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過六旬的王先生最近總是腰背疼痛,右側下肢偶爾還會出現麻木,家人將他帶到醫院神經外科檢查,沒發現問題。在醫生的建議下,又做了腰椎核磁共振,結果發現他竟是因為患上了腰椎管狹窄。
腰椎管狹窄癥是指腰椎管由于各種因素發生骨性纖維結構的異常,導致管腔狹窄,壓迫硬脊膜和神經根引起一系列癥狀。是導致腰痛及腿疼等常見腰椎病的病因之一,又稱腰椎椎管狹窄綜合征。
腰椎管狹窄癥的診斷標準是什么?
(1)有慢性腰痛史,部分病人有外傷史。
(2)多發生于 40 歲以上的體力勞動者。
(3)長期反復的腰腿痛和間歇性跛行,腰痛在前屈時減輕,在后伸時加重,腿痛多為雙側,可交替出現,站立和行走時出現腰腿痛或麻木無力,疼痛和跛行逐漸加重,休息后好轉。嚴重者可引起尿頻或排尿困難。
(4)下肢肌萎縮,腱反射減弱,腰背伸試驗陽性。
(5)脊髓造影、CT 和核磁共振可明確診斷。
腰椎管狹窄常見的臨床癥狀有:腰骶部長期疼痛、腿疼、雙下肢漸進性無力、麻木,間歇性跛行,行走困難等,麻木的癥狀可由腳部逐漸向上發展到小腿、大腿及腰骶部,腰腹部出現束帶感,嚴重時可導致大小便異常,癱瘓等。
臨床上對于腰椎管狹窄患者的治療在輕型及早期病例以保守治療為主,50%左右的患者可通過保守治療治愈,方式主要有臥床休息、推拿按摩、理療、腰背肌鍛煉等,但是對于早期治療無效或出現明顯的神經根癥狀、伴有進行性加重的腰椎滑脫的患者則需行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