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頸動脈狹窄—預防腦中風的好方法
張望德 苑超
1)問:我父親半年前突然出現半身不遂,到神經內科看病,大夫說是腦梗塞,請問腦中風、腦出血、腦血栓形成、腦栓塞、腦梗塞分別是咋回事?
答:中風是老百姓的一種說法,通常把大腦由于缺血或出血引起的一系列的表現籠統地稱為中風。腦卒中、腦中風是腦血管意外的總稱,它包括出血性腦血管病和血管閉塞性腦血管病,這兩種病都可以造成腦梗塞(腦組織壞死)。腦血栓形成多是因為腦動脈本身硬化狹窄,在血液高凝時,局部凝血造成腦動脈阻塞的。腦栓塞則是腦外血中的氣體、液體或固體漂浮物堵塞腦動脈造成的。
2)問:我父親住院時候,B超檢查說頸動脈狹窄很嚴重,大夫說他的腦梗塞和頸動脈狹窄有很大的關系,我不清楚為什么頸動脈狹窄會引起腦梗塞?
答:頸部有兩條非常重要的血管叫頸動脈,為腦組織提供80%以上的供血。頸動脈狹窄除了可造成腦供血減少外,因狹窄部動脈硬化斑塊可破碎、局部血栓形成脫落、斑塊內出血而發生腦血管病。
3)頸動脈狹窄造成腦中風有什么癥狀?
答:嚴重頸動脈狹窄病人可以表現為頭暈、眼花、記憶力減退等腦缺血癥狀。還有很多病人沒有明顯癥狀,但多是50歲以上,常有高血壓、糖尿病、動脈硬化(如冠心病、肢體缺血等)。
頸動脈狹窄最典型的癥狀表現為:常突然發作,頭昏目眩;一側眼暫時性發黑;一側胳膊、腿發麻無力;說話不清等。這種癥狀出現可僅數分鐘,也可數小時,但在24小時內完全消失,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小中風”或“腦血管痙攣”。
患者還可表現為較長時間的或永久性的神經系統損害——腦卒中,病人出現較長時間的或永久性的偏癱、不能說話等,嚴重的可導致死亡。
4)我現在明白頸動脈狹窄和中風的關系了,可這頸動脈狹窄咋解決呀?
答:一種方法是行頸動脈內膜切除術,它能將頸動脈狹窄處的血管硬化、增生的內膜去掉,避免該處的栓子脫落或血栓形成,該手術術式不大,效果確實,安全性較好,適合普遍開展。近些年來一種利用現代高科技成果的先進技術——腔內頸動脈支架置入術發展起來,它不開刀,只在大腿根部扎一針,從血管導入支架,將頸動脈狹窄部撐起,解除局部狹窄,隔絕動脈硬化斑塊。它損傷小恢復快。
5) 我父親頸動脈直徑狹窄80%,但是他的偏癱好多了,原來不能走路,現在能下地慢慢走路了,還用處理狹窄的頸動脈嗎?
答:不是頸動脈有了問題就要做手術或放支架,頸動脈已經完全閉塞或已經出現不可逆轉的嚴重腦卒中頸動脈狹窄修復是沒有意義。以下情況需要修復頸動脈狹窄:一是有頻繁發作小卒中(TIA)的人,除外其他因素應積極預防;二是頸動脈狹窄比較重,狹窄達70-99%時手術預防效果最好。三是某些狹窄為50-69%有癥狀的男性病人及無癥狀狹窄60%以上的男性病人也可考慮手術或放支架預防腦卒中。已發生腦卒中但恢復較好的病人若有頸動脈狹窄。在首次發作后3-4年內,將有20-45%會發展為完全性腦卒中。應積極進行修復治療。檢查發現頸動脈硬化斑塊表面凹凸不平、質地不均,或有潰瘍、斑塊內有出血都應高度警惕。
根據你父親的具體情況應該行頸動脈內膜切除術或頸動脈支架置入術。如果不處理,你父親再發腦梗塞的可能性比一般人大很多,再發的癥狀可能比第一次更嚴重。
6)可是行頸動脈狹窄的手術或支架治療有風險嗎?有什么風險?
答:任何有創干預均有風險,主要是:一過性神經系癥狀,多可很快恢復,極個別有偏癱、失語等,極少死亡(神經性或心源性),一般認為狹窄超過75%的病人,如果他有一個令人滿意的醫療環境,有長期的生存預期,又有一個好的醫生進行治療,治療頸動脈狹窄風險一般不大,明顯的并發癥發生率多在3%以下,嚴重的并發癥發生率在1%以下,總的來講,利大于弊。
7)我明白了,我動員我父親去作頸動脈的手術,您給介紹一下北京哪個醫院做這樣的手術有優勢?
答:北京多家三甲醫院可以治療頸動脈狹窄,北京朝陽醫院血管外科是國內較早開展頸動脈狹窄治療的科室,對各種外周血管疾病的手術治療有著豐富的經驗和高超的技術,此外,對各種外周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療也有獨到之處,近年來,進行了近百例頸動脈支架置入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