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黃河十年行之九——大河為城市“排毒”
(汪永晨 孫琳)
2015年9月2日,黃河十年行從寧夏的中衛出發,經過一望無際的戈壁灘。到達蘭州。
中國科學院寒旱所《冰川凍土》雜志副主編沈永平接受了我們的采訪。和前幾年一年,沈永平和我們談的最多的還是凍土的融化。他說,為什么大江大河的源頭現在很多河流都干涸了,有冰川的消融蒸發量越來越大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凍土的融化。在青藏高原,冰川有十萬平方公里,而冰土有100多萬公里。整個青藏高原凍土的變化,造成了長源冰川的退縮和黃河源濕地的委縮。而青藏高原有生態放大的作用,全球氣候變化,青藏高原受到的影響高于其他地方兩到三倍。
青藏高原的湖泊遠遠多于其他地方。過去在黃河源打井,兩米多就能打到水,現在十幾米都打不上來。
沈永平說,凍土就是一個隔板,上面每年化,隔板下面為地球留下豐富的淡水資源。如果沒有高原凍土的存在,你就不會看到如此寧靜美麗的水澤和濕地,大自然是神奇的,也是公平的。就像世界沙漠之下有豐富的石油,其實,多年凍土的存在才造就了大江大河,才有了“中華水塔”的美譽。由此產生了豐富的濕地、草原和湖泊,大地景觀才如此絢麗。
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甘肅、青海和四川3省結合部氣候日趨干旱、地表徑流急劇減少、植被破壞、草場嚴重退化、水土流失日趨嚴重,生態環境的惡化致使草地植被涵養水源功能大為降低[3-5]。而此區又是生態環境脆弱區,對氣候變化的響應非常敏感。同時又是青藏高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濕地所釋放的CH4以及CO2可對全球氣候產生重大影響。因此,對該地區生態惡化的原因進行研究,不僅 是一個地區性的實際問題,而且是一個關系到全球變化的科學問題。
2012年黃河十年行在青海省氣候局采訪過氣象學專家李林。據李林介紹,青海作為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黃河河源的形勢要比其它兩江嚴峻。原因有四:
一、黃河一半的水量靠蘭州以上補給,因此江源的變化對黃河的影響最大。
二、黃河上游降水依靠東亞季風,來自西北太平洋的水汽到達阿尼瑪青山以后,由于山體抬升氣流,形成山前降雨。而降雨量每年都在減少,黃河在瑪曲的黃河第一拐的流速十年間降低了15.6立方米/每秒。而長江依靠的是高原季風,來自印度洋的高原季風這些年呈偏強趨勢,降水有所增加。
三、黃河流域蒸發量增大,十年間的平均蒸發量增加了9.6毫米。就是說放上一個平盤的水,每年多蒸發9.6毫米,那么整個江源地區增加的蒸發量就非常大了。
四、氣候變暖凍土層融化,李林介紹說,三江源地區降水量比較大地區很少,降水量在300以下的干旱區很多,凍土層是天然的隔水層,由于永凍層的存在使得降水量很小的江源地區發育了大量的濕地,隨著凍土層逐漸溶解,滲水層變厚,表層植被因為濕地性質改變而退化植被涵養作用減弱,對河流發育造成進一步不利影響。
李林說,現在三江源的冰川退縮也很嚴重,但是對黃河的影響不是很大,因為黃河水只有1%靠冰川融水補給,而長江25%靠冰川融水,由于氣候變暖,長江江源冰川融化加速,導致來水量增多,但這其實是個令人堪憂的現象,因為冰川融化到一定程度會出現水量拐點。
2010年走進黃河源區
走在黃河源區2010
2012黃河源頭在約古宗列
2009我到黃河源頭是這樣的,一年的變化
2012年,沈永特意從蘭州趕來來接受黃河十年行的采訪。那次沈永平表示,冰川消融是令人擔憂的新現象——自從第一次冰川編目之后到2008年, 全國已經有5797條冰川消失了。三江源區大約有130余條冰川消失;87條冰川分裂為191條新冰川。三江源地區冰川面積總的變化在8-~25% 。沈永平分析說,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 三江源區氣溫以0.02℃·a-1增溫率持續上升;加之人類經濟活動的增強, 導致凍土呈區域性退化狀態, 尤其是東部和環湖區凍土退化速度比西部更明顯。凍土下界普遍上升50~80 m;最大季節凍深減少了0.12 m。凍土退化的總體趨勢是由大片連續狀分布逐漸變為島狀、 斑狀,多年凍土層變薄,凍土面積縮小, 部分多年凍土島完全消融變為季節凍土。沈永平總結說,總之,氣候待續轉暖是造成本區多年凍土區域性退化的根本原因。
2012年,青海氣象局的另一位氣象學家戴升高工高興我們說,2012年走黃河看到的將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年份,由于今年黃河源流降雨豐沛,黃河今年是少有的豐水年,上游的唐乃亥水文站7、8兩個月達到56年有檢測記錄以來的歷史最高值。兩位專家都和我們強調了2012年黃河來水大大高于往年,蘭州段高了往年3米多。源區也是1989年以來水最大的年份,要多出三成。不過兩位專家對這樣的現象并不樂觀。他們說,冰川的永凍層要是都化了,以后水還從哪來。那次我說,我們政府的代表在國際談判中,受到最多的質疑是中國現在成了世界碳排放大國??墒俏覀兊慕词艿綒夂蜃兓挠绊懼髤s少有人知道或談及。讓我沒有想到的是,氣象局的領導說這要保密,不能讓外國人知道。我問為什么要保密,他說,這是我們自己的事,不能讓外人知道,他們知道了誰知道他們會干什么?這個話題,我們路上的大巴課堂上要討論一下,氣候變化對我們青藏高源水源的影響要保密嗎?氣候變化在中國的水塔青藏高原到底影響有多大,黃河十年行將要用記者們的眼光和專家們的分析一起觀察與記錄。
沈永平講冰川凍土與氣候變化的關系
2013年8月2日在蘭州,“黃河十年行”出發前,我們又一次采訪了中科院寒區與旱區環境研究所的沈永平研究員。他向我們介紹關于凍土與氣候變化的關系。
原來我們中不少人都想當然認為,冰川是黃河水的主要補給來源。但事實上冰川只占了1%,更多的是濕地和降雨。而凍土層沈永平說:就像隔板一樣,使得降水可以留存在地表,形成徑流,滋潤濕地和草場。而因為氣候變化的影響,凍土層退化,"隔板"被破壞了,地下水位下降,草場和濕地都會隨之退化。
青藏高原脆弱的環境受氣候變化干擾尤為嚴重,地球上其他地區普遍升溫0.5度,青藏高原溫度已經升高了1.2度。在2000年時,觀測到升溫大約影響到了地下15米的凍土層,而現在這個影響范圍達到了地下40米。
沈永平研究員說:青藏高原的凍土是千萬年來地質過程形成的,一旦破壞掉,在我們及之后幾代的有生之年都無法恢復原狀。冰川和凍土的融化,短時間內會增加水量引發洪水。但這無異殺雞取卵,在未來幾十年會造成水資源短缺的危機。蘭州是我國西北的重要工業基地,歷經“一五”規劃、“三線”建設,特別是搭上西部大開發的快車后,已經成為輻射帶動西部工業的龍頭。
這其中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是,蘭州是黃河上游的重要水電基地?!坝捎陔妰r低,在南方無法生存的鐵、鋁、鎳等用電大戶企業,紛紛轉戰蘭州。2011年加入黃河十年行的生態學家藍永超這樣說。
領隊趙連石說,蘭州是黃河上游最大的工業城市和西部重要的原材料工業基地,作為新中國成立后重點布點建設的老工業基地之一,是全國重要的石油化工、冶金有色和裝備制造業基地,也是我國重點發展的五大化工城市之一。由于受地勢牽制,蘭州城市建設南北擴展受阻,只能沿黃河東西發展,所有的電廠、火力發電廠、重化工企業都分布在黃河兩岸,并處于城市的上游地帶。沿黃河走的路上,在蘭州市西固區能看到河對面緊密排列的工廠和火力發電廠等。這樣的布局對城市的空氣、水資源造成嚴重污染。
80年代末,聯合國的世界十大污染城市黑名單中,中國的蘭州、本溪一起榜上有名。當時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直接轉達中國政府:在衛星圖片上,本溪已經看不見了,蘭州還若隱若現。當時,不少伸向黃河的污水排水管道在蘭州直排入河,嚴格說起來,黃河污染是從蘭州開始出現的,那時的黃河不是黃色而是黑色的。藍永超說,在黃河治污方面,蘭州市已經加大了投入,到2011年完成了50多個工業污染項目的治理。但是,在工業污染得到控制的同時,城市的生活污水卻在大量增加。黃河污染的問題,根本上在于環境治理在跟城市發展的賽跑中落伍了。藍永超指出,蘭州雖然擁有黃河,卻是個缺水的城市。因為這里處于干旱區,年降雨量只有300多毫米。龍羊峽建成之前,蘭州經常發洪水,現在上游梯級水電站的建設使得黃河來水量減少,蘭州再也不用擔心洪水了。
2015年9月2日,沈永平對黃河十年行一行人說,一個城市應該有一條大河。大河在城市里有景觀作用,人們可以到河邊散步。但更重要的是大河可以把城市里的垃圾帶走,讓污水稀釋,也可以說是在為城市排毒。大河保護著城市的健康。如果一個城市沒有自凈的能力,城市就要生病,住在城市里的人也不會健康。采訪完沈永平,我們來到蘭州的黃河邊。五顏六色的燈光可以看出政府花了多大力氣來讓黃河水重新漂亮。我站在河邊時,不知為什么腦海里出現了這樣的念頭,燈光是照亮了黃河,打扮了母親??墒?,這條大河表面的華麗后面讓這條大河的排毒能力也恢復了嗎?這可能還需要我們在繼續行走黃河中去發現。把母親的現狀告訴她孩子們,是希望讓更多的人和我們一起用自己的行動真愛母親,讓愛家鄉不僅僅是口號。
明天,黃河十年行要走近黃河大峽谷地貌極為特殊的一段,黃河母親在那里生出了很多與這條大河上的其他孩子不樣的“男男女女”。那里是國級的地質公園。我覺得可以這樣形容,那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是藏在大山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