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已經到來,新的一年有新的打算,很多村醫表示基層太辛苦,沒保障,決定辭職不干了!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今天小編就談談我的個人觀點。
以下三類情況不建議辭職
01
只擁有鄉村醫生證書
鄉村醫生證書受執業地點等限制,離開村醫崗位就意味著只能轉行,而這類醫生年齡多偏大,如無其他一技之長/經濟來源,又不干村醫了,該如何生存呢?
建議:
一是學歷符合醫師資格考試報考規定的,就積極考取鄉村全科/執業助理醫師證書。
不管是大勢所趨“到2020年,力爭所有鄉村醫生都具有中專以上學歷和執業醫師資格”,還是為了職業發展、轉正“在同等條件下,鄉鎮衛生院優先聘用獲得執業醫師、執業助理醫師資格的鄉村醫生”,或是為了給自己從業生涯一個交代,全力考證是最好的選擇。
二是工作之余,考慮發展一個副業。
據一位村醫口述:“我雖是一名村醫,但如今生活的主要經濟來源卻不是衛生站。早在四年前,我卷起褲管再下田,重操農活。
除了種田,還養豬、養蜂、養魚,今年還種了茶葉和沙田柚,收成都挺不錯,收入也遠超當村醫所賺的。”雖然不是每一個村醫的時間都很富裕,但是充分利用起來的話,一定會有一番新天地!
02
只擁有鄉村全執助理醫師證書
同上理由,執業地點受限,只能在村衛生室/鄉鎮衛生院注冊。
03
擁有執業助理醫師證
全國都能注冊,但一旦離開村衛生室去其他醫療機構執業,是沒有處方權的,這就意味著不能單獨坐診、不能單獨開藥、不能獨立管理病人,收入就不會高,而且外頭的醫療機構想要的都是能夠獨當一面的人,招助理的話也多要大專學歷的年輕人。
所以這類村醫,仍建議不要輕易辭職,考取執業醫師后再考慮其他。
政策利好,相信黎明終會到來
村醫們辭職的原因五花八門,但總的來說離不開錢、事、人三個字,具體到村醫這個特殊職業言,“錢”其實很重要!
正如一網友所言“只要把村醫的工資及養老保險解決好了,免除后顧之憂,相信村醫們也沒什么怨言,也會踏踏實實的干好國家分配的一切工作”。待遇不高成為不少村醫的“痛點”,與繁重的工作量著實不符,是近幾年村醫離職的主要原因。
但另一方面,我們也應看到,國家層面一直重視、關心村醫待遇問題,各地也陸續出臺了不少利好政策,雖然不少朋友們期盼的“全國統一政策”因為各地經濟差異等原因,難以實現,但省級層面已有動作,相信不久的將來會全面展開!
回顧2018年的利好政策
2018年11月甘肅省衛健委下發通知,要求明年3月底前,全省所有村衛生室作為鄉鎮衛生院的派出機構,實行鄉村一體化管理,全省所有村醫轉為鄉鎮衛生院職工。
這則通知傳遞出兩個重大信號:一是長期以來令村醫困惑的身份問題得到了解答,那就是村醫是鄉鎮衛生院職工,是醫療技術人員,是醫生;二是甘肅并非經濟大省,發展相對滯后,卻仍敢于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相信離全國其他各地的推開不遠了。
這也是許多村醫一直堅信的“耐心等待,黎明終會到來”。
有執業醫師的村醫離職后,強推:診所/診所+藥店
1.作為一名“自由慣了”的村診所人,如果跳槽到醫院或是其他衛生站,多少會感到一些條條框框的束縛、不適應,兜兜轉轉了一圈,最后發現還是回來開個屬于自己的小診所更自在。
2.開診所迎來了大好時機,隨著國家進一步深化“放管服”及鼓勵社會辦醫,診所準入門檻降低,開設診所越來越容易,如:
2018年6月,國家衛健委發布《關于進一步改革完善醫療機構、醫師審批工作的通知》,新開診所,衛生健康行政部門不再核發《設置醫療機構批準書》,僅在執業登記時發放《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換句話說,前置審批被取消,執業登記流程更簡化,大大節約了開設診所的成本和時間;
2018年8月,國務院印發《關于印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18年下半年重點工作任務的通知》提到制定促進診所發展的指導性文件,修訂診所基本標準,在部分城市開展診所建設試點。這意味著施行了8年的2010年版診所基本標準將迎來大修訂,不少業內人士猜測診所診療科目的設置或將放寬、規劃布局不再受限、或將逐步施行備案制,我們也拭目以待;
2018年10月,國務院發布《關于在全國推開“證照分離”改革的通知》,允許營利性醫療機構開展藥品、器械等醫療相關的經營活動,醫療活動場所與其他經營活動場所應當分離。這意味著診所開藥店只需進行室內空間間隔,經營成本大大減少。
相信村醫們的堅守一定會換來一個光明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