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作為諸子百家中的道家一脈,其路過函谷關被迫留下的五千言《道德經(jīng)》成為中華文化史上的一個奇跡,號稱除了《圣經(jīng)》之外銷量最高的文化典籍。而在傳統(tǒng)文化中,至漢代起老子就漸次走上神壇成為道教崇祀的神祇,以至于在民間傳說中道成身化成為太上老君的化身,其不知所終的結局被演繹成眾說紛紜的千古傳奇。
此去函關八百里,今傳圣典五千言。世俗的力量如此扭曲而強大,登上神壇的老子人去神跡在,特別是騎青牛過函谷關的情節(jié)更是以其戲劇性的場景在傳統(tǒng)繪畫中成為一個經(jīng)典的母體,被賦予了超自然的神秘色彩,既含有紫氣東來的祥瑞吉兆的象征,又寓意著得道成仙浮游六虛之外的放飛自我身心的意味,像極了老子自身所云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南宋詩人劉克莊曾經(jīng)寫有一首《老子出關圖》的五言絕句,可算是對這類作品畫面構成和主題內(nèi)涵一種言簡意賅的總結:
去國有華發(fā),出關無送車。
未能盡韜晦,紫氣作前驅。
宋 晁補之 《老子騎牛圖》
從畫史上看,在《宣和畫譜》中的道釋類畫作中就記錄下了諸多老子出關圖、老子騎牛圖之類的作品,這類作品的畫面構成元素從畫題中就可窺豹之一般。而從流傳下來的這類題材的作品來看,北宋時期“蘇門四學士”之一晁補之的《老子騎牛圖》經(jīng)常被人們提及,這幅作品以減筆的手法而寫就,濃墨重筆和淡墨飛白之勢兼具,前景中的人與牛成為整個畫面的焦點中心,而背景中的斜倚而出的枯枝又賦予了畫面一種大開大合的律動感,粗野不羈畫面中閃現(xiàn)這若有若如的隱匿不彰的細膩情緒,具有濃濃的文人畫氣息,逸筆草草中給人一種仙氣飄飄超然世外的感覺。特別是老子和青牛的形象造型在夸張中含有一種變形的元素,畫面之中老子瞇瞇的眼神隱隱之中有股笑意,坐下的青牛卻是牛眼圓睜中帶有一股怒氣,人與牛的眼神都朝著同一個方向看去,畫外不寫之寫的人物應該是阻止老子過關的關令尹喜,不過僅從畫面中一人以牛的對比來看,似乎蘊含著一種紅塵與方外的不同況味,將老子那種淡定自若的睿智神情刻畫的饒有趣味。這幅作品在老子出關圖中具有一種獨特的地位,在表現(xiàn)手法和內(nèi)涵挖掘上達到了高度凝練的境界,將這樣的一個題材的精氣神全方位展現(xiàn)出來,可以說是一種妙手而得之的神來之筆,別開先聲而垂范后世。
明 張路 《老子騎牛圖》
清 黃慎 《老子出關圖》
清 任伯年 《老子騎牛圖》
而隨著道教這種民間信仰的越來越普世化,這種題材也漸漸從文人筆墨趣味中的高冷范走向了更通俗性的演繹。特別是在明清時期以至近現(xiàn)代,這類題材在表達手法上更豐富,線條從奇崛鏗鏘而演進為更流暢自然是一個明顯的跡象,而在主題的詮釋上也更通俗化世俗化,甚至有直接題為紫氣東來而寓意著那種皆大歡喜的祥瑞之兆而成圖,這種畫面整體風格和內(nèi)在主旨潛移默化的嬗變是一種必然現(xiàn)象。明代的張路的《老子出關圖》中,在對老子形象的刻畫上盡管延續(xù)著高古之風,筆勢狂放,但畫面構成元素更豐富,個中頗具意味的是騎在青牛之上的老子手中拿著一卷書的同時,眼睛卻盯著左上方空中飛舞的一只蝙蝠,書無疑是《道德經(jīng)》,而蝙蝠這樣一個圖案在傳統(tǒng)民間文化中的象征意味不言而喻,寓意著一種福到的意思。這幅圖的主旨中老子出關的主旨很明顯地帶有那種祥瑞的寓意,這點與明代諸多畫家以鐘馗為主題作品如成化帝朱見深的《歲朝佳兆圖》、吳門畫派中張宏的《鐘馗搔癢圖》等構成原則相似,以更符合世俗化的價值訴求去滿足普羅大眾的審美標準和心理祈盼。此外,清代揚州八怪之一的黃慎的《老子出關圖》在畫面構成上則更世俗化,這幅作品上面有康有為等人題字,畫面中除了常見的老子騎著青牛之外,后面一位婦人和兩位小孩的騎在一匹小馬駒之上,使這樣的畫面看上去更是顯得更具有一種生活氣息,有點像與道家另一經(jīng)典題材《葛洪移居圖》合二為一的意味,這別出心裁的構圖模式與當時賣畫為生的黃慎遷就藝術市場有著很大的關系,在這幅圖中,這一題材的外延已經(jīng)全然與最初老子出關的本意相去甚遠,給人一種新穎別致的視覺感悟。黃慎的這幅作品以他一貫的游走于傳統(tǒng)文人畫家與職業(yè)畫家之間的風格繪就,在人物造型和立意都有著自己鮮明的特點和思考,體現(xiàn)出那個時期揚州繪畫市場中的品味。清代任伯年的《老子騎牛圖》在畫面表現(xiàn)上也頗有特色,與通常意義上的表現(xiàn)老子騎牛的側面形象不同,這幅作品中老子和青牛都是以正面形象出現(xiàn)在畫面中,從而給人一種稚拙別致的審美視覺體驗。這一時期的《老子出關圖》,也有恪守著這一題材原本之意和畫面構成的作品如明代關九思、清代方薰以及近現(xiàn)代徐悲鴻等人的《老子出關圖》,但總體而言,畫面構成和寓意表達上更豐富和飽滿,已然超越了這一主題的本真面目,更蘊含著塵世之中蕓蕓眾生的對生活的一種美好的憧憬。
明 關九思 《老子出關圖》
清 方薰 《老子出關圖》
徐悲鴻 《老子出關圖》
老子出關這一典故演繹而成的老子出關圖或老子騎牛圖,在民間文化心理的影響下,逐步從早期的精英化走向后期的世俗化,使這一題材以不同的角度展現(xiàn)出其中不同的文化涵義,亦不失在妙趣橫生中別有一番滋味,在各美其美中美美與共,也算是一種雅俗共賞中的殊途同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