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把美篇文章分享到群里,張姐在群里@海霞:“向你學習致敬,我就每天給單位領導寫了呢,昨晚加班1點多,部分領導發言稿也得寫,累死我。”
我@張姐:“拒絕。那不是你的工作。一定要有界限感,否則不累你累誰?累了也沒人說你好。工作界限很重要,否則最后受傷害的是你。”
張姐@海霞:“領導親自布置的我能拒絕嗎?”
我@張姐:“?忙不過來你可以和領導交流。界定一下你的工作范圍和職責。所有的不好意思都是因為沒有界限感。”
其實像張姐這樣情況的大有人在,經常因為沒有界限意識而慣壞了一些人,常常委屈苦惱,有的還會受到傷害,甚至丟失生命。
二
曾經在知乎上看到這樣一個問題:戀愛關系中,如何保持自我?
具體描述如下:
我開始了我的第一段戀情。最近,我處理不好自己的心態,兩個的戀情快結束了。我的問題如下:當兩個人在一起的時候,就很想黏著對方。但是兩個人不在一起了,我就很容易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只要對方不理我,我就開始各種作,各種鬧。我想在兩個人不在一起的時候,保持原來一個人的狀態。但是又不知道該怎么辦?
知乎中的“我”,為愛迷失了自己。
知乎中的“我”的快樂是對方給的,她的快樂是向外求。
三
如何在生活中主動控制自己,而不是被動的面對生活?
這里就涉及到了邊界意識。
什么是邊界意識?
賀來先生認為,“邊界意識”是一種新的哲學智慧和哲學意識,“用中國古代哲學的表達,這是一種‘和而不同’的理論意識”。
在邊界意識的視域中,人的生活世界不是一個理性整體,而是一個由相互獨立、又相互交錯的各個面向和各個領域編織而成的一幅‘拼貼畫’,生活世界的各個面向和各個領域之間具有相對獨立性,私人領域與公共領域,科學、道德和藝術領域,邏輯領域與價值領域,做人與做事等等,都各有其屬于自己的不同的原則,不同的標準,不同的生成、實現途徑,因而具有相對的“自律性”和“自主性”。
落實到個體,就是自我邊界,通俗地說就是一個人的原則和底線。
為人處世中,能夠清楚的明白什么事情是合理,可以被允許的,以及當別人越過這種界限的時候,我們應該如何應對,是自我保護的最好方式。
說到這里想到去年的“江歌事件”,暫不論是非,被害的江歌如果多一些自我邊界意識,可能悲劇就不會發生。
自己照顧好自己,我們才有能力去照顧別人,才有智慧去分辨我們有沒有能力幫助別人。
在這個事情上。江歌明顯是越界了,她可以提供食宿收留這個同學,但是發現對方的感情糾葛時,是不應該摻和在其中的。
四
邊界意識,讓我們在平時的人際交往,還是生活工作中,更多了謹慎和尊重,更多了井然有序。
就文章開始提到的張姐,所謂的不好意思拒絕,其實就是缺乏邊界意識。
邊界意識薄弱的人在生活和工作中,常常自己受傷害的同時,也助長了對方的越界。一旦讓無休止的越界成為一種風氣,無原則無底線的事件可能就見怪不怪了,堅持原則和底線反而成為了另類。
張德芬說:“世界上有三件事,自己的事,別人的事和老天的事。”
老天的事指的是老天爺安排好的、人力無法改變的事實,順應自然、遵其規律,不與之抗衡;別人的事,我們管不了;我們不能控制外界的事情,但是我們能控制自己的內心,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
生活中,我們看到那些說話隨意,讓別人聽了非常不舒服的行為,除了個人素養,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有邊界意識。
在一個團隊,或者一個集體里經常說話旁若無人或者喜歡介入、安排他人生活并且對別人指手畫腳的人都缺乏邊界意識。
不越界最基本的就是尊重,人和人之間的交往要有分寸和距離,不僅是對對方的尊重,更重要的也是自我尊重。
五
經常聽表弟說起他們單位那位一把手領導,感嘆這樣的人怎么會當上領導?從來不懂得尊重下屬,說話不把門,滿嘴跑火車,指手畫腳。
不僅自卑無能,心胸狹隘,還嫉賢妒能,為了刷存在感,老是給比他能力強的人穿小鞋。
工作中他說的話就是圣旨,做事沒規矩。一不懂管理,二不會帶團隊。
官僚氣十足不說,經常越級處理事情,導致單位中層干部沒規矩,管理混亂。
這位領導典型的定位不準確,他沒有領導的邊界意識,帶出的下屬也無自我邊界感。
一個單位每個人的職責都定位準確,界限清晰,就會各司其職,各盡其責,不扯皮,不推諉。
團結和諧離不開人與人之間的邊界意識。
六
邊界意識對我們任何人來說都很重要,包括一個家庭里的夫妻,或者父母和子女之間。
沒有邊界意識的家庭,就會出現小孩沒小孩子的樣,大人沒大人的樣。
邊界意識讓我們為人處世有規則,有敬畏。
人常說的距離產生美,就是對自我邊界非常好的解讀。
七
我的一個親戚打電話和我傾訴,說他到底做錯什么了,對每個人都那么好,為什么別人總不把他當回事兒。領導分配的任何工作都服從,任何人找到他幫忙,他有時心里雖不愿意,表面上依然和顏悅色,也從沒有拒絕過。
他敘述完,讓我給他提個建議。我說,今天她們那樣對他都是他一手造成的。
他不解。我說他缺乏界限意識。他從沒有拒絕過任何人,老好人形象,別人就會覺得侵入他的空間是不要緊的事情,想怎么對他就怎么對他。
他說明白了。他希望別人不要進入,卻又讓她們長驅直入。
我們每個人需要設定更清楚的界限。
其實,一切的發生都有助于我們,就看我們能否從很多事中悟出一些東西來。
我的親戚就是典型的例子,很多人的成長離不開宇宙的幫助,宇宙會讓很多事情直沖你而來,撲頭蓋臉,直到我們無法忍受,開始反思自己身上存在的問題。
悟出來了,我們就學到了人生的功課,就成長了。
八
文章開頭提到的那個張姐,當對方越界了,她該怎么做呢?
對方的越界做法讓她覺得很不舒服時,她就可以把對方推出去,不要被不好意思綁架。
如果碰上那些她如何拒絕,依然還要越界的人(比如三觀不同),那就必須明確而直接得亮出她的邊界在哪里了?這就是她的原則和底線。
建立健康的邊界關系,我們必須先學會尊重自己的價值,尊重和忠于自己的感受。我自己是第一位的,我是最重要的,一定要有這個認知。否則,還會惡性循環。
學會說“不”,讓別人知道我們是有邊界的。
堅持下去,對方就會知道我們的底線、原則和做事風格。相處起來就會彼此多了尊重,多了理解,多了敬畏。
生活需要我們都要有邊界意識,不論個人、集體,還是社會,邊界意識會讓我們更加喜樂,更加安寧,更加規范,更加和諧。
圖片/全婧瑋
文字/原創于2018年10月29日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