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到今,人類無數次地仰望天空,并寄予了天空永遠是寧靜和諧的美好想象。直至50年前,天文學家也仍然認為宇宙是個安寧的地方。
但在哈勃太空望遠鏡的眼里,宇宙有著另一番景象:物質聚集的地方充滿了暴力,有壯麗的出生和慘烈的暴死。宇宙和我們的自然界一樣,也是弱肉強食。
1666年,牛頓在花園散步時,突然想到重力,它的作用讓一個蘋果從樹上掉到地上。重力是否僅局限于在地球周圍的有限距離里,難道不能延伸到更遠的地方嗎?(圖1)
20年后,牛頓在其光耀史冊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一書中,發表了萬有引力定律,指出:“宇宙中每個質點都以一種力,吸引其他各個質點。天上的星體運動和地面上的物體運動都受到同樣的規律——力學規律的支配?!?圖2)
在哈勃太空望遠鏡的視野里,這種力學規律所編排的節目讓宇宙永不寧靜:這里有星系的舞蹈、引力的魔鏡、黑洞的拋球表演,猶如宇宙盛大的馬戲演出。宇宙是如何利用“引力”控制星系和黑洞進行表演的呢?我們先到宇宙中物質最密集的地方——星系和星系團看看吧。我們所在的銀河系從外面看,像個從中心甩出兩條長臂的大飛盤,整個系統在慢慢旋轉;在星體之間充斥著大量的氣體與塵埃;在遠離中心的位置,其中一條旋臂之外,銀河系的邊緣,有個小小的恒星系,那就是我們的太陽系。(圖3)(圖4)
當我們仰望晴朗夜空時,能看到距離地球最近的5000顆恒星,更遠的就太微弱了。因為空氣中漂浮著的塵埃,會弱化星光,若沒有望遠鏡,我們只能看見銀河系的一角。銀河系中有兩千億顆恒星,其中的很多都同太陽相似。天文學家還相信,在宇宙中有上千億個類似銀河系的星系。
作為宇宙最基礎的組成部分,這上千億個星系是怎樣形成與演化的?這是探索宇宙最基本的問題,也是20年來哈勃太空望遠鏡捕捉到的最大量的內容。
哈勃望遠鏡在其他天文臺的協作下,已經對天空中的幾小塊區域進行了長時間曝光,把迄今最遙遠、最古老的星系的面貌展現在了我們眼前。
這些早期星系離我們很遠,所以很暗。在早期宇宙,這些星系形成時都很小,要分辨出星系的細節需要很大的分辨率,只有哈勃才能把這些星系拍得很清晰。(圖5)
這些超精細圖片揭示了早期宇宙的細節,當時的宇宙年齡僅有幾億年,大約是現在宇宙年齡的5%。與現在的星系相比,那時的星系尺寸小,形狀更不規則。哈勃望遠鏡拍攝的這些照片,成為建立現代星系形成模型的關鍵。
2003年5月7日,哈勃望遠鏡對仙女座大星系外圍的星系暈進行觀測,發現這里恒星的年齡千差萬別:最古老的有110億年到135億年,最年輕的只有60億年到80億年。 天文學家發現有些星系是由不同年齡的恒星形成的,一種解釋是等級式的結構演化,即一個星系形成過程中要吞并其他一些小星系,形成了星系里有各種年齡的恒星,就像小孩闖進了養老院。 與此相反,我們的銀河系中沒有大量年輕的恒星。因此,盡管仙女座大星系和銀河系外形相似,但哈勃望遠鏡的數據顯示,這兩個星系的成長史迥然不同。這一發現加深了我們對星系形成的理解。 在夜空中,我們的銀河系像一條永恒的乳白色帶子,宇宙看起來好像也是靜止的。這是因為人類的生命只不過是宇宙時間中的瞬間而已。實際上,宇宙處在永恒的運動中,只有通過長時間觀察,才能感受到星空的運動,看到運動中的恒星和星系。恒星圍繞銀河系的中心旋轉,星系依靠引力相互吸引,有時甚至會發生碰撞。哈勃望遠鏡就觀測到了無數沖撞在一起的星系。 星系們就像漫漫長夜中行駛在星海里的巨輪,彼此不斷地接近,直到引力的相互作用最終將它們壓縮成復雜的結構,相互交織在一起。這是一場由引力編排的宇宙舞蹈。 兩個星系發生碰撞的景象,像是鉤在一起的兩根手指頭。星系中的大多數恒星,會在星系沖撞中幸免于難,引力會將恒星連同氣體塵埃一起拋出,綿延數十萬光年,甚至更長。實際上,再經過上億年,兩個星系最終會合并為一個組合星系。(圖6) 人們認為現在的許多星系包括銀河系,是由許多小星系經過數十億年組合而成的。由于星系間巨大的相互作用,本由氣體烈焰形成的恒星生出了壯麗的高溫藍色星團。我們的銀河系也將要同另一個離我們最近的大星系仙女座星系相撞,它們以每小時50萬公里的速度接近,30億年后將從正面相撞,會導致兩個星系壯烈合并。在撞擊過程中,銀河系將改變形狀,再也不是我們所熟悉的螺旋形,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巨大的橢圓星系。那時的銀河系不僅包含自己原有的恒星,也包含了所有仙女座星系的恒星。 是什么樣的力量能讓擁有上億個恒星的星系相互碰撞呢?這些力量又來自哪里? 我們相信在宇宙中仍然有很多操縱著我們周圍事物的隱秘力量,其中就有黑洞。黑洞巨大的質量,是影響周圍天體的原因。黑洞在宇宙引力劇場里是主角,它表現活躍、花樣繁多、手法獨特。有人形容黑洞是“宇宙中的神秘惡魔”,因為它會吞噬一切靠近的東西。對于天文學家來說,黑洞中心是最難解的謎。黑洞強大的引力,封鎖了所有信息,連光都無法逃逸。所以,我們也無法得知那里到底有什么。(圖7) 然而,我們怎么去研究它?又如何去尋找到一個看不見的點呢?
用太空望遠鏡對準一個星系的中心,測量那些離中心非常近的恒星的運動,發現它們運動速度非??臁?span id="gvkjvj6" class="Apple-converted-space"> 這些靠近星系中央的恒星在高速旋轉,這不是恒星的正常狀態,因為大多數恒星都以相對較慢的速度運動。這肯定是因為有質量超大且體積超小的東西存在,只能有一個理由來解釋這種現象——那里有個黑洞。 長久以來,天文學家一直懷疑一些大星系,比如我們的銀河系的中心有一個特大質量的黑洞正在吞噬恒星、星云和周邊路過的物質。銀河系中心存在著如此密集的恒星,地面望遠鏡只能看見由成百上千顆恒星擠成一堆的斑駁的星光。而哈勃望遠鏡高分辨度的圖像讓我們看到每一顆獨立的恒星,以及它們圍繞銀河系中心的運動。這些恒星的移動速度遠遠超過正常值,似乎有一個小型的、看不見的強大引力牽引著它們。根據哈勃望遠鏡觀測到的現象,天文學家得出結論:一個黑洞潛伏在銀河系中心。 最早,黑洞是從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推測出來的?,F在,借助于空間望遠鏡,我們終于能看見它了。科學家一直在搜集黑洞的所有信息,希望更多地了解它,現在黑洞的真實面目已越來越清晰了。 天文學家認為黑洞是單一體,是太空中的單點,無體積、不擴展,但密度無窮大。巨大恒星死亡塌縮后的“尸體”質量太大,以至于自然界中沒有任何力量能阻止它將自己壓縮成無窮小的體積。雖然物質表面上是消失了,但它仍然有巨大的引力,恒星和其他靠近它的天體都會被吸進去。 黑洞的吸積盤就像惡魔張開的大嘴,一旦有東西,比如一顆恒星被拖進這個點,我們就再也見不到它了。這顆倒霉的恒星會沿著一條螺旋軌道運動,當它運動到接近黑洞的位置時,離黑洞最近的物質會比恒星的其他部分受到更大的吸引力,黑洞吸吮拉伸恒星,直到將它撕成碎片吞噬掉。(圖8)
黑洞諸多特點中,最令人迷惑的是它巨大的引力可以扭曲時空,改變或放慢時間的進程。盡管任何有質量的物體,都會使時空發生細微的變形,但黑洞對時空的影響就大多了。根據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一個勇敢的旅行者造訪黑洞,他將穿越“視界”,這個“視界”指的是光線不能超出的一定范圍,在其以外,什么都看不見了。如果他穿越“視界”,最后沒被黑洞吞噬,當他返回時,會發現自己比同齡人年輕。那么,他是否是穿越了廣義相對論所假設的另一種奇怪的天體——蟲洞了呢?(圖9) 蟲洞,類似于在蘋果上有一個蟲子鉆了一個洞,我們看到從表面上的某個地方通過一個小洞聯系到另一個地方。現在認為,一個蟲洞基本上是一條穿越時空從宇宙的一點到另一點的“捷徑”。如果蟲洞真的存在,也許有一天它們會使星際旅行比常規的光速旅行更快捷。
黑洞中存在時空的秘密通道嗎?現在還無法得知。根據哈勃太空望遠鏡提供的證據發現,幾乎所有的星系中心都有黑洞。1997年1月13日,哈勃望遠鏡在對27個星系進行詳細考查后宣布,在星系中心,超大質量黑洞是普遍存在的。
銀河系中央的黑洞,也許比那些大恒星形成的黑洞要大上百萬倍。天文學家估計銀河系的黑洞可能是在早期星系運動中形成的,是許多恒星的黑洞合并的結果。
當兩個星系碰撞時,它們各自中心的黑洞會上演一場精心編排的舞蹈,在星系合二為一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在它們的黑洞最終合并成一個質量極大的黑洞之前,這兩個星系仍然會繼續相互圍繞旋轉數萬年。
這最后過程的力量太大了,以至于改變了我們能夠觀測到的時空結構。不管是在地面上用全新的引力波望遠鏡,還是在太空船上,都看不到。然而,同需要數百萬年之久的星系合并相比,最后核心合并的慘烈過程相對簡短。所以,能看到這個過程的幾率很小。
在這個引力劇場中,星系的碰撞,類星體的光芒,伽馬射線爆炸,都與黑洞有密切聯系,它是這些節目的導演(圖10)
“黑洞”是物理學家和天文學家早就在設想的一種可能存在的天體,然而它是否真的存在呢?20世紀90年代中期,大家開始認為這個天體很可能是存在的。而且有一類天體叫類星體,是通過別的手段發現的,大家猜想它是否就是“黑洞”呢?
最初,類星體被認為就是一些普通的恒星,因為看上去它們就是一些很亮的扁圓。后來,人們偶然發現,這些天體離我們如此遙遠而又那么明亮,說明它們的能量極其巨大,在以非常高的能量發光。這些奇異的天體究竟是什么呢?
恒星運動到離黑洞很近時會被撕裂,好比水從一個巨大的水槽漏下去。螺旋狀氣體形成了一個很厚的盤。恒星在向黑洞自由降落過程中溫度升到極高,氣體向上方空間爆發能量。這種類星體現象在宇宙的星系里可以找到不少,許多都在猛烈地發生著。
當物質往黑洞里落時,會產生兩類現象:一是它的能量會轉變成輻射;另一類是它會把很多物質拋出來。
這種把能量轉換成輻射的現象表現為類星體;把落入的物質拋出來的現象,表現為伽馬爆。這是黑洞兩類主要的表現形式。(圖11)
最初發現這些爆發的美國科學家并不理解這種現象,因此作為軍事秘密沒有發表;有段時間,他們甚至懷疑是不是太空武器,是不是有太空戰,在向地球不斷地發出像伽馬射線槍那樣的輻射。 這些伽馬射線高能爆發,每天至少能從天空中任意方向探測到一次。雖然伽馬射線爆只持續幾秒鐘,但它釋放的輻射量足以同銀河系幾百年釋放的輻射量抗衡。人類肉眼看不見的伽馬射線,只有通過特殊的儀器才能探測到。30多年來,沒人知道到底是什么引起了射線爆。伽馬射線就像掠過地球的子彈,可我們卻看不見發射它們的槍。 多年來,哈勃望遠鏡同世界上幾乎所有的望遠鏡都在尋找那些“還在冒煙的槍”,各種望遠鏡觀測天空中爆發出伽馬射線的位置,但一無所獲。直到1999年,哈勃望遠鏡有了重要發現,基本上證實了這些恐怖的射線爆發生在很遙遠的星系。可能是由大質量恒星塌縮引起的;或是由兩個密度極大的天體猛烈相撞造成的,比如兩個黑洞,或是一個黑洞與一個中子星。 伽馬射線爆雖然恐怖,但從天文學講,它可以幫助我們研究宇宙的演化。由于最遠的伽馬射線所發生的地方,是處于宇宙從黑暗時期到光明時期的過程中,因此可以利用它研究宇宙是如何突破黑暗時期的。
但在宇宙中到處放槍的伽馬爆是危險的“恐怖分子”,我們必須小心它,時刻關注它。如果伽馬射線爆直接沖著地球而來,它強烈的輻射會使地球大氣層的化學成份發生改變。比如,如果臭氧層被改變,將使地球暴露在太陽紫外線中,威脅地球上的生命。
今天,在地球周圍運行的伽馬射線天文衛星,平均每天看到一個左右的伽馬射線爆,表明在宇宙中幾乎每時每刻都在產生伽馬射線爆的爆發。如果它離我們很近,就能摧毀地球。幸運的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離我們特別近的伽馬射線爆。
任何劇場的演出不可能內容和風格一直沒有變化。在引力主導的宇宙劇場中,既有星系舞蹈的文戲,也有類星體和伽馬射線爆發的武戲,還有抽象的怪誕戲。它通過幻象反映真實,讓我們看到宇宙更深遂的地方。有可能是黑洞引力產生了它,所以它的樣子有點怪誕,名字叫作“引力透鏡?!?圖12)
黑洞是宇宙中最奇異的天體,會以驚人的方式影響周圍物體,它的引力場甚至能使光偏轉。實際上,靠近黑洞的光線不會繼續沿直線傳播,而是改為新的路徑傳播。這樣形成一個天然望遠鏡,使我們比想象中看得還要遠。
正如在沙漠里迷路的人會看到海市蜃樓,那是由于遙遠物體的光,被沙子上懸浮的熱空氣彎曲了。宇宙中也能看到海市蜃樓,用現代望遠鏡,比如哈勃望遠鏡觀測到的“海市蜃樓”,不是由熱空氣引起的,而是來自遙遠的星系群。
很久以前,一些人認為地球是平的,這是因為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看不到整個地球;實際上,宇宙空間是彎曲的,即使我們在星光燦爛的夜晚也看不到這個現象。
但正是彎曲的空間,造成了可供我們觀測的這種現象。愛因斯坦的預言之一即是引力可以扭曲時空,進而使光線偏折:好比池塘中的漣漪使池底的沙子看起來像扭曲的蜂窩;遙遠星系的光線在射向地球時,被巨大星系群的引力場扭曲放大了,就像透過一枚巨大的放大鏡看東西,這個現象就叫引力透鏡。
引力透鏡現象是由于有質量的物體,對光線的路徑發生了改變。所以,我們看見的背景物體,它的形狀和大小都發生了變化;此外,它跟引力透鏡本身的強度直接相關,就像放大鏡一樣,放大倍數大,看到后面的背景物體也大。
當光線遭遇質量很大的天體時,會根據“透鏡體”的性質,變成不同的古怪形式,也就是說這種背景天體會以幾種外觀出現。愛因斯坦認為,整幅圖像會被擠壓成一個光環;遙遠星系的原本面目被克隆出多個幽靈般的復制品,或者被扭曲成香蕉狀,就像光弧。
雖然愛因斯坦在1915年就意識到太空中有這種現象,但他卻認為在地球上是觀測不到的。然而目前,遙遠天體的引力圖像,已被人類所掌握的最好的望遠鏡觀測到了。(圖13)
哈勃望遠鏡是第一個能看到各種小光弧細節的望遠鏡,直接揭示了背景天體的內外結構。2003年,天文學家推導出哈勃照片上的一個神秘的小光弧,是我們所見過的宇宙中最大最亮最熱的產星區。(圖14)
迄今為止,已經觀測的引力透鏡,主要是包括數十萬星系的星系群,那是宇宙中最大的引力組合結構。 在哈勃望遠鏡拍回的清晰照片上,憑借肉眼就能將同一背景星系的不同光弧聯系在一起。由此,天文學家借助引力透鏡現象,可以研究更古老的宇宙中透出的一鱗半爪。2004年,利用太空中引力透鏡的放大作用,哈勃望遠鏡觀測到了已知宇宙范圍內最遙遠的星系。 宇宙的大舞臺上,你方唱罷我登場,星系的碰撞、黑洞、引力透鏡……關于宇宙還有無數謎題在等待解答,比如,時間有盡頭嗎?在宇宙最初的洪荒中到底發生了什么?好奇心牽引著人們,要到最古老的宇宙去看一看。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