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鳶尾花》(Irises)是知名的荷蘭畫家梵高的作品之一,在他去世的前一年1889年5月,他進入位于法國圣·雷米的一間精神病院,后所畫的,目前收藏在美國加州保羅蓋茲美術(shù)館內(nèi)。
梵高在圣-雷米病院中所畫的最初的油畫中,畫滿了這里的花或植物。其中最出色的顯然是在花園里畫的一幅大油畫,畫中的鳶尾花好像是由花和葉子精致編成的紡織品,上面幾乎既看不見地,也看不見天。整個畫面構(gòu)圖以相同形狀的花、相同形狀的葉子、相同的顏色反復(fù)出現(xiàn)來表現(xiàn)百花盛開的令人眼花繚亂的情景。
1988年,這幅畫拍賣時賣出了5300萬美元的高價,這事為現(xiàn)代美術(shù)家的成功定下了新的標(biāo)準(zhǔn)。公眾又一次面對著一幅不可捉摸的繪畫作品,其價值的高低竟然靠拍賣時的竟價大戰(zhàn)來決定,其利潤的獲得者竟然是跟這件作品的創(chuàng)作毫不相干的人。
本畫是梵高1889年在獨立沙龍上展覽的兩幅作品之一,提奧曾說過這幅畫在獨立沙龍上"很受參觀者的欣賞……它遠遠地就吸引住你的目光。這是一幅很美的作品,畫面上洋溢著清新的氣氛和活力"。此后不久,提奧將它擺在了顏料商唐居伊設(shè)在蒙馬特爾的商店里。1892年,唐居伊以300法郎的價格將這幅畫賣給了評論家奧克塔夫·米爾博——梵高最早的賞識者之一,從而啟動了一連串的買與賣,直到1988年馬利布·保羅-蓋提博物館購進這幅作品。
在過去的一百年里,"鳶尾花"標(biāo)價的不斷上升與梵高聲望的上升是同步的。1988年這幅作品之所以能夠賣出如此令人目瞪口呆的高價,其原因不僅在于家財萬貫的富翁們把拍賣場當(dāng)成了炫財斗富的舞臺,也不僅是由于市場價值和藝術(shù)品內(nèi)在價值的神秘莫測,而且還由于梵高生前的貧困和堅韌不拔的精神大大抬高了其作品的賣點。梵高在他生前十年的繪畫生涯中幾乎沒賣出過什么作品,如今在短短的一年中"鳶尾花"和其他三幅作品卻賣出了創(chuàng)紀(jì)錄的價錢,這無疑是畫家在社會上具有諷刺意味的勝利,而這種勝利只會使他更具傳奇色彩。
兩年后,1990年7月29日「紐約時報」上出現(xiàn)了一則匿名公告,公告堅決主張文化和商業(yè)之間要保持道義上的距離,并且代表梵高對人們提出嚴(yán)肅的勸告:"藝術(shù)的價值與金錢毫不相干。"
本幅畫是梵高到圣·雷米之后最早完成的作品之一。畫中色彩豐富,線條細致而多變,左邊的白花與最右方的淺藍花相呼應(yīng)。畫家細心安排花朵位置,引導(dǎo)觀者視線。整個畫面充滿律動及和諧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