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社會化媒體一直都是企業吸引客戶的必爭之地,無論是從增加知名度活躍度還是增加銷售量等方面,都至關重要。但由于必須有龐大的粉絲群體做為基礎,因此怎樣打下這樣的基礎變得不可忽視,特別是對于知名度不高的小企業來說,如何在社會化媒體這樣的低成本平臺上營銷自己,獲得良好的口碑,變得越來越重要了。Manta.com在1200個小企業主當中做過有關“那個社交媒體平臺讓你公司的業務難以為繼”的調查,看看下面,你就會得到答案了。
當筆者(Meghan Casserly)和小企業專家Steve Strauss受委托撰寫暢銷書《小企業圣經》(The Small Business Bible)的第三版時,這本書的出版商就曾經有過這樣的質疑: 在2009年第二版問世之后,商界真的發生了那么多的變化嗎?
簡而言之,的確如此!當他本周與Forbes的記者共同探討本書的發布以及一項新的調查研究(揭示小企業在其營銷過程中運用社會化媒體途徑的新思考,當然啦,有些情況下,也未必一定要用社會化媒體)時,他笑道:“在我寫上一版《小企業圣經》時,Myspace是當時唯一的社交網站?!?/p>
“很簡單,小企業在運用社會化媒體方面最大的錯誤就是避而不用,”他說,直至最近STAPLES的調查研究,結果顯示,大多數的小企業主都想用社會化媒體(事實上,想要利用社會化營銷的企業主比超級碗在Facebook上的商業廣告的粉絲還要多),同時也清楚他們必須加以利用,超過四分之一的小企業主沒有意識到它能如何幫助他們拓展業務,另超過四分之一的人也只停留在新手階段。
援引Seth Godin的話來說:“我們必須利用這個時代最重大的轉變,即使是一天的遲疑都是不可饒恕的!”Strauss在他的書中用命令的口吻敦促小企業主充分享用社會化帶來的益處。在采訪的最后幾分鐘,他與Forbes的讀者們分享了三個對小企業主頗有裨益的社會化營銷要點。
你可以閱讀這些忠告,或者看看Strauss自己的例子。當談到他自己作為一個小企業主為公司開展業務的時候(他也是TheSelfEmployed.com的主席),他爽快地說道,“我雇了一個00后”,這些無論吃飯睡覺甚至是呼吸都在享受社會化媒體的人,他們可能不太了解你的業務發展愿景,但他們能為你節省大把的時間,讓你不用再為學習如何掌握這些新技術而發愁。在他們休息的時候,你還可以教他們如何買保險。
同樣,在最近的STAPLES調查當中,85%使用社會化媒體的小企業主都承認對于管理這些賬號,他們只是初學者,這似乎就意味著大多數有事業心的企業家們都在自己動手維護賬戶,因為每分錢都必須花在刀刃上,那么讓我們繼續讀下去。
Strauss認為對于小企業主來說,最佳方案就是只選擇一個社會化媒體(從我們的角度出發,我們會選擇 LinkedIn ,Facebook, Twitter and Pinterest)然后熟練掌握它。使用太多會極度分散精力,同時,接連不斷的新任務和新技術,也會使你和你的團隊不堪重負。只選擇一個,但要牢記最適合你的企業的社會化媒體并不一定是你最喜歡或者個人使用最方便的。
LinkedIn對于社交群體來說是最好的,在這里能夠尋找到志趣相投、互幫互助的企業主們。在LinkedIn上,你可以找到很多有共同興趣愛好的人,他們都有過同樣的掙扎與糾結,在聊天分享的過程中,每個人都收獲頗豐。
Twitter對于專業服務商務來說是上佳之選。特別是對于那些想把自己打造成專家和意見領袖的企業來說,而Facebook則更適合零售商,特別是促銷。把免費領取放在信息中,等著
奇跡發生吧!Strauss再次笑道,放在Pinterest里。對于女性群體和快消品來說,沒有比這更好的選擇了。
也許你已經疲于在Twitter上賣保險了,經歷幾周毫無收獲之后,無奈地決定放手了是嗎?你絕對不是唯一這么做的人。當新技術無法幫你實現目標的時候,失望沮喪的情緒隨之而來。但從Strauss的角度來看,大多數小企業主們其實都在給自己幫倒忙:要么設定了不現實的目標(例如,我要加入Twitter,然后坐等銷售翻番?。┗蛘咛^急于求成。
那多久才算是合理的周期呢?Strauss認為六個月是一個比較合理的時間框架,它能夠測試出這樣的社會化媒體營銷活動是否對你的業務有幫助。時刻記住,你尋求的是長期的業務增長,而建立良好的聲譽和品牌用戶群是需要很長時間的。
對于設定目標,當然越具體越符合自身條件越好。與其說設定“我要建立一個忠誠用戶群”這樣的目標,還不如“我想每個月增加100個粉絲,時刻保持跟他們互動”來得實在。嘗試著每天在Twitter上發10條信息與蛋糕粉絲們互動,并爭取把其中五個轉換成自己的粉絲,而不是異想天開地說我要在Twitter上賣十億塊蛋糕,這樣的想法只能是白日做夢。
80-20原則在社會化媒體應用中是一個經常被引述的重要原則,當然也最容易被打破。我們都會很自私地每天花大量時間發布與自己或品牌有關的內容,完全無視觀眾和消費者的需求。對于小企業主來講,這更是致命的。
在你通過社會化平臺發布的內容中,80%應該是關于消費者的,這些都應該是他們感興趣、需要或者解決他們生活中困擾的小竅門,只有20%才可以是關于你或者你的業務的。
傾聽也是十分重要的,看起來似乎不合乎常理,但事實上卻符合另一條社會化媒體原則:只有當你知道他們的需求或者困擾時,你才有可能贏得新的客戶,無論線上還是現實生活中?!?0-20原則也符合傾聽這一條嗎?”我問Strauss,“那當然,”他說,”如果你都不知道他們想要買什么,那怎么銷售呢?”
譯者后記:
對于小企業的社會化媒體營銷,Strauss所提的三點都至關重要,同時需要強調的就是,無論做任何事,都要摒棄急于求成的心理,同時急人之所急,強生所做的背奶媽媽、教你請病假等一些案例就教會我們,要充分關注到消費者的切身需求。當然,對于小企業來說,首先要做的是吸引粉絲,別有心裁的創意內容更需要用心來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