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是導致腦梗、心梗等心腦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險因素之一,毫不夸張地說只要控制好血壓,大家懸著的心就可以放下一半。
而說到血壓的問題,就不得不跟大家說這三個名詞,第一個是收縮壓,第二個是舒張壓,第三個就是脈壓差。
那么,脈壓差越大是不是代表著血管越硬?收縮壓升高和舒張壓升高,到底哪個危害更大?
一、收縮壓和舒張壓如何產生的?什么叫脈壓差?
當我們心臟收縮的時候,射出的血液泵入血管里面,導致血管壁擴張產生的壓力最大值,臨床稱之為收縮壓。收縮壓的正常值一般在90~140mmHg之間,它的升高主要是跟動脈粥樣硬化、每搏心臟輸出量增加密切相關。
舒張壓是指心臟舒張的時候,血管彈性回縮產生的壓力最大值,臨床稱之為舒張壓。它的正常范圍值是60~90mmHg之間,它的升高主要與心率增快、外周阻力增加有關系。
而脈壓差是指收縮壓減去舒張壓的差值,它的正常范圍是30~40mmHg之間,它的高低主要與收縮壓和舒張壓的降低或者升高緊密相關。
二、脈壓差越大,心腦血管疾病風險越高?
大多數人測量血壓時,只關注高壓和低壓的水平,卻往往忽視了脈壓差。如果脈壓差數值超過60mmHg,則稱為脈壓差增大。
脈壓差值增大,一方面會導致血管的厚度代償性增加,進而使血管彈性降低,導致動脈硬化的發生。
另一方面,冠狀動脈的供血主要在舒張期,如果舒張壓較低,容易出現心臟供血不足。所以脈壓差過大是對身體健康不利的。
臨床研究發現,脈壓增大的高血壓患者,更易發生心臟疾病或腦血管病:一是脈壓差≥60mmHg的患者,左心室肥厚的發生率高達45%。
二是脈壓差>67mmHg的患者,比脈壓差<54mmHg的患者,心衰風險增加55%。三是脈壓差每增加10mmHg,腦卒中風險增加24%。
當脈壓差值過大患者,出現肢體乏力、胸悶、氣短、心悸、胸痛、頭暈、頭痛、肢體麻木等癥狀時,務必要及時到醫院就診。
三、哪些病因會導致脈壓差數值增大?
1、動脈粥樣硬化
動脈粥樣硬化常見于中老年人,這類患者的動脈壁彈性比較差,會引起收縮壓明顯升高,但舒張壓卻沒有相應升高,于是導致脈壓差明顯升高。比如患者的收縮壓170mmHg,舒張壓80mmHg,脈壓差就高達90mmHg,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2、甲狀腺功能亢進
甲狀腺功能亢進患者,體內分泌的甲狀腺素激素過多,這種激素會引起心率增快、收縮壓升高,從而導致脈壓差的數值升高。
3、主動脈瓣關閉不全
本病多由風濕引起,可伴有其他心臟瓣膜損害,比如二尖瓣狹窄等。患者可從青年時開始發病,病情持續數年至數十年,逐漸加重。
由于主動脈瓣關閉不全,舒張期的血液可由主動脈倒流回心臟,造成舒張壓減小,而收縮壓沒有相應降低,因此導致脈壓差的增大。
4、嚴重貧血
由于患者血紅蛋白含量減少,為了滿足機體對氧氣和營養物質的需求,心臟血流速度加快、心搏出量增加,導致收縮壓明顯升高,而舒張壓變化不大,以致脈壓差數值增大。
四、如何預防脈壓差增大?
1、檢查明確病因
建議發現脈壓差的患者,抽血化驗甲功三項、血常規、心臟彩超等檢查,排除嚴重貧血和甲亢。
嚴重貧血者可以對因治療糾正貧血,有甲亢的口服甲巰咪唑等藥物,這些疾病治愈后脈壓差隨之減小。
如果是主動脈瓣嚴重關閉不全,導致的脈壓差明顯升高,可以通過心臟瓣膜修補手術或心臟瓣膜置換手術來進行治療。
2、預防動脈粥樣硬化
廣大的中老年人群,平常要注重飲食健康,適當增加運動,保持良好的作息習慣,避免熬夜戒煙戒酒等。
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高尿酸血癥的患者,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相關藥物,將血壓血脂血糖等指標控制正常,盡量延緩動脈粥樣硬化的進程。
綜上所述,脈壓差數值越大的人群,發生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也就越高。所以平常我們既要控制好收縮壓和舒張壓,也要同等重視調節脈壓差的大小,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減少高血壓對身體的持續性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