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清凝
配圖/來源網絡
配樂/劉珂矣《忘塵谷》
前言:記錄生活的方式有很多種,有人用文字,有人用攝影,有人用述說,而我,選擇用音樂。我喜歡通過音樂的形式將生活中的所思所想表達出來。與'美篇'的邂逅是個偶然,而'美篇'成為了我心中的忘憂之所是必然。歌中的《忘塵谷》是虛構的,僅是歌者內心的一份寄望。而'美篇'卻營造出一個現實版的'忘塵之谷',讓每位美友在'美篇'中綻放,自得其樂,忘記塵世的煩憂。
'山外山 天外天
追風逐月一瞬間
日月定 金光蓮
鳥兒叫聲祥和慈云現……'
在喧鬧的都市中,很多人都想尋求一種安寧,向往自然的閑適。若世間真能有這樣一處忘塵之谷,來緩歇愈傷、去塵悟新,則實為妙哉。
現在的社會很現實骨感,不確定因素太多,心里有太多的不安,需要面對的事情也是特別多,人變得越來越浮躁,人也變成物欲的載體,整天追逐著各種欲望,無法讓自己好好安靜一下。
浮躁的環境我們改變不了,但我們可以在這喧鬧的凡塵之中,給心尋得一處休憩的地方,別讓心承載太多的負重,放空自己,讓心歸零。而'美篇'便是我為自己覓得的忘塵之谷,在靜好的時光里,獨守清歡,忘記煩憂,攬一份詩意,攜一卷淺淡,安塵世之心,過詩意生活。
生活的美好緣于一顆領悟的心。人這一生,心可如塵,亦可如花,給自己一份溫暖,一個微笑,微笑著,將一些微瀾心事淡描,無論苦樂,無論悲喜,折字、沉淀、念起,溫暖足矣。
而一切美好的開始又緣于遇見。與'美篇'的相遇,源自微信圈里好友的一篇文章。點擊進入,瞬間被精彩的'美篇'世界吸引,讓我沉醉在其中不知返,從此與'美篇'結下了不解之緣!在接下來與'美篇'親密接觸的日子里,我更是喜歡上了'美篇',愛上了'美篇'。
'美篇'就像是一個濃縮的社會,如同一個包羅萬象的萬花筒。表面上看起來五彩斑斕,實際上也不過是瑣瑣碎碎,它折射出每個人不一樣的生活,在喧囂塵世中一個獨自歡喜的地方。
在我看來,一個人能夠做到,獨守清歡,一定是明白'花開獨妍,自嗅其香'的道理。當一個人看重內心美好體驗的時候,心靈便會自覺摒除多余的雜質、雜念,騰出更多的空間。當把喧囂與浮華視而不見時,剩下的就是重視美麗生命的自己。
于我而言,'美篇'就如同兒時的日記本,記錄下日常生活中的喜怒哀樂,所思所想,偶爾翻閱,回味、溫馨,和帶來心靈上的鐫刻!是給自己的一個心靈港灣、心靈棲息之所,記錄著平淡的流年、樸素的時光里,流淌著的小歡喜、小幸福。
讓心盈滿一腔清明,讓自己進行一場心靈上的碰撞,在凝思中放逐心靈,在沉靜中獲得心靈最大范圍奔放與逍遙。讓寂寞吐蕊,讓簡單深刻,讓寧靜豐富,通過釋放自己,進而讓整個人生波光瀲滟。
任紅塵喧囂紛擾,穿透時空的障礙,拋棄塵世浮華憂傷,在'美篇'的世界里尋找一份清新淡雅。在墨香里陶冶自己的思緒,于優雅里豐盈自己的靈魂,細數著光陰里的美好,慢慢解讀生活、品味人生。
這份難得的閑靜與恬淡,恐怕只有身處喧囂,滿身塵土,疲于奔波的人才更為渴望和珍惜。心有所愿,念有所生,只要心靜澄明,何處都是忘塵之谷,何時都可以絕塵歸來。
'撐船人點著他的燈籠
江面竹排被映紅
吹笛人吹著他的幽夢
一聲聞來萬事離心中……'
聽,一支長笛幽幽,聞,一曲笙歌悠遠;煮,一壺清寧入心,溫,一盞茶香入墨。收起一切雜念,把心放空,靜靜地固守在'美篇'的忘塵之谷中,忘卻塵緣紛擾,把心沉入寧靜的底蘊,聆聽生命的豐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