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童說自己不會做,但媽媽已經教過他很多次了,但他還是不停,坐在位置上玩,就是不做。媽媽說:“你先自己做,錯了,我們再改正。”但童童每次都能做好,就是懶,不想做。媽媽就生氣了,吼了他,童童就在一旁哭,媽媽看他這樣,更加氣憤了,免不了會給他幾巴掌。
孩子最終在父母的打罵下,妥協了。作業是完成了,可孩子的心靈也受到了創傷。
媽媽發現,童童好幾次睡到半夜的時候就會說夢話,語氣就是自己被媽媽吼,被打的時候的情景,更會很害怕的蜷縮在角落,嘴里說著:“媽媽,別打。”有時候會說:“走開,走開。非常害怕的樣子。”
媽媽觀察到,發生這樣的情景一般在被吼,或者被媽媽打后的夜晚,媽媽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這深深地傷害了孩子幼小的心靈,讓孩子從小在擔驚受怕中度過。
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讓孩子擁有健康,積極向上的心態,對孩子過多的打壓,會造成孩子從小不自信,懦弱,更會抑郁。
每個抑郁的患者,都是因為童年家庭環境的影響,才造成一輩子的傷害。所以,在孩子的童年,我們應該盡量讓他學會開心快樂的玩耍,不要這么小就開始給他壓力,讓他接受現實的殘酷,連自己的爸爸媽媽都不接納自己。
孩子的成長真不急于一時,但快樂的童年確實短暫即逝,而且是從此以后再也不會有的,所以,那么整天忙于工作,沒時間陪伴孩子的父母,多抽一點時間陪陪他們,等你有時間陪他們了,可能他們也就不需要你了。
作為父母,應該讓自己的微笑和鼓勵留在孩子的身邊,成為他一生最堅強的后盾,最讓他暖心的時刻,不要讓孩子從小在你的打罵聲中度過,這樣的孩子缺乏安全感,并且會不自信。
’
從小被寵愛的和鼓勵長大的孩子,足夠自信。長大后更不會錯過人生中鍛煉成長的機會,在父母打罵聲中長大的孩子得到只會是一次又一次的噩夢,根本不會得到你所謂的關愛。
如果你愛孩子,就多給他一點包容,孩子成長的速度很快,盡量給他一個快樂,無憂無慮的童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