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亞說:
“不如意的婚姻好比是座地獄,一輩子雞爭鵝斗,不得安生,相反的,選到一個稱心如意的配偶,就能百年諧和,幸福無窮”。
深以為然。
好的婚姻令人羨慕,不好的婚姻也比比皆是,婚姻有5個層次,你到了哪一層?
第一層:互相折磨
結婚,對有的人是相互成全,錦上添花;而對有的人卻是硝煙四起,戰亂不斷。
知乎上有個問答:“婚姻不幸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一個高贊的回答:
“當有一天你發現,原本彼此相愛的人,只剩下無盡的爭吵與猜忌。”
這應該是最可怕的一種婚姻模式了。
電影《無問西東》里,許伯常與劉淑芬就是如此。
兩人結婚多年,不在同一個飯桌上吃飯,不睡同一張床,甚至不說一句話。
劉淑芬面對丈夫的冷漠,開始性情大變。
她動不動就打罵丈夫,整天鬧得雞飛狗跳,
兩人之間已毫無感情,生活一地雞毛,有的爭吵不休,冷暴力甚至暴力。
這樣名存實亡的婚姻,身在其中的人都飽受折磨。
第二層:搭伙過日子
現在大多數婚姻,似乎只是為了完成任務而選擇湊合。
他們覺得這樣的感情,不溫也不火,不好也不壞,貌似也不錯。
老家有個親戚,快30歲了還沒對象,父母四處托人相親,無奈擇偶標準一降再降,最后只淪落到三點:女的、正常、能生孩子。
他的想法就是:“湊合能過日子就行。”
至于其他,根本不重要。
我不敢斷言他的婚姻就一定不幸福,但是總覺得不是滋味。
人是需要被感情滋養的,兩人沒有感情基礎,光磨合可能就需要一輩子。
婚姻中,最怕的就是各顧各的,這樣的生活比一個人孤獨終老更無助。
《人民的名義》中高育良和吳惠芬在別人看來是一對令人羨慕的夫妻,一個高官,一個大學教授,兩人博學多識,幽默風趣,伉儷情深。
但是這一切都是假的,事實上他們已經離婚多年。
高育良要考慮政治影響,離婚對自己的名聲不好;
吳惠芬不想讓別人知道自己是一個離異的女人,也不想放棄領導夫人的特權。
于是,他們表面裝模范,白天相敬如賓,晚上睡前互相道聲晚安。
這樣的婚姻,該如何度過剩下的漫長歲月?
婚姻不是隨便找一個搭伙過日子的人,而是需要一個真心相待的人,你懂我的煩惱和憂慮,我知你的付出和不易。
第三層:彼此尊重
巴爾扎克說:“婚姻的幸福并不完全建筑在顯赫的身份和財產上,卻建筑在互相尊敬上。”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明明結了婚,但仍然一個往東,一個往西,始終無法統一。
其實,在婚姻中,只有彼此尊重與愛,才能化解敵意。
周國平曾說過:“對親近的人挑剔是本能,但克服本能,做到對親近的人不挑剔是種教養。”
好的夫妻應該尊重愛人的不同,不打擾對方的生活習慣。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方向,與某個人結婚,相互尊重,相互扶持,我不會影響你的人生路,也不會改變你的方向。
我們的結合,只為讓彼此順著自己的人生方向走得更順暢。
第四層:相互成就
我們為什么要結婚?
因為人生艱難,需要一個人來同舟共濟。
愛情導師涂磊一直以犀利著稱,但在婚姻里,他是一個柔情萬種的男人,對妻子疼愛有加。
最初事業低迷期,當時的女友 ,現在的妻子一直默默地支持和鼓勵他。
涂磊曾感激地說:
“她是個非常善解人意的女人,若沒有她的陪伴,這些年起起伏伏的人生道路我很難挺過來!
好吃不過家常菜,知冷知熱結發妻,她,是我整個世界”。
有人說:這世上兩種人最難得,一種是年輕時陪你吃苦的女人,一種是年老時陪你享福的男人。
涂磊夫婦正是如此,他們的婚姻彼此扶持,互相成就,令人羨慕的。
穆尼爾·納索夫說:“夫妻生活中最可貴的莫過于真誠、信任和體貼。”
好婚姻,總能讓人成長。
第五層:彼此作伴
楊絳先生說的:“夫妻該是終身的朋友,夫妻間最重要的是朋友關系。'
世間最動人的婚姻,是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千帆過盡,形影不離。
作家方晴在寫一篇關于愛情的稿子時,遇到了困惑。
她就問爸爸說:你覺得什么才是愛情?
爸爸回答:“愛情就是爸爸什么都沒有了,依然愛媽媽。”
她又跑去問媽媽:什么是愛情呢?
媽媽說:“愛情就是爸爸什么都有了,依然愛媽媽。”
當愛情在平淡如水的歲月中漸漸褪去,陪伴就是最長情的告白。
張小嫻說,愛情是一百年的孤獨,直到遇上那個矢志不渝的守護你的人,那一刻,所有苦澀的孤獨,都有了歸途。
前段時間傅首爾曾發長文說:
“我任何事都可以跟他說,那些艱難時刻、脆弱時刻、心力交瘁絕望到幾乎要放棄自己的時刻,都在他的擁抱里度過。
世界曾經薄待我,還好將你贈與我,謝謝好的伴侶。”
婚姻不需要轟轟烈烈,只愿相濡以沫,執手到老。
婚姻不是拼盡全力就可以,還需要經營的智慧,希望熱愛的都能深愛,深愛的都能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