀起東歸高潮,沿古絲綢之路經河西到達靈州。調露元年(679年)10月,塞外單于大都護府管內突厥降戶反叛,北方大亂。朝廷為防突厥脅迫勾結靈州境內粟特人反叛,在靈州境內置魯、麗、塞、含、依、契6個羈縻州(史稱“六胡州”),授予各部族首領相應的官職,予以安撫。5年后撤并六胡州為匡、長二州。神龍三年(707年),在靈州轄境置蘭池都督府(治今內蒙古鄂托克前旗境內),分置六胡州為縣。

  開元九年(721年),六胡州居民因“苦于賦役”,以康待賓為首,康、安、何、石等姓粟特人聚眾起義,攻陷六胡州。當年,起義被鎮壓,康待賓被俘,送京斬殺。次年,康氏家族的康愿子重新起事,“自稱可汗”,很快又被鎮壓。唐朝平息康待賓反叛之后,復置魯州、麗州、契州、塞州。同年,防粟特人復叛,朝廷強制遷徙六胡州叛眾5萬余口于中原腹地,“始空河南朔方千里之地”。開元十八年(730年),又將已遷到中原的粟特胡戶回遷靈州舊地,復置匡、長二州。二十六年(738年)以“寬宥”之名,在蘭池都督府地置宥州,屬靈州都督府管轄。

  【】

  燦若繁星的大唐粟特名將

  公元630年唐朝征服突厥,安姓部族首領安胐汗率眾5000人內附,朝廷授其州刺史,其族人安永壽被授右領軍中郎將。679年置六胡州時,安胐汗之孫安思慕襲任魯州刺史。另一安姓部族,破匈奴衙帳歸附大唐,安缽達干、安系利、安菩祖孫三代世襲定遠將軍。在武則天稱帝后,有人誣告廢為皇嗣的唐睿宗有“異謀”,安菩之子安金藏引佩刀自剖己腹,證明皇嗣不反。唐睿宗復位后,晉遷安金藏為右武衛中郎將。唐玄宗感其救父之功,授其為右驍衛將軍,封爵為代國公。

  大唐名將康日知,靈州粟特人,其祖父康植六胡州之亂時綁縛康待賓入京,因功受唐玄宗召見,擢升左武衛大將軍。約安史之亂前后,康日知隨父投奔河北,成年后入成德軍。建中二年(781年)時任趙州刺史,在抗拒、征討河北藩鎮叛將的戰斗中,與部將“渫血為盟”效忠朝廷,擊敗李惟岳、王武俊、朱滔、田悅等叛將的圍攻,先后以功擢升任深趙觀察使、奉誠軍節度使、檢校尚書左仆射、會稽郡王。其子康志睦、孫子康承訓、重孫康傳業四代人官至節度使高位,成為靈州名門旺族。

  曹閏國,為六胡州之含州河曲人,安史之亂前到幽州,成為安祿山所部云麾將軍、守左金吾衛大將軍。安史之亂平息后,曹閏國隨李寶臣歸降朝廷,繼續在成德軍任職,改授公試光祿卿。

  史憲誠,昭武九姓史國人,其先祖世居靈州,在祖父一輩時投奔河北,三輩為魏博軍部將。史憲誠少年隨父從軍,先后官升為監察御史、御史中丞。長慶二年(822年),靠軍中粟特人的勢力和手段逼迫節度使田布自殺,升任魏博節度使。829年,調任河中節度使。在離任時,要帶走官府錢糧,被部將何進滔聚眾殺死。
 

  何進滔,先祖入唐后世居六胡州。曾祖父何考物、祖父何俊,皆為靈州軍校,父親何默,為夏州衙前兵馬使。何進滔少年時客居魏博鎮,后入魏博節度使帳下,在征討王承宗、李師道等藩鎮叛臣中立功居多,先后任衙內都知兵馬使,累官至司徒。大和三年(829年),殺死史憲誠,接任魏博節度使。840年卒,追贈太傅。唐文宗為何進滔立德政碑,并讓何進滔之子何弘敬襲任魏博節度使。何弘敬先后以功晉封東面招討使、檢校尚書左仆射,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至唐懿宗初年,再兼中書令,封爵楚國公。866年何弘敬卒,追贈太師。何進滔之孫何全嗥承襲先輩功名,接任魏博節度使。何氏三代統治魏博長達40年。

  靈州籍昭武九姓族人中,還有唐元和年間的靈武大將史敬奉、朔方軍部將石演芬、鹽州裨校石璟,以及一生效忠德宗之后6位帝王、官至右領軍衛上將軍何文哲等等,都為唐朝建立了功勛。

  昭武九姓是雄性勃發的民族,曾以武力求得生存,建立了世界霸權;曾不畏遙遠的征程,踏出了“絲綢之路”;靠忠心赤膽,建立功勛。他們曾影響了世界,推動了歷史的進程,他們的強族之路、傳奇色彩,將永遠成為世人探究的奧秘。
(本文來源:寧夏網-新消息報 )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大唐往事(238):‘昭武九姓’——大唐帝國也引進外資
馳騁在世界之巔?盛唐帝國的西域輝煌_
神秘消失的古國——疏勒國
釋胡、狄、匈奴兼述赤狄長狄對中國的入侵和土著白狄的向西遷徙(4)
到嘴的肥肉都不吃:中亞強國康國請求并入中國,唐太宗為何婉拒?
「華夏民族史·烏孜別克」波斯、突厥、蒙古 最后決賽圈贏的確是我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营口市| 灵川县| 巴楚县| 香港 | 新营市| 平阴县| 小金县| 郎溪县| 且末县| 苏州市| 志丹县| 调兵山市| 扶绥县| 互助| 泰兴市| 淮滨县| 韩城市| 永新县| 奎屯市| 柯坪县| 莱阳市| 新晃| 松江区| 宁陵县| 晋宁县| 建平县| 海宁市| 余江县| 吴江市| 收藏| 海淀区| 焉耆| 文山县| 噶尔县| 华亭县| 洪雅县| 大关县| 壤塘县| 长兴县| 乌恰县| 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