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道德是指政治人物所特有的政治情感,包括政治責任感、政治使命感和政治榮辱感等等,可以說政治道德是判斷一個國家政治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標。
無疑,在古代中國絕大多數的政治家具有非常強烈的政治道德,如前些日子提到的晉文公時的李離就是其中的代表。今天的社會,政治道德情況就很糟糕,因為政治家首先不讓人們對他們的道德責任提出質疑,政治家先入為主地通過各種手段證實自己就是道德的典范。
日本由于繼承了中國古代文化的精華,并保存較好,所以政治道德感特別突出,比如作為首相,一旦在某一問題上遭到不信任,哪怕是一個法案遭到否決,或者是一句批判的聲音,一次不滿的抗議游行,首相立即兌現政治道德的要求,也即自動辭職,所以日本首相辭職成為了最家常的事,往往成為世界政治新聞的焦點。鳩山之后,菅直人又因救災不力,遭到日本民眾和多數政治黨派的一致反對,日本自民黨等在野黨
與日本情況明顯不同的是,利比亞前總統、上校卡扎菲卻完全沒有了政治道德。為了自己貪圖國家的權力,置人民的愿望和生死于不顧,不僅以武力應對反對派的抗議,而且在國內民眾對其喪失信任,國際社會呼吁其下臺的強大壓力下,仍然沒有一絲的政治道德反省。據說卡扎菲政府的高官已經由100多人脫逃,利比亞總人民委員會石油秘書舒凱里?穆罕默德?加尼姆1日就在利比亞消失多日后,現身意大利首都羅馬,宣布辭去所擔任的職務,他說,之所以出走,是因為“無法忍受”國內沖突,而在沖突流血中,民族和國家的青年精英都無辜犧牲了,這些精英既包括卡扎菲陣營的主力分子,也包括反對派的領袖,這是民族的災難。
政治道德
調節、調整人們的政治關系及政治行為的道德規范和準則。是政治規范的一種思想意識形態。
1簡介
政治道德規范通常可分為兩個層次:一是為從政者規定的明與昏、忠與奸、功與過、仁愛與暴虐、清廉與貪婪、正義與非正義等政治道德準則和要求;二是對一般政治生活參與者規定的善與惡、是與非、榮與辱、權利與義務等政治道德準則和要求。這些道德規范成為社會輿論評估人們政治行為的道德標準。
2詳細信息
在階級社會中,統治階級除了用政治、法律規范約束、控制人們的政治行為外,還以一定的政治道德規范調節、調整社會的政治關系,以輔助政治、法律規范的實施。政治道德具有階級性。盡管在階級社會中,對立的階級有不同的政治道德,但是,在一定社會起支配作用的政治道德總是統治階級的政治道德。它不僅為人們的政治行為規定了道德的界限、規范和準則,并且通過對政治行為主體的信念、意識的長期導引、熏陶、自我修身養性等潛移默化的形式來實現對人們政治行為的控制。因此,它比政治、法律規范更具有內在的權威性和持久的政治心理效應,從而成為統治者執行政治、法律規范的有力支柱和杠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