肟菌酯(trifloxystrobin)是1998年由汽巴-嘉基公司(現屬先正達公司)開發的甲氧丙烯酸酯類殺菌劑,根據協議2000年以后由拜耳公司進行全球開發。其殺菌譜廣,殺菌活性 高,耐雨水沖刷,用于谷物、大豆、玉米、水稻、油菜、棉花、甜菜等眾多作物,防治子囊菌、半知菌、擔子菌、卵菌綱病害,對大豆亞洲銹病防效卓越。
英文名稱 Trifloxystrobin
中文別名 肟草酯;(2Z)-2-甲氧基亞氨基-2-[2-[[1-[3-(三氟甲基)苯基]亞乙基氨基]氧甲基]苯基]乙酸甲酯;三氟敏;肟草酯;肟菌脂; 三氟敏;
CAS RN 141517-21-7
結構式:
作用機理:
肟菌酯也屬于甲氧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肟菌酯為線粒體呼吸抑制劑,通過阻止細胞色素bc1 Qo位點的電子傳遞來抑制線粒體的呼吸作用。肟菌酯具有內吸性、滲透性,能夠在植株體內實現快速分布,耐雨水沖刷性能良好,持效期長。肟菌酯具有良好的保護活性,且有一定的治療活性。其主要用于莖葉處理,根據作物種類、病害類型、使用方法的不同,使用劑量也不盡相同,通常有效成分用量為50~550 g/hm2。
在發病初期,包括孢子萌發、芽管伸長、孢子形成時施用,肟菌酯能有效防治白粉病、葉斑病以及果樹病害。其對黑星病生命周期的各個階段均有效。肟菌酯最佳應用時期為孢子萌發和病害發生初期,其活性不受應用環境影響。肟菌酯對C14-脫甲基化酶抑制劑、苯甲酰胺類和苯并咪唑類等殺菌劑產生抗性的菌株有效,與嗎啉類、三唑類、苯胺基嘧啶類、苯基吡咯類、苯基酰胺類殺菌劑如甲霜靈等無交互抗性。
防治病害:
肟菌酯對幾乎所有真菌綱(子囊菌綱,擔子菌綱,卵菌綱和半知菌類)病害如白粉病、銹病、穎枯病、網斑病、霜霉病、葉斑病、立枯病等有良好的活性。具有高效、廣譜、保護、治療、鏟除、滲透、內吸活性外,還具有耐沖刷,持效期長等特性,對黑星病各個時期均有活性。
肟菌酯主要應用于用于谷物、大豆、玉米、水稻、油菜、棉花、甜菜等眾多作物,防治子囊菌、半知菌、擔子菌、卵菌綱病害,對大豆亞洲銹病防效卓越。由于作用位點單一,其復配劑型被廣泛使用。
其最重要的應用是防治大豆銹病,全球的主要市場為巴西等大豆出產國。其全球銷售額和大豆銹病的發展緊密相關。
面臨的問題
1. 抗性的發展。
作用位點單一,同其他甲氧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類似,肟菌酯易產生抗性,大豆銹病的對其產品的抗性是其面臨的最大挑戰。面對抗性的產生, 最重要的是方式是和三唑類殺菌劑復配以及殺菌劑的輪換使用。
2. 同類型產品的競爭。
嘧菌酯,吡唑醚菌酯的使用,由于其作用機理類似,較低的價格及交互抗性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肟菌酯的發展。
國內登記
國內共24個原藥登記
主要單劑為50% WDG, 40% WDG和 40% SC。國內共有復配登記79條, 主要是與戊唑醇,苯醚甲環唑等三唑類殺菌劑復配。以及和咪鮮胺等復配。
合成工藝
適合工業化生產的合成方法是通過2-鹵代甲基-α-甲氧亞氨基苯乙酸甲酯與間三氟甲基苯乙酮肟縮合。
總結
目前全球的肟菌酯使用量穩步增加, 但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的推廣一定程度限制了肟菌酯的發展。其與SDHI殺菌劑的復配將會成為其市場增長的動力。
參考文獻
肟菌酯的應用與開發進展 顧林玲 現代農藥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