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奇怪,作為金陵十二釵之一、榮國府長媳、且在《紅樓夢》中作者用了大幅筆墨來描寫的李紈李宮裁,在此次論壇諸位老師的作品中,沒有一篇與之相關。大概,這是因為在《紅樓夢》里,這位青春喪偶的女子,一直是一位邊緣人物,遠離是非,“唯知侍親養子,外則陪侍小姑等針黹誦讀而已”。性格上,更是淡漠平庸,“竟如槁木死灰一般”。 在看似雍容華貴實則荊棘遍地的賈府,這樣一位人物雖然地位尊崇,但實際上并不被太多人所尊敬,被下人視為“有德無才”“佛爺”一樣的人物。既然是“佛爺”,敬而遠之即可。 所以,有人喜歡八面玲瓏的寶釵,有人喜歡冰清玉潔的黛玉,有人喜歡溫柔可人的襲人,有人喜歡真性情的晴雯,就連出現次數并不太多的紅玉,也有很多人贊賞其聰明多智。唯獨對于李紈,則很少有人關注。 問題是,李紈是真的性格平庸、心如死水嗎?表面上看是的,在大觀園中,李紈住的地方名為稻香村,“數楹茅屋”,“外面編就兩溜青籬”,“下面分畦列畝,佳蔬菜花,漫然無際”,儼然是富貴大觀園中的一個世外桃源。就連在詩社中,李紈也自號“稻香老農”,一副清心寡欲、與世無爭的形象。 但在大觀園中,這樣的景象是格格不入的,李紈為了顯示自己低調、不問家事做了諸多努力,卻顯現出了“刻意為之”的意味。所以,寶玉對稻香村景象并不認可,稱其“人力穿鑿扭捏而成”,“遠無鄰村,近不負郭,背山山無脈,臨水水無源,高無隱寺之塔,下無通市之橋,峭然孤出,似非大觀……非其地而強為地,非其山而強為山,雖百般精而終不相宜……”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太裝了、不自然”。 在性格上,李紈多數時間表現的非常低調,對賈府事務不管不問。但是,李紈也曾顯現出伶牙俐齒、與平常表現不符的另一面。 一是在探春起詩社時與王熙鳳的爭執。當時,因為詩社費用問題,李紈帶著一群公子小姐找到鳳姐。鳳姐是不想出這筆錢的,她對李紈說,“這會子他們起詩社,能用幾個錢,你就不管了……你一個月十兩銀子的月錢,比我們多兩倍銀子……一年通共算起來,也有四五百銀子。” 對此,李紈直接懟了回去——“你們聽聽,我說了一句,他就瘋了,說了兩車的無賴泥腿市俗專會打細算盤分斤撥兩的話出來。這東西虧他托生在詩書大宦名門之家做小姐,出了嫁又是這樣,他還是這么著;若是生在貧寒小戶人家,作個小子,還不知怎么下作貧嘴惡舌的呢!” 請讀者讀一下這幾句話,僅“無賴泥腿市俗專會打細算盤分斤撥兩”這幾個字,如果不是口齒十分流利,恐怕很難一氣說出。這樣有力的回應,實在不像是平常寡言少語的珠大奶奶的作風。對此,有人認為,這是因為鳳姐觸到了一昧節儉斂財的李紈的底線,涉及到了錢財問題,所以李紈寸步不讓。 李紈的第二次“失態”,是在大觀園螃蟹宴上。書中描寫——平兒一面和寶釵、湘云等吃喝,一面回頭笑道:“奶奶別只摸的我怪癢的。”李紈道:“哎呦,這硬的是什么?”平兒道:“鑰匙。”李紈道:“什么鑰匙?要緊梯己東西怕人偷了去,卻帶在身上?我成日家和人說笑,有個唐僧取經,就有個白馬來馱他;劉智遠打天下,就有個瓜精來送盔甲;有個鳳丫頭,就有個你,你就是你奶奶的一把總鑰匙,還要這鑰匙作什么?” 曹公在書中的每一個情節都是值得仔細考量的,為何要安排平素溫和知理的李紈酒后“摸”平兒這一情節?表面上看,這是因為李紈吃了酒有所失態,其中深意則是指李紈對平兒身上的“鑰匙”有所渴望。而鑰匙,正是管理家務權力的一種隱喻。另有人解讀,這表現出青春守寡的李紈對性欲的渴求。此觀點正確與否,因未有確鑿證據,諸君自悟之。 無論如何,從李紈的這兩次“失態”可以看出,李紈在內心深處對自己槁木死灰一般的生活是不滿足的。相反,她是一個城府較深的人物,只是由于在賈府中不被賈母、王夫人所重視,更深怕因多事而得罪鳳姐等人,而不得不表現的甘于平淡。 對于這樣的一個人物,書中所給出的判詞也值得玩味——“桃李春風結子完,到頭誰似一盆蘭。如冰水好空相妒,枉與他人作笑談。” 這四句話與作者給與其他人物的判詞有著極大的不同,別的判詞在揭示人物結局的同時,往往隱含著作者悲憫的態度。但在李紈的判詞中,前兩句是“褒”中含“諷”,而后兩句則“貶”大于“褒”。而在《晚韶華》曲中,說的更為直接了:“雖說是,人生莫受老來貧,也須要陰騭積兒孫。” 這大概與李紈及子賈蘭在賈府落敗之后不肯對落難者施以援手有關。按照李紈的性格,即便是在至親的小叔子寶玉落魄后,也不會犧牲自己的利益去救濟,更談不上為寶玉、巧姐等人承擔風險。 所以,不少人對李紈母子的刻薄持否定態度。作家劉心武所續的紅樓夢中,鳳姐女兒將要被拐賣至勾欄,板兒到李紈處求救,“那大奶奶以至紅了眼圈。可等我說起須拿六百兩銀子去贖一事,他們就半晌不吱聲了。”最后,賈蘭竟拿了一張已經作廢的銀票給了板兒!板兒回找賈蘭,賈蘭竟恐嚇要找忠順王府的人把板兒拿了去見官。賈蕓因此痛罵李紈母子,“陽德不積,陰德也不積”。 最終,劉心武為李紈安排了一個被封為誥命夫人時喜極猝死的結局(這與癸酉本中李紈的結局一致)。這樣的結局,雖然刻薄了些,卻可看出作者對李紈母子的極度不滿。 在整個《紅樓夢》中,作者為眾多人物安排了一個大悲劇的結局,而李紈的悲劇,不但少有人同情,且為更多人所譏諷。不得不說,這是與李紈的性格有關,生活在大觀園中,她卻始終把自己當做了一個局外人,表面任事不管,內心卻充滿渴望;看似明哲保身,實為自私自利。 恰如寶玉對稻香村的評價——“穿鑿扭捏”,在崇尚真性情的《紅樓夢》一書中,刻意裝做“局外人”的李紈最終把自己的人生過成了一個悲劇,也就不足為奇了。 ◎本文由中財論壇會員山漸青原創。 ◎轉載請聯系中財文字公眾號。 ◎圖片來源于87版紅樓夢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