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一言六月寒。
比起游戲,比起貪玩,你說話的方式和態度,更是直接關乎到孩子的成長。
有可能你習慣性脫口而出的“一句話”,就能親手毀掉孩子的一生!這句話可以被統稱為:語言暴力!
李玫瑾教授說過: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就是父母的語言暴力。
對1000名未成年人做過一項調查,分析后發現:
在家里經常被父母責罵的孩子,出現性格缺陷的幾率最大:有25.7%的孩子”自卑、抑郁“,有22.1%的孩子“冷酷”,有56.5%的孩子經常“暴躁”。
這些研究報告分析,都有一個相對一致的結論,那就是:被語言暴力傷害過的孩子,出現過激行為的概率非常高。
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游戲,不是貪玩,而是父母的嘴。
一個17歲的上海少年,用縱身一躍結束生命的方式,證實了這個問題。
男孩從媽媽停在馬路中間的轎車里沖出,跨出高架橋的護欄,墜落在數十米以下的綠化帶內……
媽媽拼盡全力只抓住了兒子的一只白色球鞋……
短短五秒,母子陰陽兩隔。母親崩潰地跪在馬路邊,絕望地用拳頭捶打著地面,看得讓人痛徹心扉……
據新聞報道,這個男孩在學校與人發生了沖突,隨即被通知家長,但母親沒有給與理解,反而是不斷地責罵。
這個男孩,年僅17歲,從下車到跳橋的過程中,沒有絲毫猶豫,甚至不曾回頭看過母親一眼。
一個家庭就此破碎,如果孩子的母親當時能夠仔細聽聽事情的經過,換位思考,也許就不會發生這種結果。
但是一切也只是也許,發生的事情不可挽回,一句“我理解你”“我明白”“你很棒”有這么難嗎?
沒有人知道少年生前經歷了什么,可能是無數次遭到母親的鄙夷與責罵,可能是對自己的絕望,恰好就在那個節點上,母親一句看似平常的話,突破了心里所有的防線,正好旁邊有最致命的武器。
于是一個鮮活的生命結束了......
冷漠的語言,就是一種暴力,一種殺人于無形的武器,沒有鮮血、沒有痕跡,但是足夠可以摧毀一個人。
有句話說,雪崩面前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語言暴力面前也一樣,每一句責罵和諷刺打擊的話,早已像根刺扎得孩子千瘡百孔,隨時有可能是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我們總渴望著兒女日后能有出息,有些時候自己內心抱著'激將法'的態度來督促孩子,但實際上,說出來的話很刻薄,足以摧毀這段親子關系,也足以毀掉一個心智健全的孩子。
著名心理學教授錢銘怡,曾提出一份《青少年人格與父母養育方式的相關研究報告》,報告指出父母的負面教育會直接影響子女以后的性格。
研究中提到:
經常遭受打罵的孩子的性格:頑固,冷酷,殘忍,獨立或怯懦的,缺乏自信心、自尊心,盲從,不誠實等等。
什么樣的土壤就開出什么樣的花。
父母用什么樣的教育方式,就會教育出什么樣的孩子。
非打即罵的父母,只會教出冷酷或怯懦的孩子;就事論事,解決問題的父母,就能教出有教養又溫暖的孩子。
我們要讓孩子看到一個值得尊敬的父母,讓孩子感到關愛。我們要學會和相處,和孩子做好朋友。
每個家長都是第一次做父母,沒有經驗,而這時候,就需要外在的幫助了,這套《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是我教育小跳的路上最有用的一本書了。
這本書教會了我不吼不叫,就能把話說到孩子心里去,真正成為一位合格的父母。
作者以親切睿智的語言,通過一些真實性案例,深入淺出,提醒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容易犯的錯誤,使家長避開一些長期以來理所當然的誤區。
它給孩子們的偉大前程提供了一份行動指南,也給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父母們帶來了最直觀、最有效的經驗指導。
這本書籍為眾多茫然無助的家長而傾心打造的鼎立之作。讓家長與孩子在本書的指引下,共同走出教育的誤區,建構孩子美好、幸福、快樂的人生!
新手父母的進階秘籍,別讓孩子輸在家庭教育上,讓孩子變身乖萌小天使 3大場景,6個細節,120種方法,只要用心,總能找到合適的教育方式,讓孩子擁有一個安全健康的童年。
想讓孩子變得優秀,最根本改變還是父母,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影響著孩子,成為一個好的父母是尤為重要的。
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
這本書只是給孩子買零食的錢就可以買到,就可以讓家長知道如何做一位優秀的父母,培養出優秀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