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賓虹是近代著名的書畫大家,他一生勞其苦心,研究書法和繪畫,到暮年時才得以成名,創立了'賓虹黑'的山水畫作品,給書畫界注入了一股清流。他雖然主攻繪畫,但一生卻在研究書法用筆問題,因為他認為,畫作質量的高低是由書法的用筆來決定的,用筆水平高,作品的質量自然就高。
為此,黃賓虹總結出了用筆中的四個'袪筆之病',特別適合于學習書法和繪畫的人。
釘頭,就是釘子的頭部。用筆中的釘頭,是書畫用筆所忌諱的。
何謂釘頭?類似禿筆。起處不明,率爾涂鴉,毫乏意味,名之為亂。古人用筆,逆來順受,藏鋒露鋒,起訖有法。若其任情輕意,直下如槌,無俯仰向背之容,作鹵莽滅裂之態,不知將軍盤馬彎弓,引而不發,非攼故示弱,正以養其全神,一發貫的,與臨事之先,手忙腳亂,全無設備者不同。
黃賓虹認為,古人的用筆是有規矩和法度的,他用了幾個生活中的例子證實了書法用筆的俯仰、向背的道理,正如將軍引射彎弓一樣,是做好各種準備,這些準備的目的是為了一箭中的。書法用筆只有有了筆法,才能稱為是合理的。
老鼠的尾巴又細又曲,書法和繪畫中出現這樣的用筆,讓人感覺是無力、屑弱,是書法用筆的大忌,對此,黃賓虹認為:
何謂鼠尾?收筆尖銳,放發無余。要知筆勢回環,顧視深穩,無往不復,無垂不縮之妙,故取形蠶尾,硬斷有力,提筆幾上,益見高超。而市井俗筆,悉以慌忙輕躁之氣乘之,如煙絲風草,披靡不堪,徒形其浮薄而已。
鼠尾的現象是收筆時的狀態,這里,黃賓虹認為,鼠尾之筆的表現是'放發無余',意思是沒有用筆中的'度',隨意性太強。而正確的收筆方法是,要有筆勢的呼應關系,即上一筆與下一筆的連帶,該收的要收,該回的要回,只有這樣,才能略見點畫的骨力。鼠尾一般是書寫過于慌忙,如此點畫就會浮躁無力,萎靡不振。
蜂腰從形象化的理解,就是點畫的中間是粗細過于分明,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是用筆的提按太過明顯,破壞了點畫的自然過渡。黃賓虹解釋到:
何謂蜂腰?書家飛而不白,白而不飛,各有優拙。名人作畫,貴有金剛作法。用筆能毛,點畫中有飛白之處,細者如沙如石,如蟲嚙木,自然成文,或帝有鋸齒,間露黑線如劍脊,皆屬筆妙;即容筆有不到,意相聯屬,神理既足,無害于法。淺學之子,未明筆法,一畫一豎,兩端著力,中多輕細,筆不經意,何能力透紙背?又皴法有游絲、鐵線、大蘭葉、小蘭葉,皆于用筆中間功力有關,宜加細參也。
這段話是很有意思的,并且說得很透徹、很到位。他認為所謂名家作畫時,都能用毛筆中的輔毫也會產生金剛之力,即使筆在點畫線中沒有連接在一起,也能達到'意相聯屬,神理既足'的藝術效果。而那些學習不深的人,或是不懂筆法的人,往往寫出來的點畫只在兩端用力,而中間部位多是輕細之筆,用筆時不能表達自己的意志,這樣的點畫如何能達到力透紙背的效果呢?作畫中的大小蘭葉就是用的此法,只有掌握好它,才會畫出好的作品來。
鶴膝是指鶴鳥的膝關節部位,書法中的鶴膝是指點畫的中間部位突出,而兩端纖細,就像是樹枝一樣,疙疙瘩瘩,沒有任何美感。黃賓虹對此的解釋是:
何謂鶴膝?筆畫停勻,圓轉如意,此為臨池有得之候。若枝枝節節,一筆之中,忽爾拳曲臃腫,如木之垂癭,繩之累結,狀態艱澀,未易暢遂,致令觀者為之不怡,甚或轉折之處,積成墨團。筆滯之因,由于腕弱。凡此諸弊,皆其易知者耳。
避免鶴膝的方法是'筆畫停頓要均勻,圓轉時也能如人意'。如果出現枝節或是轉折時由于停頓產生的墨團、滯筆現象,就是臃腫之態,這樣的作品讓觀賞的人看了,心里很是不悅。
不論是書法還是繪畫,都強調用筆為上,只有好的用筆,才可能創作出好的作品。黃賓虹在這里也提出了解決用筆之病的主張:
欲袪四弊,宜先明乎執筆之法,用筆無不如意。宋黃山谷言:心能轉腕,手能轉筆,書字便如人意。古人工書畫者無他異,但能用筆耳。唐宋絹粗紙澀,墨濃彩重,用筆極難,全憑指上之力,沉著而不浮滑。
他指出,用筆先要懂得執筆,會執筆了,用筆就會稱心如意。他引用黃庭堅的話,說明手上的使轉實際上是人的心在轉。黃賓虹認為,古人書法的筆力之所以很強,主要是他們在粗絹上書寫所練就的。
注意,這里有一個現象必須要作一說明,就是唐宋時期在絹紙上作畫寫字,這種特殊的材料對于書寫是有難度的,如果用墨不當,或是筆力不夠,效果肯定是出不來的。從這里可以看出,古人一直提倡的書法中的澀行之意,就是書寫時毛筆向前推進中的阻力,而當代人則缺少這樣的訓練。因此,在提升筆力水平的時候,應當多以'澀行'用筆,這樣才會增強線質。
黃賓虹是近代著名的書畫大家,對于不論是書法還是繪畫,他一直提倡用筆問題,并堅持認為,用筆才是書畫作品中的決定因素。他雖然以畫出名,但是,在他的一生中,卻把絕大部分時間放在了書法之中,其目的就是為了學習掌握書寫中的筆法,尤其是他對金石、金文、大篆等古體字研究最多,作品最多,心得最多,不僅為他自己書法、繪畫水平的提升奠定了好的基石,而且,也為后世在這些方面的學習提倡了大量的理論依據。
上述用筆中的四個筆病,就是黃賓虹在《畫法要旨》中的筆記,內容真實,句句真切,容易理解,對于我們學習書法、繪畫的用筆之法提供了解決之法,相對于更早的古人來說,這些說法則更顯得實用,因為它離我們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