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卻詠梅
說起著名作家劉心武,很多人認為他是一個“紅學”專家,因為他曾在《百家講壇》上揭秘《紅樓夢》,引發(fā)了國內(nèi)新一輪的“《紅樓夢》熱”。在近日由北京新華先鋒出版科技有限公司與言幾又書店聯(lián)合舉辦的《畫梁春盡落香塵:劉心武妙解紅樓》《一切都還來得及:劉心武經(jīng)典散文》新書發(fā)布會上,當主持人問劉心武“為何從作家身份走上了研究《紅樓夢》的道路”時,他說自己自始至終都是一個作家,從未因《紅樓夢》而拋棄了作家的身份。“之所以研究《紅樓夢》,是想向它學習寫作的方法,我們中國有這么好的作品,何必去學習卡夫卡、博爾赫斯呢。”
“《紅樓夢》是很好玩的。”年逾古稀的劉心武精神矍鑠,兩個多小時的分享會妙語頻出。回憶起20多年前與1987年版電視劇《紅樓夢》林黛玉扮演者陳曉旭一起錄制央視節(jié)目的往事,當時他們曾談到林黛玉、薛寶釵誰更適合職場的話題,在大家都說薛寶釵更適合職場時,陳曉旭提出了不同觀點。她認為從葬花一節(jié)可以看出,林黛玉是個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人,這正是職場所需要的。劉心武表示“聽后心中大暢!黛玉葬花就是一場最早的行為藝術(shù)”。
他還毫不吝嗇地表達了對妙玉的欣賞,在《紅樓夢》前八十回里,妙玉一路捍衛(wèi)著自我尊嚴,賈家請她入住大觀園櫳翠庵,她要求賈家下請?zhí)⒉粸闄?quán)貴折腰。賈母來櫳翠庵喝茶,她敢不露聲色地“頂撞”。當主持人問到“您身上是否也有妙玉這些特質(zhì)”時,劉心武點頭笑說自己其實是個“邊緣人”,各大筆會、文學論壇上幾乎都見不到他,研究多年《紅樓夢》,也從未加入“紅學會”。
劉心武談到了自己研究《紅樓夢》的兩大方法——原型考據(jù)和文本細讀。《紅樓夢》是一部具有自傳性質(zhì)的小說,所以做原型考據(jù)很有必要,但他強調(diào),并不是對每一個人都要做這番考據(jù)。而講到文本細讀時,他說自己通過文本細讀有所貢獻,以前讀者只知黛玉葬花,而他提出了迎春串花,是一幅不可多得的美景。迎春本是個被忽略的人,但即使再渺小的人也有生存的尊嚴,從這一場景中可以得到體現(xiàn)。
最新出版的《畫梁春盡落香塵:劉心武妙解紅樓》一書中除了學術(shù)論文、學術(shù)隨筆和三篇別開生面的紅樓探佚小說外,還特別收錄了從未公開過的劉心武與“紅學泰斗”周汝昌先生的往來信件。劉心武說,周汝昌先生是他的恩師,他繼承了周先生的考據(jù)派,許多紅學觀點也引自周先生。當年周先生視力很差,每次給他寫的字都有核桃般大,字跡相互重疊,他每次讀來都非常感動。《一切都還來得及:劉心武經(jīng)典散文》則收錄了劉心武不同創(chuàng)作時期的代表性文章,是一部很有可讀性的、溫暖的散文集。他說,自己都是在生活中有所觸動,才會寫散文隨筆。也正因為如此,《畫梁春盡落香塵:劉心武妙解紅樓》雖然是一本“紅學”著作,“但因為自己本來是個寫小說和隨筆的,所以,自信我的筆觸讓讀者讀來絕不會感覺枯燥。希望這本書能成為一般讀者消遣、消閑、怡情悅性的讀物”。(卻詠梅)
來源: 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