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家文化巨型青銅矛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學術界一般認為二里頭文化就是夏朝晚期文化。但夏朝早期在哪,或者說大禹到底在哪?這個問題至今都沒有答案。有學者認為甘肅、青海地區的齊家文化就是夏朝。青海沈那遺址出土了一件夏文化時期最大的青銅巨矛,彰顯出齊家文化強大的武力。齊家文化有沒有可能就是夏朝呢?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眾所周知,夏朝是五帝時代后中國的第一個王朝。夏朝的建立者夏啟,是大禹的兒子。相傳大禹由于治水有功,被舜帝確定為繼承人。
大舜死后,大禹先是避讓舜帝之子商均于陽城,三年守孝期滿,諸侯們自動歸于大禹,大禹于是實至名歸地成為了舜帝之后的王者。
大禹死后,他預先指定的繼承人伯益,卻沒有這么好命。同樣是三年守孝,三年后諸侯們卻歸于大禹之子夏啟。啟于是大宴諸侯于鈞臺,成為了夏朝的開創者。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中國最早最完整的史書《史記》,對于夏朝的歷史卻語焉不詳。大禹治水之事很詳細,關于夏啟建立夏朝之事,卻只有寥寥數語。
“三年之喪畢,益讓帝禹之子啟,而辟居箕山之陽。禹子啟賢,天下屬意焉。及禹崩,雖授益,益之佐禹日淺,天下未洽。故諸侯皆去益而朝啟,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啟遂即天子之位,是為夏后帝啟。
夏后帝啟,禹之子,其母涂山氏之女也。
有扈氏不服,啟伐之,大戰于甘。。。。遂滅有扈氏。天下咸朝。
夏后帝啟崩,子帝太康立。”《史記-夏本紀》
不算引用的尚書《甘誓》,司馬遷寫的夏朝早期建國歷史也就一百來個字。
這還不是最重要的。最關鍵的是,夏朝早期遺址到現在為止,都沒有被發現。或者說,夏朝早期到底在哪?這個問題考古學界和史學界目前沒有形成共識。西方學者因此本著疑罪從無的原則,把中國歷史從有文字實物記載的商朝開始。
夏朝的年代,大約應該是公元前二十一世紀中期到公元前十六世紀中葉。這個結論,主要依據是史書上寫的“夏朝用歲471年”。
而商湯滅夏的年代,是公元前十六世紀中期(夏商周斷代工程推定為前1600年左右),則因此推定夏朝開始的年代大致應該是公元前二十一世紀早中期。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如果這個推定,大家都認為沒有問題的話,那么發現夏朝,就應該從這一時期的新石器時代文化中去尋找。
根據劉莉,陳星燦著作《中國考古學-舊石器時代晚期到早期青銅時代》一書的說法,于二里頭文化同時期的考古學文化還有:
1.二里頭文化
2.斗雞臺文化
3.馬橋文化
4.點將臺下層文化
5.三星堆文化
6.齊家文化
7.朱開溝文化
8.光社文化
9.下七垣文化
10.大坨頭文化
11.夏家店下層文化
12.高臺山文化
13.廟后山文化
14.岳石文化
這里除了二里頭文化外,第2/3/4類型文化位于長江下游長江三角洲地區。第10/11/12/13類型文化位于北京以北的遼河流域。第7/8類型位于內蒙古、陜西,山西的河套地區和山西中部。
學術界一般認為,豫北和冀南地區的下七垣文化應該屬于先商文化。山東半島的岳石文化屬于東夷文化。剩下的勢力范圍比較強大的就是齊家文化,朱開溝文化,夏家店下層文化和二里頭文化了。
三星堆地處四川盆地,歷史上四川盆地的國家基本上都屬于閉關自守型,它是夏朝早期文化的可能性不太大。和本文關系不大,在此略過。本文僅跟大家聊一聊齊家文化。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夏朝后期文化雖然能和二里頭文化對應得上,但夏朝早期和夏中期文化在哪?這個問題目前還真不是二里頭文化能解釋清楚的。
因此,有學者提出石家河文化或是夏朝的早期。也有學者認為齊家文化,夏家店下層文化和夏朝早期有關。
齊家文化,根據碳十四測年的結果,其年代大約是公元前2200-前1600年(劉莉、陳星燦)。社科院編寫的《中國考古學夏商卷》則把齊家文化的年代定為:
“齊家文化的絕對年代。。。。數據都落在公元前2183年至前1630年之間,同中原夏代紀年范圍大致相當,其年代上限或略早于夏代。”社科院《中國考古學夏商卷》第539頁
齊家文化,因安特生尋找仰韶文化遺址而發現,以甘肅省廣河縣齊家坪遺址而得名,其主要范圍分布在,渭河上游,洮河中下游和湟水中下游地區。
“東起甘肅省慶陽地區寧縣,西至青海湖北岸沙流河,北入內蒙古阿拉善左旗,南抵甘肅省文縣。。。東西長達800多公里。”《中國考古學夏商卷》第538頁
齊家文化 古國存續的時間,大致和夏朝同時期。從時間上來講,應該說,它具備了早期夏文化的可能性。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不僅如此,從目前發現的齊家文化遺物來看,齊家文化的玉器文化非常發達,并且還具有極為先進的青銅器文化。這一點是二里頭文化無法相比的。
“齊家文化的冶金術開始走向全面繁榮,在至少10個齊家文化遺址中出土了100多件紅銅和青銅的器物。”劉莉、陳星燦《中國考古學》第344頁
齊家文化青銅鉞
并且有證據可以證明這些金屬器是當地制造的。皇娘娘臺遺址發現的爐渣可以作為證據。
齊家文化是我國最早發現青銅器的新石器時代文化之一。它最出名的品種是青銅鏡。青銅鏡的材質,已經被確定為青銅。這比紅銅制作的器物要先進多了。
齊家文化七星銅鏡
而二里頭文化一期僅僅發現兩把青銅刀,二期發現的青銅器也僅僅是刀4,鈴 2,錐1。(見社科院《中國考古學夏商卷》第110頁)其他地區出土的二里頭青銅器也基本罕見相當于二里頭文化一、二期的。
二里頭出土的青銅器,多數都為二里頭文化三、四期,也就是相當于夏末商初時期的公元前十六世紀。
因此,我們可以認為,齊家文化的青銅文明在公元前十七世紀之前,應該是領先的。特別是青海沈那遺址發現的一把青銅巨型矛,可以很好地說明這個問題。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此矛全名為齊家文化“圓銎寬葉倒鉤青銅矛”,1991年出土于沈那遺址31號探方。為國家一級文物。此矛形如闊葉,雙面鋒刃,長61.5厘米、寬19.5厘米。堪稱夏朝時期第一巨矛。是同時期發現的尺寸最大的青銅武器。
在夏代青銅兵器應該還屬于極為稀少的珍貴武器,戰爭主要使用的還是石質武器的情形下,齊家古國已經有了這種采用復合范鑄造的青銅兵器,其武力和經濟實力的強大可見一斑。
我們可以和同時期二里頭青銅兵器進行一下對比。
二里頭遺址也出土了一件青銅鉞,根據二里頭考古工作隊(作者許宏、陳國梁)2002年發布的簡報,這件青銅鉞殘長13.5厘米,寬6.1厘米,含銅93.3%,含錫5.7%,屬于低錫青銅器。
二里頭出土青銅鉞
二里頭文化三期還出土了少量青銅戈。
二里頭青銅戈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齊家文化發現的這種巨型青銅矛,據學者研究,屬于塞伊瑪—圖爾賓諾文化。
該文化是歐亞草原早期青銅時代文化,是典型的外來文化,其代表性器物——倒鉤銅矛,目前在中國境內已發現13件。
除了沈那文化這一件以外,甘肅省博物館還藏有一件長達38.9厘米的同類青銅矛。遼寧省朝陽縣收藏有一件33.7厘米的同類銅矛,國博在澳大利亞悉尼展出一件長達37.9厘米的同類銅矛,山西太原博物館類似器長36.3厘米,山西陶寺遺址也出土過類似的銅矛。
大量的出土文物說明,齊家文化時期的這一類型的倒鉤銅矛,極有可能是夏朝初年軍隊使用的實用武器!
《越絕書》曰“禹穴之時,以銅為兵。”能夠以銅為兵器,說明其冶銅技術已經達到了一個非常高的高度。青銅已經從奢侈品進入了日用品的行列。
從齊家文化這種類型的青銅矛來看,夏朝建立前后的青銅兵器應該已經極為發達了,所以大禹才能夠征三苗,攻共工,斬殺防風氏,立下赫赫武功。
陶寺出土青銅器
另外,二里頭文化的兩種器物,陶盉和鑲嵌綠松石的青銅牌飾也發現于齊家文化。
“甘肅天水發現的一件青銅牌飾與二里頭遺址的同類器物非常相似。”劉莉、陳星燦《中國考古學》第345頁。
目前,尚無法確定到底是齊家文化最先制作了這種綠松石牌還是二里頭文化。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齊家文化已經進入到了階級社會無疑。齊家早期的皇娘娘臺遺址,出土了30件紅銅器,夫妻合葬墓中,丈夫均為仰身直肢葬,妻子則側身屈肢,面向丈夫。男尊女卑的觀念已經形成。
還發現了三座一男二女合葬墓!齊家文化已經出現了妻妾,和史書記載的舜帝峨皇為妻,女英為妾完全吻合。
齊家文化絕大多數成人合葬墓的死者,均實行一次葬,同時埋入墓穴。合葬墓數量眾多,且女性地位卑下,難以把她們和男子同穴的原因,說成是諸如同時病故。張忠培,嚴文明《中國遠古時代》第409頁
無疑,這類合葬墓中的女性,當是妻妾殉葬制下的犧牲品。
齊家文化的起源,學者研究或和《尚書》中說的“竄三苗于三危”有關。但聯系到古籍中記載“禹興于西羌”,齊家文化恰好就處于西羌之地,應該說齊家文化強大的青銅文明,巨型的青銅兵器,璀璨的玉器文化,典型的父權社會,和夏朝的建立者大禹聯系起來,還是有一定理論根據和實物證據的。
參考資料:
社科院《中國考古學夏商卷》
劉莉,陳星燦《中國考古學》
張忠培,嚴文明《中國遠古時代》本書為白壽彝總主編,蘇秉琦主編的《中國通史》第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