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03 10:53:14 來源:
網易教育頻道綜合有0人參與手機看新聞轉發到微博(1)
核心提示:數學學不好,主要有十大原因。如何有針對性的進行突破?
(文章來源:玖久高考()網)
還有200多天備考,同學們的各種問題陸續涌現出來,我們一起看看大家的這些問題:
“老師,數學都不會從那里補起……”
“老師您好,高三都快過半了,我一直都沒有適應。有很多原因,反正就是不適應。高三沒有分班,只是做了個別調整,我就很幸運的被調整到了平行班。在重點班,我并沒有考試成績很爛,我們高二班主任就這樣把我整出來,事后,我去找他,他一次又一次的踐踏我的尊嚴。最后告訴我,實在不行,你找個東西把耳朵塞住自學。 而且,在這個班,被人家有種瞧不起的感覺,從重點班分下來,肯定不是什么好學生。我現在就這樣,很難受,但表面上還得裝的無所謂。上次的月考,考得很爛,因為我根本沒有心情。我該怎么辦 ?最后一個問題,我數學考試就一直50分左右,高考我可不想毀在數學上怎么辦……”
“還有我特別害怕做新題,真的特別害怕……”
“我想請教一下學習的問題,希望能夠得到幫助。我是一名高三文科應屆生,高二的下學期我有幾個月非常賣力的學習,雖然有進步,但是數學和英語還是沒有多大進展。我的數學和英語有很大的問題,因為初中是玩著網游度過的,所以幾乎沒有底子,現在學起來感覺特別的傷自信,越學越難受,悔恨得想扇自己巴掌。對于文科生來說,數學英語就是命根,這兩門不行便沒什么希望。因為這個想法我已經幾個月沒有用心學習了。我內心一直糾結難受,心想學了這么多年如果上個三本或專科,我心不甘,也對不起家人。現在想學習,但是很難打起精神來,感覺自己內在很抗拒。我希望能得到幫助,改變這種狀態。 希望能夠得到幫助,并告訴我數學和英語的一些快速提升方法,感激不盡……”
我先來給大家數學學不好的原因分分類,然后再告訴大家,尤其是不同程度的同學,你們該怎么學?剩下的事情,就是希望大家有機會一起按照我的建議去做了。
先來看數學學不好的十大原因 :
1.數學基礎薄弱,跟不上復習進度,導致越學越沒信心,甚至放棄
2.基礎知識比較熟悉,但不會應用
3.知識混淆,做題沒思路
4.做題時喜歡回顧以往做過的類似題型,需要多次嘗試才能解答
5.考試時緊張,怯場,導致平時會做的題也丟分。容易形成腦空白
6.花費大量時間啃大題,考試時大題往往會做或可能會做,但是分數丟在不該丟的上面
7.不會總結,每次做題時感覺都比較陌生
8.做題速度較慢,考試時間不夠
9.做題不嚴密,老在細節上丟分或者算錯丟分,有的解答題上某一步驟做錯導致全盤皆輸
10.學習態度不端正,做題時喜歡參考標準答案,或只聽老師講解。抄作業(高三以前),很少動腦。
我們該怎么做:
1.循序漸進,狠抓雙基。因為基礎薄弱而跟不上復習進度。找到這個原因后,必須從基礎開始重新復習。平時上課強記筆記,自己復習的時候按照課本章節順序復習。在復習過程中輔以課本后面習題和配套練習冊習題進行復習。把知識點吃透。前期復習時以課本為主,做題時選用基礎題、簡單題、中等題,先放棄難題大題。高考大部分都考察簡單中等題。等數學基礎知識熟悉了,再以題為主。這是選用的題大多都是中等題,少量簡單題,大題難題仍舊可以不做。有能力的適量做一些。這樣一方面提高學習信心,一方面提升對知識的理解,如果復習規劃得當,循序漸進,是能夠在2個月內考到120分的。
2.不善于應用知識的同學,是因為過于循規蹈矩,不會活用。數學的基本思想在于“構建函數”、“邏輯推導”、“數形結合”,還要具備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如果死磕課本定義定理,雖然做到內容熟悉,甚至知其所以然,但不能靈活應用,在考試時比較容易吃虧。尤其是新課改的背景下,題目出的更加靈活。這類學生需要注意日常培養思維,既然知識已經過關,平時復習數學的時候把精力更多的放在“看題、看卷”上。允許對照參考答案進行思考。多思考每一個步驟的轉變時如何實現的,根本原因在哪里。總結出做題的通用套路,加大精力整理同一類的題型來總結歸納。如求解通項an,必然是Sn-Sn-1,或者是Sn+1-Sn,排列組合題是根據什么情況下先取后排,先排后取,什么情況下用加,什么情況下用減。如圓錐曲線交點問題等,都有一定的通用套路。主要對這些做題方法進行整合和思考,形成一定的解題思維。
3.知識混淆,做題沒思路的同學們,建議高考復習時課本與題的時間花費各半,從課本和題中尋找、區分知識點,在解題過程,用簡單、中等的題來訓練自己的解題思路,要按章節、按順序來做。通常這類學生在自我復習時沒有什么規律,感覺自己哪里不行了就復習哪里,這是極度不可取的。這類學生哪怕你認為會了,還是建議老老實實按章節順序進行復習,先不要做難題,只有做到任一章節簡單題、中等題都沒有太大問題后,才開始做難題。這類學生還有個特點,平時上課的時候聽老師講解容易忘,建議一定做好課堂筆記,整理好錯題集。這樣才能正確區分知識,做題時慢慢理順思路,才能取得好成績。
4.喜歡回顧做過的類似題,可以說是大部分學生的通病(比如:很多學生說,我現在的題會做,但是以前的題又不會做了,怎么回事?還有學生會問,為什么老師講過的題我會做,但是一遇到新題我就不會做呢?更有學生問,我一到考場就緊張,會的題也做不出來了,怎么回事),這個問題就是題海戰術所產生的必然現象。很多學生問我,老師,我該買套什么試卷來做,我的數學成績才能提高?或者問,我的數學成績怎么學都提不上來為什么?我想跟大家講,學習和做事都要有一個基本的原則:就是要認真、專注、善于反思。如果你的成績非常不好,那么請你按照下面的方式去做:
因為數學學科的特殊性,任何題都可能找到原型題,但是題目稍微條件一變,或者是所求的內容不一樣,把以往做過的題中,結論當成條件,條件拿來做設問,大家就不會了,或者是做題時需要花費很長時間才能做對。這是典型的“經驗主義或者是主觀思維慣性”,我建議那些總是“回顧以往題型”的同學及時調整,在做題過程中,把覺得熟悉的題目都單獨的挑出來,整理在一起。當你挑的多了后,就能容易的將題歸類匯總,找出這些題目的差異點和相同點。這樣,你就能對這一類題有一個整體上的認識和把握,進而總結自己的解題思路。訓練自己以后見到這類題如何著手,第一步從哪里想起,怎么做。
如果你是一名能力較強的同學(即有一定固定思路,不單純去套的同學),建議在平時學習的時候加大看題的比例。即看每一道題的解題步驟。同時思考“憑什么”從第一步走到第二步,它們之間的關聯性、邏輯性是怎樣的?平時遇到題多思考、多比較,多歸納總結后,考試就能擺脫“套”的局限,從而真正形成自己的做題思維,數學解題能力獲得很大提高。
5.關于考試時緊張怯場等問題,是少部分學生遇到的。這個問題比較好解決,就是平時多練習整套試卷。即掐表做題,如正常考試數學是120分鐘,那么平時掐表110分鐘做卷子。并且平時在做卷子的時候有選擇的放棄不會做的題,一旦遇到某個障礙題,思考1分鐘左右還沒有頭緒的話,立即說服跳過做下一道題。做完會做的題后,再看不會做的題,直到110分鐘結束。這樣去不斷的訓練自己,考試時就能形成良好的習慣,能正確取舍及安排做題時間。達到正常穩定發揮的目的。
6.所謂的難題,就是大部分學生都不會做的題。在高考中這類題絕大多數學生都做不出來。這部分分數是屬于5%以內尖子生競爭的分數。而高考最大的競爭分數在于簡單、中等題的分數,高達80%以上的比例,剩下20%的屬于難題,其中又有60%的分數屬于難題中的容易獲得的分數,我們只需要關注這些部分即可,沒有必要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大題上,反而要把絕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到基礎、簡單題上。畢竟高考復習時間有限,如果高考時,由于復習不到位,簡單題或中等題大家都拿到分數,而你丟了,即使你大題分數到手,也是不值得的。2道選擇題的分數幾乎就能與大題持平,復習的時候以“容易競爭”的分數為主,當你能夠確保這些部分都有相當把握時,才花費時間在大題上。高考復習,要懂得安排和取舍。
7.不會總結,每次做題比較陌生的同學,基本上是把學習當成一種任務,作業當成一種負擔。潛意識中不愿意回顧、不愿意總結,久而久之,也就不會了。畢竟高考漸漸臨近,這時候要克制自己的抵觸情緒,強烈的引導自己要去回顧、要去復習。通常堅持2周后,就能克服這個毛病。
8.做題速度慢,考試時間不夠應該是絕大多數學生擔心的問題。其實做題速度慢是因為一方面對自己的信心不足,反復檢查思考自己剛答完的題;一方面是對數學學科沒有形成一定的思維。平時對題多加思考,加大思維訓練的比例。即每次做題的時候先可以不用立即就寫,而是先分析思考這道題,形成一定的思路后,再下筆順著思路去走,養成先思考后著筆的習慣。當你發現你答題的時候都順著你的思路,就能提高信心和答題效率,縮短時間。
9.歸根到底是總結歸納的少。一般碰到這類情況,一定要把這些題抄下整理起來,包括錯誤、不嚴密的地方都一個字不改的抄下。并在旁邊注明丟分原因,是計算時錯誤?是條件漏了?還是題目理解錯了?在錯題旁邊注明原因和當時是怎么想的。一般來說,能抄下5~10題左右就能改正這個惡習(視錯漏程度而言),從而達到會做并且全對。
10.這類學生通常較懶,一般來說對自己要求不高。極其缺乏學習主動性。但是希望給自己定下一個說服自己的一個理由。并貼在家里臥室或者書桌上,反復刺激自己不夠堅強的意志。一般可以用“只要努力這么多天”,“不能比XXX差”等。只要有理由,就有前進的動力,從而就會開始琢磨試題,開始主動動腦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