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商賈傳奇(二)販夫治國
userphoto

2012.03.31

關注
  話說今天的陜西省有一條河叫渭水,是黃河的支流。商朝末年的一天,一位70多歲的老人來到渭水邊釣魚。與別人不同,他魚竿上的釣魚鉤是直的,魚鉤上也沒放魚餌;更奇怪的是,他不把魚竿放進水里,而是舉在半空中,嘴里還不停地念叨著,“負命者上鉤來”,就是說,不要命的就來上鉤吧。這位老人就是姜子牙。(圖1) 
 
 
  當地人看到姜子牙釣魚這副怪模樣,紛紛議論,都覺得太可笑了。這個直鉤釣魚的怪事就在當地傳開了。 

  渭水一帶屬于周族部落的地盤,當時擔任周族部落頭領的是姬昌,也就是后來的周文王。周文王看見商紂王荒淫無恥,暴虐無道,就悄悄地做起了消滅商朝的準備。他廣攬人才,擴充自己的勢力。周文王廣招人才和一般人不一樣,他不是在家坐等人才上門,而是深入民間,尋訪人才。這一天,周文王來到渭水邊,聽到了直鉤釣魚這件事。周文王認定這個釣魚的老頭不是凡人,在漁夫的指引下,他找到了姜子牙,一聊,發現姜子牙談吐不凡,很有見識。周文王非常高興,就講:“我曾聽祖父講過,我們這兒將來會來一個圣人,在他的幫助下,我們會興旺發達。老人家,您莫非就是那個圣人?”姜子牙說:“正是在下”。于是,周文王拜姜子牙為軍師,尊稱他為“太公望”。“太公望”是指能給我們帶來希望的老人。后來,人們所以稱姜子牙為姜太公,就是從“太公望”這個稱呼來的。(圖2)(圖3) 
 
 
 
 
 姜子牙是一個滿腹經綸很有才干的人,他想投奔周文王,去開創一番事業。而當時周文王又求賢若渴,姜子牙為什么不毛遂自薦,直接求見周文王,而跑到渭水邊,自編自導了一出“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的故事呢? 
  這跟姜子牙的出身經歷有關系。關于姜子牙的出身經歷,有很多文獻記載。 
  屈原的《離騷》講,“呂望之鼓刀兮,遭周文而得舉”。“呂望”就是姜子牙,“鼓刀”就是揮舞著屠刀殺豬宰牛。這兩句話說,姜子牙曾經當過殺豬宰牛的屠夫,雖身懷絕技,但懷才不遇,后來碰上了周文王才得到重用。 
  有一本叫《尉繚子》的書講,“太公望年七十屠牛朝歌,賣食盟津,人謂之狂夫”。是說,姜子牙不僅在朝歌當過殺豬宰牛的,而且在盟津還干過擺攤賣吃的。此人瘋瘋癲癲,所以“人謂之狂夫”。 
  另外《鹽鐵論》中講,“太公貧困,負販于朝歌”。“負販”就是背著東西走街串巷做小買賣的貨郎。 
  這些記載,說法雖然不太一樣,但所指的都是小商小販。 
  姜子牙既然是個很能干的人,怎么到了70多歲還在受窮,原因何在? 
  就客觀原因講,夏商周三朝都是奴隸制王朝,當時在工商業實行“工商使官”的制度,即手工業生產、商業貿易,全都控制在各級奴隸主貴族手里,由他們把持。普通老百姓,要想從事工商業,只有兩條路可以走:或投靠奴隸主貴族,供他們驅使,充當他們賺錢的工具;或從事奴隸主貴族所不屑于干的小商小販,賺點蠅頭小利。姜子牙雖有本事,但沒有辦法改變整個社會制度,只好做個小買賣,賺點小錢了。 
  就主觀原因來講,姜子牙懷有遠大的政治報復,一直想干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業。但商朝末年,朝政黑暗。姜子牙不愿跟昏君、奸臣同流合污,所以只好流落江湖當一個普通老百姓。身為百姓,當然也只能受窮。 
  姜子牙投奔周文王,不毛遂自薦,而是跑到渭水邊直鉤釣魚,他這樣做,有兩點原因:第一,姜子牙是一個小商小販出身的普通百姓,又是從外地來的人,當他來到周族部落時,誰也不認識,找不著求見周文王的關系。他到渭水邊采用直鉤釣魚這個怪招,就是試圖吸引當地人的眼球,進而引起周文王的注意。這種做法屬于典型的商業營銷技巧,商人出身的姜子牙,是深諳此道的。 
  第二,更重要的是,姜子牙想利用這樣一個機會試探周文王。當時社會上傳說周文王是一個很賢明的人,姜子牙沒跟他打過交道,所以要試探一下、了解一下。過去有本事的人投靠一個好領導,是個雙向選擇的過程,這個過程,跟做買賣差不多。古語講,“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擇”是選擇的意思。“良臣”是有本事、有道德、有抱負、講原則的人。這種人對于自己想投靠的領導很挑剔,他必須要受到重用,受到重視。明君要懂得人才的價值,尊重人才,發揮人才的作用,這是作為明君必不可少的條件。但怎么判斷是不是明君呢?就需要考驗一下。所以,姜子牙跑到渭水邊去釣魚,就是為了去試探周文王是不是一個真正懂得人才價值的人,值不值得去投靠。 
  姜子牙在做小商販時,雖然經營得不太好,但多年的商人生涯,使他積累了豐富的商業經驗,所以他才會想出用直鉤釣魚的怪招,吸引周文王的注意。但歷史上關于姜子牙認識周文王的過程,并不只有“直鉤釣魚”一種說法。 
  司馬遷在《史記》中就記載了3種說法: 
  第一種,是我們大家所熟悉的釣魚的故事。《史記》講,“呂尚蓋嘗窮困,年老矣,以漁釣奸周西伯”。是說姜子牙曾經很窮,年紀大了,頭發都白了,還沒熬出頭,于是就利用直鉤釣魚的機會見到了周文王。 
  第二種,是說姜子牙博學多才,曾經在商朝當過官,甚至還在商紂王的身邊干過差事。但眼見商紂王荒淫無恥,暴虐無道,把朝政搞得一團漆黑,姜子牙就憤然辭官,流落江湖。他到過很多地方,沒有得到別人的賞識,只好投奔了周文王。 
  第三種,是說姜子牙本來就是個普通老百姓,從來沒有當過官,長期在海邊隱居。周文王是個賢明能干的人,因此,引起了商紂王的嫉恨和猜忌,所以商紂王把周文王抓起來,一關就是好幾年。姜子牙和一些江湖豪杰認為周文王是賢明之士,試圖把周文王搭救出獄。他們從各地搜羅來了金銀財寶,美女佳人,獻給商紂王,商紂王非常高興,就把周文王放了。從此,姜子牙追隨在周文王的身邊。 
  司馬遷把3種說法都記錄下來,并講:“言呂尚所以事周雖異,然要之為文”。是說,雖然社會上關于姜子牙是如何認識周文王的說法有很多,但后來姜子牙擔任了周文王、周武王的師傅,這是確鑿無疑的。究竟哪種說法對呢?司馬遷也拿不準。所以,司馬遷寫《史記》時,就把它們都記錄下來了。但似乎司馬遷也認為釣魚的說法可能性比較大一點,所以把這種說法放在了第一位。 
  和釣魚的說法比較貼近的更重要的原因,是姜子牙的出身和經歷, 
  姜子牙是小商販出身的一個普通百姓,又是一個外地人,所以他的“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的招數,從頭到尾都體現了商人的智慧。其實,姜子牙采用在渭水邊直鉤釣魚的作法,也是有風險的。假如周文王讀不懂姜子牙怪招背后的潛臺詞,也就找不到姜子牙了,姜子牙這一招也就失靈了。再假如周文王不是深入民間尋訪人才,信息也傳不到周文王耳朵里,姜子牙也就釣不到周文王了。 
  還好,姜子牙的運氣不錯,他來到了周文王的身邊,輔佐周文王,共商滅商大計。在姜子牙的輔佐下,周部落的勢力越來越大了。《史記》講,“天下三分,其二歸周者,太公之謀計居多”。是說,周文王在世期間,周的勢力已達到了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地步,能取得這樣好的結果,姜子牙是立了大功的。周文王死后,他的兒子周武王當了家,繼續重用姜子牙,尊奉姜子牙為尚父。尚父是干爹的意思,說明周武王對于姜子牙非常尊重。在姜子牙的幫助下,周武王消滅商朝,建立了周朝。(圖4) 
 
 
  周朝開國以后,實行了一個很重要的制度,叫作“以親平周”,就是周天子把自己的近親和一些功臣,分封到全國各個地方去擔任諸侯,建立諸侯國,以保衛中央。周天子的親屬分封的地方都不錯,或經濟比較發達,或屬于戰略要地。而姜子牙被分封到一個叫營丘的地方,即現在山東省的淄博。司馬遷在《史記·貨殖列傳》里講,“太公望封于營丘,地瀉鹵,人民寡”。是說,姜太公分到營丘,這個地方靠海,地勢低洼,土地鹽堿化嚴重,不能種莊稼,人口也很少。更重要的是,當時的營丘并沒有真正被納入周朝的勢力范圍,周天子只是發給了姜子牙一張委任狀,并告訴他營丘將來就叫齊國,你姜子牙就是齊國的國君。 
  為什么姜子牙身為重臣而分封的結果不理想呢?是因為周朝相當重視血緣關系,姜子牙雖然功勞大,但不是周天子的近親,也只好往后排了。 
  姜子牙接到任命后很不高興,拖延一段時間后,他才帶領人馬赴齊國上任。路上,他越想越喪氣,快到營丘時,干脆就在途中的旅店住了下來,一住就是好幾天,每天晚上,早早就睡下了。旅店的掌柜,當然知道這個客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姜子牙,也知道他要到齊國去上任。看到姜子牙這般狀態,掌柜的就說:“吾聞時難得而易失。客寢甚安,殆非就國者也吾聞”。是說,我聽說過這樣的話,時機難以得到,卻很容易喪失。客官,看你一連好幾天睡得很安穩,大概不是到你的地盤去上任吧?實際上,旅店掌柜提醒姜子牙,你再這么磨磨蹭蹭,若周天子不高興了,你連這么一點地盤也沒有了。正可謂一語驚醒夢中人,旅店掌柜的話,使得姜子牙幡然醒悟,帶上人馬,很快趕到了營丘。 
  說來也巧,正好趕上東邊的萊夷人跑到營丘搶地盤。姜子牙立即指揮下屬投入戰斗,把萊夷人打跑了。姜子牙在自己的地盤站住了腳跟。 
  姜子牙到齊國就任,掌管了齊國,但他卻面臨更大的考驗。當時的齊國荒涼偏遠,經濟落后,老百姓的生活很困難。有多年從商經歷和豐富商業經驗的姜子牙,是怎樣發揮他的商業智慧,改變齊國落后的經濟面貌呢? 
  別看姜子牙當小商小販時,經營業績不理想,但現在身為一國之主,在發展經濟上,他做得非常出色。司馬遷記載說,“因其俗,簡其禮,通商工之業,便魚鹽之利”。是說,姜子牙根據當地的風俗習慣,簡化禮儀制度,從實際出發,發展工商業。姜子牙所以采取這樣的措施,一是他注重實地調查研究,另外也和他多年從商的經歷有關系。 
  齊國靠海近,土地鹽堿化嚴重,不適宜發展糧食生產,但漁業資源、鹽業資源相當豐富,特別是鹽業生產,不光有資源,還有技術,因為營丘是我國歷史上發明海水制鹽技術的發源地。所以利用漁業、鹽業資源發展工商業,是姜子牙發展齊國經濟的基本作法。 
  姜子牙不僅利用鹽業資源和漁業資源發展經濟,還注意發揮人的作用,發展紡織業。《史記》講,“太公勸其女功,極技巧”。“女功”就是紡織業,具體地講有紡紗織布,做衣服,刺繡,編織等等。由于這些工作主要是女同胞從事的,所以古代叫“女功”。姜子牙號召齊國的婦女發展紡織業,同時,要特別注重技術,提高質量。“極技巧”的“技”是提高技術水平,“巧”是提高產品質量,“極技巧”就是把產品的技術和質量都做到極致的地步。 
  在齊國,姜子牙把紡織業當作比農業更重要的主業,又讓女同胞們充當生產的主力軍,這種作法是把副業變成了主業,把配角變成了主角,通過發展紡織業,有效地減少了自然資源對于社會經濟的局限,很好地發揮了人的主觀能動性。 
  僅僅十幾年的時間,齊國的經濟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齊國的魚、鹽,紡織品等暢銷全國各地。周圍地區的老百姓聽說齊國的經濟發展了,也紛紛遷居到了齊國。周圍一些諸侯國聽說齊國崛起了,也都恭恭敬敬地到齊國來朝拜。齊國從一個偏遠落后的地區,發展成了一個發達的地區。 
  姜子牙的成功經驗有3點: 
  第一,因地制宜,揚長避短。 
  第二,工商并舉,生產先行。姜子牙發展工商業,首先從發展實體經濟入手,通過搞漁業生產、鹽業生產、紡織業生產,來增加物質財富,為商業貿易奠定基礎。 
  第三,改進技術,提高質量。這一點在紡織業中表現得尤其突出。 
  姜子牙依靠這些作法發展齊國經濟,而他的這些作法,無論到什么時候,在什么地方,都是屢試不爽的成功之道。 
  姜子牙是一個小商小販出身的人,他利用自己獨特的商業智慧,一輩子干成了兩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是協助周文王、周武王消滅了商朝,建立了周朝。 
  另一件大事是開創了齊國。姜子牙是齊國的開國之君。齊國自西周初年建立,經歷了春秋時期,到戰國時期被秦國滅掉,立國長達800年。這個時期,齊國一直是我國東部地區經濟最發達、商業貿易最繁榮的地方,而這個基礎正是姜子牙建立的。 
  姜子牙之后,又過了300年,還是在齊國,又有一個小商小販出身的人,在新的歷史機遇當中大顯身手,在我們國家的歷史上,干了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這個人是誰呢?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姜子牙釣魚中的商業智慧
歷史上真實的姜子牙,不是神,卻勝似神
姜子牙有沒有被封神,姜子牙最后怎么死的?
中華歷史十大謀略家之呂尚
姜太公
72歲開始創業,活了139歲的姜子牙,是如何逆襲成齊國開山鼻祖的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黎川县| 嘉义市| 汉寿县| 桂东县| 通江县| 盘山县| 阿尔山市| 枣强县| 百色市| 江陵县| 花莲市| 于都县| 张家港市| 河北区| 稻城县| 石屏县| 通河县| 东辽县| 抚宁县| 湖北省| 通州区| 荣成市| 东乡族自治县| 乌鲁木齐市| 信宜市| 长沙市| 镇远县| 页游| 常山县| 长沙市| 万山特区| 永兴县| 汪清县| 九江市| 香河县| 六安市| 洛阳市| 得荣县| 桑植县| 平阴县| 凌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