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濕性疾病是一組疑難雜癥,診斷上非常不易,治療難度也比較大。在該組疾病的診斷方面,實驗檢驗占有極其重要地位,而絕大多數檢驗項目對非風濕病專業醫生來說都比較陌生,對病人來說就更不易了解,普及該類疾病的檢驗知識非常重要。
基礎知識
1.什么是風濕性疾病?
人們常說的風濕病似乎就只是指風濕性關節炎,其實不是這樣,現代醫學所說的風濕性疾病是一種涉及病種范圍非常廣泛的一組疾病,凡是影響關節、骨、肌肉及其有關軟組織或結締組織的疾病都稱為風濕性疾病,多達l00種疾病以上。
2.風濕性疾病主要包括哪些疾病?
風濕熱、類風濕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皮肌炎和多發性皮肌炎、干燥綜合征、混合型結締組織病、硬皮病、抗磷脂抗體綜合征、原發性血管炎包括結節性多動脈炎和韋格納肉芽腫、嗜酸性肉芽腫性血管炎、強直性脊柱炎、貝赫切特綜合征(白塞病)、結節病、結節性脂膜炎、嗜酸性筋膜炎、淀粉樣變病等,比較常見的是風濕熱、類風濕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皮肌炎和多發性皮肌炎、干燥綜合征、混合型結締組織病、強直性脊柱炎、貝赫切特綜合征、淀粉樣變病等。
3.風濕性疾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風濕病并不是因為受到風寒或潮濕的環境居住而得病。這組疾病的病因有些類似,至少有以下因素引起。
(1)免疫異常:正常情況下,我們自己體內的免疫系統是用來對付外來病原體或清除自身體內的衰老細胞或癌變細胞,但是在風濕性疾病中發現了一些針對自身正常組織細胞的抗體叫自身抗體,這些自身抗體對自己的組織和細胞進行攻擊,使被攻擊的組織器官產生炎癥反應,正所謂“自家人不認自家人,自家人打自家人”。所以免疫功能的紊亂是該組疾病的重要發病原因,體內自身抗體的檢測也是該組疾病的重要診斷指標。
(2)感染因素:包括細菌感染、病毒感染、支原體感染。比如風濕熱就是由A組鏈球菌感染引起,鏈球菌細胞壁上有一種特異性抗原與某些人的心臟瓣膜物質有交叉反應,當機體免疫系統產生針對鏈球茵的抗體以殺滅鏈球菌的同時也使心臟瓣膜等組織受到損傷,從而產生風濕性心臟病。又如干燥綜合征的發病與HIV病毒、EB病毒感染有關。
(3)遺傳因素:有大量證據表明,遺傳性是風濕性疾病的重要因素。比如風濕性關節炎病人的家族成員中,風濕性關節炎的發生率比正常人群高2~10倍,系統性紅斑狼瘡、抗磷脂綜合征等疾病的發病都有家族聚集傾向,可以說幾乎所有風濕性疾病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遺傳因素。
(4)內分泌因素:風濕性關節炎以女性多見,圍絕經期達到高峰,妊娠期可以緩解,顯示女性激素與風濕性關節炎發病有關。系統性紅斑狼瘡主要發生于女性,育齡期婦女患病率是同齡男性的9~13倍,而在青春期前和婦女絕經后發病率男女相同,提示女性激素增加系統性紅斑狼瘡發病危險。
(5)環境因素:如系統性紅斑狼瘡病人對紫外線敏感,可以加重病情。接觸塵土、寒冷環境、長期振動可以使硬皮病病情加重。化學物質石棉、硅石、芳胺染發劑、頭發定型液等可以誘發系統性紅斑狼瘡。
(6)其他因素:有的疾病的發生與腫瘤有關,如皮肌炎和多發性肌炎,切除腫瘤該病可以緩解。有的伴有代謝異常,如風濕性關節炎、硬皮病等伴有幾種膠原代謝酶異常。使光敏感性增強的食物如芹菜、油菜、海藻、魚類等可以使系統性紅斑狼瘡加重。情緒不好、精神壓力大可以誘發疾病或使病情加重。
檢驗項目及正常參考值
類風濕因子(RF):陰性。
抗鏈球菌溶血素“0”(ASO):陰性。
自身抗體:抗核抗體(ANA) 陰性。
抗雙鏈DNA抗體(ds-DNA抗體) 陰性。
抗單鏈DNA抗體(ss-NDA抗體) 陰性。
抗可提取性核抗原抗體(ENA抗體) Smith抗體:陰性;RNA抗體:陰性;SS—A抗體:陰性;SS-B抗體:陰性;抗Scl-70抗體:陰性。
抗核糖體抗體(ARA):陰性。
抗Ku抗體:陰性。
抗著絲點抗體:陰性。
抗線粒體抗體:陰性。
狼瘡抗凝血物質(LA):陰性(診斷抗磷脂抗體綜合征)。
抗心磷脂抗體(ACL):陰性。
抗嗜中性粒細胞胞質抗體(ANCA):陰性(診斷韋格納肉芽腫和嗜酸性肉芽腫性血管炎)。
HLA-B27:陰性。
狼瘡細胞(LE細胞):陰性。
血沉(ERS):男<15mm/lh(毫米/1小時末); 女<20mm/1h(毫米/1小時末)。
C反應蛋白(CRP):0~8.00g/L。
免疫球蛋白IgG:6.00~l6.00g/L。
免疫球蛋白IgM:0.4~3.45g/L。
免疫球蛋白IgA:0.76~3.90g/L。
補體C3(C3):0.12~O.36g/L。
補體C4(C4):0.86~1.93g/L。
總補體(CH50):75.00~160.00ku/L。
循環免疫復合物(CIC):<28.40mg/L。
纖維蛋白原(FIB):2.00~4.00g/L。
冷球蛋白:陰性。
冷凝集素:陰性。
T淋巴細胞亞群CD3:0.68~0.82;CD4:0.40~0.65;CD8:0.20~0.40;CD4/CD8:1.5~2.0(不同實驗室正常值不同)
NK細胞:0.09~0.21。
蛋白電泳;A 0.60~0.70;αl 0.017~0.05;α2 0.067~0.125;β:0.083~0.163;γ:0.107~O.200。
血常規:正常參考值見第1章血常規檢驗。
尿常規:正常參考值見第1章尿常規檢驗。
腎功能檢查:正常參考值見第3章腎功能檢驗。
肝功能檢查:正常參考值見第2章肝功能檢驗。
心肌酶譜以及肌紅蛋白肌鈣蛋白檢測:正常參考值見第4章心臟疾病的檢驗。
凝血功能檢驗:正常參考值見第8章凝血功能檢驗。
專家解讀
1. 什么是自身抗體?
人體有免疫系統,可以抵御外來物質的侵犯,如細菌、病毒等病原體若進入體內就是外來物質,免疫系統就會把它清除掉。清除外來物質的方式之一就是由淋巴細胞產生針對外來物質的抗體。抗體是一種球蛋白,具有特異性,即只針對它所要清除的物質,對其他物質不反應。可是,某些外來物質與我們體內的某些物質具有相同點,同時又是關鍵的點,即具有抗原性的點,這樣,針對外來物質的抗體就有可能也對體內具有與外來物質相同點的細胞或組織進行攻擊,產生所謂自家人不認自家人,因為它長得太像“壞人”了。對自己體內的細胞或組織有攻擊作用的抗體就叫自身抗體。自身抗體的產生還可以是因為衰老的細胞變性而引起,還可以因為細胞與外來物質結合在一起引起等原因。
2. 如何選擇診斷風濕病的檢驗項目?
以上列舉了大量的診斷風濕病的檢驗項目,有些項目是適合于所有疾病的共同項目,有些項目是對某一個疾病的特殊診斷項目。因此,在選擇做哪些檢驗項目時,必須要有一定的針對性。對所有風濕病都適合的共同項目有類風濕因子、抗鏈球菌溶血索“O”、血沉、C反應蛋白、免疫球蛋白IgG、免疫球蛋白IgM、免疫球蛋白IgA、補體C3、補體C4、總補體CH50、蛋白電泳、血常規、尿常規、肝功能、腎功能檢查。這些項目對所有風濕性疾病是一定要檢測的,它可以初步篩查是否是風濕病、是否并發有其他疾病。根據不同的臨床表現,再選擇有針對性的檢驗項目。
3. 風濕熱選擇哪些檢驗項目?
根據臨床表現特點,如果懷疑風濕熱,首先要檢測鏈球菌感染的證據,要做咽拭子培養,如果培養出鏈球菌,則根據藥敏結果治療效果很好;同時還要做抗鏈球菌溶血素“O”,如果陽性,也提示鏈球菌感染依然存在,需要抗生素治療。第二是要選擇證明風濕炎癥是否處于活動期的項目,包括血常規、血沉、C反應蛋白、蛋白電泳、免疫球蛋白IgG、免疫球蛋白IgM、免疫球蛋白IgA、循環免疫復合物(CIC)、抗心肌抗體等,這些項目升高或陽性提示炎癥處于活動期;同時還要選擇做補體C3、補體C4(C4)、總補體CH50,補體降低提示炎癥處于活動期;另外,應當進行細胞免疫功能檢測,T細胞亞群,T輔助細胞與T抑制細胞比值(CD4/CD8)明顯增高,提示T抑制細胞減少,免疫功能紊亂,疾病處于活動期。
4. 類風濕關節炎選擇哪些檢驗項目?
類風濕關節炎是風濕病中最常見的疾病,上述(第3問題中)風濕病的檢驗項目均適合于類風濕關節炎的選擇,對于診斷和治療監測均有意義。類風濕關節炎往往伴有中度貧血,要注意血常規監測,同時要進行血清鐵、鐵蛋白、維生素B12、葉酸等項目監測,一般會偏低,對治療有指導價值。CRP升高和ESR加快都是風濕活動的指標。
5. 系統性紅斑狼瘡選擇哪些檢驗項目?
系統性紅斑狼瘡是多系統多器官損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選擇其檢驗項目除了風濕性疾病共同的檢驗項目需要檢測外,其重點要檢測自身抗體,包括抗核抗體譜:抗核抗體、抗雙鏈DNA抗體、抗單鏈DNA抗體;ENA抗體譜:Smith抗體、RNA抗體、SS-A抗體、SS-B抗體;抗心磷脂抗體等。此外,狼瘡細胞在40%~70%的病人中呈陽性,梅毒抗體在2%~l5%的病人中呈陽性,細胞免疫功能檢測也有助于判斷是否處于活動期;SLE病人的血液往往處于高凝狀態,血液流變學檢測可以為活血化瘀治療提供依據。
6.皮肌炎和多發性皮肌炎選擇哪些檢驗項目?
皮肌炎和多發性皮肌炎在臨床上由肌肉炎癥引起的肌肉疼痛,如果再進行一些自身抗體的檢測就易于診斷了,除了檢測一般的檢驗項目和自身抗體外,其中抗Ku抗體、SS-A抗體和SS—B抗體一定要檢測,是相對比較特異的自身抗體。另外,肌肉炎癥可以引起血清肌酶的升高,應當檢測肌酸激酶(CK)、天冬氨酸轉氨酶(AST)、乳酸脫氫酶(LDH)、丙氨酸轉氨酶(ALT)。正常情況下,肌酸在肌肉細胞脫水轉化為肌酐從尿中排出,肌肉炎癥時,這一過程不能完成,使尿中肌酸大量增加而肌酐則降低,可以做24小時尿肌酸和肌酐檢測。
7.干燥綜合征選擇哪些檢驗項目?
血液常規檢查中除了輕度貧血外,可以發現嗜酸性粒細胞增多達5%~25%;血沉加快,α2和β球蛋白增高、免疫球蛋白IgG和IgM增高、巨球蛋白和冷球蛋白陽性、血液高黏狀態,許多自身抗體陽性:抗甲狀腺球蛋白和抗胃壁細胞抗體30%陽性、抗SS-A抗體70%陽性、抗SS-B抗體50%左右陽性;也要進行免疫功能檢測。
8.強直性脊柱炎選擇什么檢驗項目?
強直性脊柱炎最主要的一個比較特異性的檢驗項目是HLA-B27,其他關于風濕性疾病和類風濕關節炎的檢驗項目也是必須檢測的。
9.硬皮病選擇哪些檢驗項目?
除了選擇風濕性疾病共同檢驗項目外,對診斷硬皮病有比較特異的檢驗項目是:ENA抗體譜中的抗Scl-70抗體、抗Ku抗體、抗線粒體抗體和抗著絲點抗體。冷球蛋白陽性也有助于診斷。
10.抗磷脂抗體綜合征選擇哪些檢驗項目?
抗磷脂抗體綜合征的特點是反復發生動靜脈血栓而不是炎癥,可以繼發于SLE、RA、SS、系統性硬皮病等,所有風濕性疾病的檢驗項目均適合,但特異性強的檢驗組是在血液中查到狼瘡抗凝物質和抗心磷脂抗體,因此這些檢驗項目必不可少。此外要注意檢測凝血功能。
11.嗜酸性肉芽腫性血管炎和韋格納肉芽腫選擇哪些檢驗項目?
抗中性粒細胞胞質抗體(ANCA)是診斷嗜酸性肉芽腫性血管炎和韋格納肉芽腫的特異性很高的檢驗項目,而ANA、抗SS-A、抗SS-B、RF以及抗平滑肌抗體也可以呈陽性。嗜酸性肉芽腫性血管炎還有外周血常規中嗜酸細胞增多達白細胞總數的l0%~50%,血清IgE增高。
12.血沉檢測有什么意義?
血沉就是血液中紅細胞的自然沉降率,紅細胞下沉的速度取決于兩個因素,一是帶負電荷的紅細胞數量,二是帶正電荷的球蛋白數量。血液中紅細胞數量越少,沉降越快,球蛋白的數量越多,沉降越快。風濕病是一種免疫性疾病,往往球蛋白較高,因此,血沉加快是診斷風濕病的一個有用的指標,同時還是風濕是否處于活動期的指標,血沉越快更能提示風濕處于活動期。
13.CRP檢測對風濕病的診斷治療有多大的意義?
CRP是一種急性時相反應蛋白,健康人血液中濃度很低,在細菌感染時可以急速升高,在病毒感染時輕度升高。在風濕病尤其是類風濕關節炎和系統性紅斑狼瘡時,CRP檢測可以判斷是否屬于活動期,其效果比血沉更好。
14.為什么要做免疫功能檢查?
風濕病是一組免疫性疾病,免疫系統紊亂,尤其是免疫過激,產生針對自身組織和器官的抗體,誤把自身組織器官當成外來異物進行攻擊,產生炎癥。由于免疫功能紊亂是本組疾病的特征之一,因此,檢測免疫功能是非常重要的輔助診斷指標。
15.免疫功能檢查包括哪些項目?
免疫功能檢查包括體液免疫功能項目,如免疫球蛋白IgG、免疫球蛋白IgM、免疫球蛋白IgA、補體C3、補體C4、總補體(CH50)、循環免疫復合物(CIC)等;細胞免疫功能,如T淋巴細胞亞群:CD3、CD4、CD8、NK細胞、白介素、γ-干擾素等。 .
16.為什么要做凝血功能檢驗?
由于有的風濕病如抗磷脂抗體綜合征往往伴有凝血功能異常,容易形成血栓,要特別留意,發現凝血功能亢進要及時使用肝素治療,否則,一旦血栓形成,有致命危險。
防患未然
1.出現哪些癥狀要考慮患有風濕性疾病?
由于風濕性疾病種類太多,表現復雜,難以一言概之,不過它們既有特性也有共性,下面幾個方面值得注意,應及時到醫院進行檢查和化驗。
(1)較長時間的不規則的發熱、關節痛、肌肉痛,時而好轉時而加重,這是風濕性疾病的一般癥狀特點。
(2)有過咽炎或扁桃體炎的歷史(1~5周前),然后出現發熱、關節痛又有心臟不適的癥狀要懷疑風濕熱。
(3)有面部或其他部位皮膚紅斑反復發生或久治不愈,見光損傷加重,要懷疑系統性紅斑狼瘡。
(4)關節疼痛和變形出現于小關節,如指間關節疼痛有游走性,晨起關節僵硬活動后減輕是類風濕關節炎的特征。
(5)肌肉疼痛伴有皮膚紅斑損傷可能是皮肌炎。
(6)皮膚紅斑水腫同時發硬要考慮硬皮病。
(7)眼干淚少涎液少要注意是否患干燥綜合征。
(8)皮膚網狀青斑、習慣性流產、易發血栓、經常出現四肢末端青紫要懷疑抗磷脂抗體綜合征。
(9)反復發生疼痛性口腔潰瘍要警惕貝赫切特綜合征。
2.懷疑患風濕性疾病一定要到醫院檢查嗎?
出現以上癥狀就有患風濕性疾病的可能,一定要及時到醫院檢查,早期診斷清楚后及時治療效果好,如果不及時到醫院檢查,會發展很快,最后出現多個器官和多個系統的損傷,則難以治療。
3. 哪些醫院對風濕病檢查診斷治療較好?
由于風濕病屬于疑難雜癥,檢驗項目一般醫院做不了,因此一定要到三級以上醫院就診或到專科性強的醫院就診。由于風濕性疾病在診斷和治療上的疑難性,有不少以“中醫”治療疑難雜癥為名進行虛假宣傳,切勿上當受騙。
4.為什么要檢查血常規、尿常規、腎功能和肝功能?
風濕性疾病大多數都并發一定程度貧血,有的疾病還合并血小板減少,檢查血常規有助于診斷;另外風濕性疾病處于活動期時,白細胞升高。所以風濕性疾病要經常檢測血常規,密切監測病情變化。
風濕性疾病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結締組織疾病,結締組織分布于全身各個器官、各個部位,因此,大多數風濕性疾病均有多器官損傷,尤其是。腎臟、肝臟容易受到損傷,經常檢測肝功能和腎功能有助于早期發現,判斷病情進展情況。腎損傷的早期可以出現尿蛋白陽性或尿中微量白蛋白或微球蛋白,有的甚至可以出現少量紅細胞。
5.風濕性疾病需要經常監測哪些指標?為什么?
風濕性疾病經過確診后,在嚴格監測下進行嚴格的療程治療和維持治療,往往可以獲得完全緩解和長期穩定,但是復發和風濕活動又是防不勝防的,因此一定要進行長期的監測,一旦發現復發和活動就及時加強治療。
監測指標要根據不同疾病而定,可以分為三大類項目必須監測;一是共性類,如類風濕因子、抗鏈球菌溶血素“O”、血沉、C反應蛋白、免疫球蛋白IgG、免疫球蛋白IgM、免疫球蛋白IgA、補體C3、補體C4、總補體CH50、蛋白電泳、細胞免疫功能;二是系統或器官受損類,如血常規、尿常規、肝功能、腎功能檢查;三是每種疾病所特異的自身抗體類,要重點監測。在穩定期可以3個月檢測l次,活動期則根據病情需要適時檢測。
走出誤區
1. RF陽性或者升高就是類風濕關節炎嗎?
RF有兩種檢測方法:一種是定性方法,陽性表示有異常;另一種是定量的方法,高于正常參考值為異常。無論是升高還是陽性都是風濕性疾病的重要診斷依據。但不是確定性依據。比如類風濕關節炎病人85%可以是RF陽性,也有25%是陰性;5%的正常人可以出現RF陽性,尤其是老年人容易出現假陽性。另外,RF本身是一種自身抗體,因此,只要有自身免疫因素參與發病機制的疾病均可以出現RF陽性,即除了風濕性疾病外,慢性感染性疾病,如感染性肝炎、結核病、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等也可以檢測到RF陽性。所以,RF陽性是風濕性疾病的診斷指標,尤其是風濕性關節炎診斷有相當高的特異性,但是,其他疾病或干擾因素可以使RF出現假陽性和假陰性,不能單憑一個指標陽性進行診斷,要結合其他檢測指標和臨床表現綜合判斷。
2. ANA陽性就是系統性紅斑狼瘡嗎?
ANA是針對細胞核物質的一種自身抗體,包括ANA、DNA、DNP、ENA、SS-A、SS-B等指標,監測方法不同結果也可能不同,用間接免疫熒光法檢測血清中ANA,90%左右的SLE病人可以出現陽性結果,尤其是活動期病人更易于檢出陽性。但是,ANA的特點是敏感性而高特異性低,幾乎所有風濕性疾病或多或少會出現陽性結果,因此,在臨床診斷SLE時,一定要結合臨床癥狀以及其他檢查指標綜合分析。
3.抗鏈球菌溶血素“O”陽性就是鏈球菌感染嗎?
抗鏈球菌溶血素“O”(antistreptolysin,ASO)陽性的確是鏈球菌感染過的一個指標,但是鏈球菌感染后2~3周,血液中的抗體才會明顯增加,也就是說ASO陽性意味著2~3周前有過鏈球菌感染史,檢測出ASO陽性時所感染的細菌也可能已經被清除或用抗生素殺滅,也可能還有細菌沒有被清除。因此,ASO陽性一般還要用抗生素治療一段時間,以清除殘留的細菌,防患于未然。
4.激素治療很可怕嗎?
由于風濕性疾病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常常會使用免疫抑制藥或免疫調節藥治療,尤其是活動期治療,在免疫抑制藥中最常用的是糖皮質激素類制劑,就是通常人們說的激素治療。大家一聽激素治療就如談虎色變,認為有很多副作用,比如發胖、要吃一輩子、撤不下來呀等。其實,在免疫抑制藥中,激素的副作用算得上最輕的,醫生如果告訴你要用激素治療,那就是最佳的選擇,不要有顧慮。現在用激素治療的方案都比以前好,發胖等副作用會降到最低,在治療過程結束后或病情控制后的穩定期會逐步減少激素用量,直至完全停止用藥,不用擔心減不下來。
5.中藥能夠完全治愈風濕病嗎?
由于風濕性疾病是一種慢性疾病,也是一組疑難雜癥,在治療上比較復雜,很難徹底治愈。因此不少所謂的專治風濕病的醫療機構借機出現于報刊雜志的廣告上,尤其是號稱中醫治療更有迷惑性,社會上這類騙局不少,不要上當。實際上,風濕性疾病在確定診斷后,西醫西藥有較好的治療效果,尤其是風濕病活動期,西藥治療應該首選,中醫中藥治療確實有其獨到之處,把它作為一種輔助治療手段是非常不錯的選擇,也就是說中西醫結合好,尤其是在穩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