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財政上下決心減輕稅負,調節收入分配之外,在貨幣政策上需要繼續寬松,伯南克坐著直升機撒錢的辦法現在來看,并非無效。
8月份,宏觀數據的發布進入了密集期,而最先發布的CPI和PPI的數據出現了一高一低的走勢:CPI由于豬肉和蔬菜價格等的上漲從7月份的1.7%升至2.0%,告別了自去年9月以來連續13個月的“1”時代,并創下2014年7月以來的最大漲幅;但PPI則繼續處在負數區間,且跌幅仍然有擴大的趨勢。
盡管CPI回到了“2”時代,但如果仔細分析8月份CPI上漲的原因,并非價格總體趨勢發生了變化,而仍然是老生常談的食品成為價格上漲的第一推動力,特別是豬肉價格上漲帶動了價格指數的回升。從官方的數據看,“豬周期”仍然在強勢發揮作用,豬肉價格已經連續4個月上漲,8月份環比上漲7.7%,影響C PI上漲0 .25個百分點,貢獻了當月C PI環比漲幅的一半。同時,由于部分地區高溫、暴雨等惡劣天氣的影響,蔬菜價格環比上漲6 .8%,影響C P I上漲0 .21個百分點。官方的統計表明,8月份食品價格同比上漲3.7%,漲幅比上月擴大1.0個百分點,其中豬肉、蔬菜價格同比分別上漲19.6%和15.9%,合計影響C PI上漲1.05個百分點。而非食品CPI同比上漲1.1%,漲幅與上月相同。
對于C PI回到“2”時代,有人擔心在寬松貨幣政策的背景下,物價又會出現新一輪的快速上漲。事實上,如果我們剔除食品價格的因素,參照美國的“核心C PI”指標,就會發現,中國的物價走勢并沒有外界渲染的那么嚴重,如果沒有豬肉價格和蔬菜價格的巨大推力,C PI的走勢仍然會很疲弱。也就是說,C PI表面上的回升其實只是豬肉價格等制造的物價假象,價格指數仍然沒有改變通縮的狀態,通過工業品出廠價格(P P I)和P P I剪刀差的繼續拉大可以證明。
我們看到,8月份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同比下降5.9%,降幅比上月擴大0 .5個百分點,創下2009年以來的最大降幅。導致PPI下降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生產活動的萎縮。在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中,生產資料價格同比下降7.7%,影響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總水平下降約5.8個百分點。其中,采掘工業價格下降20 .9%,原材料工業價格下降11.1%,加工工業價格下降4.9%。而生活資料價格同比下降0 .3%,影響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總水平下降僅僅約0 .1個百分點。而從行業看,包括石油和天然氣開采、石油加工、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煤炭開采和洗選出廠等生產狀況嚴峻行業的價格下降幅度仍然居前,合計影響該月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總水平同比下降約3.4個百分點,占總降幅的58%左右。PPI連續42個月處在“負時代”,而且降幅還越來越大,這幾乎很清晰地透露出,受產能過剩、大宗商品價格劇烈下降以及房地產等行業投資增速下滑的影響,宏觀經濟的傳統增長動力漸行漸遠,從一些主要宏觀指標來看,制造業、投資、房地產、出口,都在證明經濟下行壓力并沒有得到明顯的減緩。
基于此,我們必須糾正一種嚴重的誤判,就是中國的CPI在告別13個月的“1”時代之后,未來經濟會受到價格上漲的影響。我們再次強調,如果剔除了豬肉、蔬菜以及蛋價的影響,中國的“核心CPI”甚至遠遠低于美國的數字。即使不考慮PPI連續42個月的負數表現,按照經典的通縮概念,連續13個月處在“1”時代就是一種價格通縮的表現,加上PPI,則通縮幾乎成了鐵定的事實。考慮到未來幾個月政策的調控,我們認為豬肉價格上漲的空間有限,而國際油價的下跌造成的輸入性通縮的趨勢會繼續。同時,人民幣的貶值效應造成了資本的加速外流,這都意味著,未來4個月對于中國而言,通縮而非通脹才是中國經濟的真正大敵。中國未來的貨幣政策仍當以刺激投資需求、通過降準降息加大貨幣供應而非開始收縮貨幣。
當然,在CPI的數字到了2%以后,由于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為1.75%,中國事實上又進入到了“負利率”時代。一般情況下,負利率的出現意味著通脹的到來,以及資產價格,特別是房地產價格的回升,但考慮到人民幣貶值因素造成的資本流出加劇,在某種程度上又對資產價格造成了一定的抑制。筆者認為,考慮到最近一段時期以來新興市場的風險因素的加劇,中國當前的貨幣政策一定要以防范風險和應對經濟的下滑為第一要務,切不可被豬二哥價格上漲導致C PI回升的假象所迷惑。對于中國經濟而言,穩增長和防風險仍然是最重要的,通縮仍然是中國經濟的頭號大敵,切不可隨意調整貨幣政策的預期,貨幣政策的隨意調整,不僅影響實體經濟的復蘇,而且會加大金融市場,特別是股市和房地產市場的風險。對于中國而言,PPI這個指標昭示出的嚴峻態勢意味著,非常時期恐怕得用非常之策。除了財政上下決心減輕稅負,調節收入分配之外,在貨幣政策上需要繼續寬松,伯南克坐著直升機撒錢的辦法現在來看,并非無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