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1、了解作家作品、中國古代戲曲的特點。
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情景導入
賞析《竇娥冤》三樁誓愿片段視頻(片段視頻來自無憂無慮語文網)
視頻上那女子是誰?對了,視頻中的女子就是含冤而亡的竇娥,六月飛雪,感天動地|下面就讓我們就走進劇本,去感受作品。
二、關于元雜劇的知識及作家作品
1.元雜劇簡介
元雜劇是用北曲演唱的一種戲曲形式,金末元初產生于中國北方,是在金院本基礎上以及諸宮調的影響下發展起來的,特點明顯,體制嚴格,是一種歌唱、說白、舞蹈等有機結合的戲曲藝術形式。且有韻文和散文相結合的、結構完整的文學劇本。
元雜劇通常由四折組成,一般分別為故事的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四折之外還可以加一兩個楔子,楔子一般放在第一折之前,介紹劇情;也可放在兩折之間,作為過場。也有少數雜劇突破了一本四折的形式,如《西廂記》是五本二十一折的連本戲。音樂上,每折用同一宮調的若干曲牌組成套曲,每一曲牌都屬于一定的宮調,劇本中每套曲子的第一支曲子前面都標明宮調。雜劇角色分為末、旦、凈三大類和一些雜角,舞臺演出由曲詞、賓白、科介三部分組成。
2.關漢卿簡介
關漢卿,號已齋叟,金末元初大都人,元雜劇的代表作家,與鄭光祖、白樸、馬致遠合稱為“元曲四大家”,并位居其首。一生“不屑仕進”,生活在底層人民中間,多才博藝、能寫會演、風流倜儻、豪爽俠義,是當時雜劇界的領袖人物。所作雜劇六十余種,今存十八種,尚有套曲十余套,小令五十余首。其作品取材廣泛,斗爭性強,人物性格鮮明,結構完整,情節生動,語言本色而精練,是“本色派”的代表人物,對元雜劇和后來戲曲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作品主要有《救風塵》、《單刀會》、《望江亭》、《竇娥冤》。其中《竇娥冤》被稱為世界十大悲劇之一。
三、昨天老師要求同學們把本劇前三折改寫成白話小說,現在同學們拿出來交流,各小組推薦一位同學白話小說朗讀。(課前已布置,要求符合現代用語習慣,語言要有文采)
學生活動:各小組朗讀,并適當點評。
四、作業設計
1、課外閱讀《竇娥冤》第四折
2、請同學們找些與戲劇有關的對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