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身女碩士小芳(化名)通過百合網認識了“誠信會員”蔣海峰,交往一年后,發現自稱單身、某上市公司董事會主席的蔣海峰其實是個已婚農民,不僅身份是假的,連年齡都虛報了10歲。被騙走十幾萬元并懷孕生孩子的小芳最終勇敢站出來報案,將蔣海峰送進了監獄。小芳隨后決定起訴百合網,她認為百合網沒有對征婚者基本信息盡到審核義務,導致她上當受騙。(12月10日《京華時報》)
時下,不斷涌現的婚戀交友網站為眾多“剩男”、“剩女”打造了新的擇偶空間,隨之也產生了一些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最為突出的身份造假,套用一句流傳的網語,“除了性別是真的,其他都是假的。”有報道稱,某雜志記者曾用虛假的名字進行注冊,并編造一些身份證明材料,卻沒有任何阻礙。面對如此“開放”,我們不禁為廣大網絡婚戀者捏一把冷汗:看上去很美的網絡婚戀,其實很危險。
去年,全國婦聯中國婚姻家庭研究會《2011年全國婚戀調查報告》數據顯示,按1.8億單身人士計算,加上8000萬父母,中國有2.6億人為擇偶而忙碌,婚戀網站的巨大市場前景不言而喻。但至今為止,婚戀網站仍然是一個不成熟的行業。業內人士指出,國內婚介行業與國外相比還處于萌芽狀態,不論從軟件還是硬件都不夠成熟。在美國,從事紅娘行業不但必須要有大學文憑,還有較高的行業準入門檻和經常性的職業操守考核,更有健全的法律法規和嚴格的法律責任追究,由此來保證這個行業誠信度的最大化。而當下,我國的網絡婚介恰恰在這些方面顯得十分薄弱。
沒有真實,就沒有信任。從某種意義上說,堅守真實就是維護信任。有人說,當今社會信任是一種稀缺資源,包括人與人之間的信任,以及社會個體對政府部門、中介組織的信任,等等。就網絡婚介而言,要建立起相互信任,不僅參與其中的每個人應當把控好道德底線,政府有政府的職責,在法規、制度的制定和執行上,該出手時就出手;行業有行業的責任,遵守國家法律及行業規范,都是分內之責。
從這些意義上講,是為了經濟利益而置職業道德底線而不顧,甚至為信任缺失的網絡婚戀推波助瀾,還是盡己所能、堅守職責,視真實為生命,最大可能避免虛假婚戀信息出爐,讓自己的誠信度在社會公眾中的分量重起來,正是網絡婚介機構生存發展面臨的大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