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錯后,最好的辦法就是心平氣和的跟孩子聊一聊,引發孩子自己的反思行為,讓他們意識到自己行為的嚴重后果,避免他下次再犯。、
因此,媽媽發現孩子犯錯后,應該及時啟發男孩反思自己的行為,讓他們意識到這種行為的危害性。
小涵平時性格比較急躁,只要小朋友惹她不高興了,她就大聲吼叫,甚至打別人,一天,小涵在小區里面玩,于是,她抓了一把又一把沙子拋向空中,學電視劇的仙女一樣,不一會兒有小朋友過來,沙子掉進了別人的眼睛里面。
小孩子著急的哭了起來,這時候小涵的媽媽過來,幫小朋友及時的處理了眼睛里面的沙子,并未批評小涵,小涵嚇得在一旁哆嗦,這時候,小涵的媽媽走過去,問小涵,你知道這么做的后果了嗎?
小涵點點頭,我只是想要學電視的仙女一樣,媽媽說:“那你現在成了仙女嗎?”小涵說:“沒有”,于是小涵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并告訴媽媽,以后絕不再犯。
當孩子犯了錯誤時,媽媽不要著急責備,而是讓他意識到自己的行為的錯誤,例如,其他小孩在沒有經過別人同意的時候,就拿了你的玩具,你會不會傷心,會不會很生氣。要將心比心,所以自己也不能隨意去拿別人的東西。
其次,鼓勵孩子勇于承擔后果,許多媽媽包庇、袒護孩子,就是為了避免孩子承擔錯誤的后果,但這是不利于孩子成長的。
所以,在早期教育中,媽媽應該讓孩子主動承擔犯錯的后果,接受過懲罰的男孩,下次就不會輕易犯相同的錯誤了。
在孩子第一次犯錯誤的時候,媽媽就應該讓孩子記住,做這樣的事情要承擔什么樣的后果,如果打爛了餐具,就應該自己打掃的干干凈凈。而不是只知道在一旁哭泣,媽媽卻害怕孩子傷到手而拒絕讓他去打掃,這樣只會讓孩子覺得只要示弱就可以避免責罰。
媽媽在平時教導孩子的時候,不可過度的遷就孩子,這只會讓孩子變得肆無忌憚,更加縱容他們犯一個又一個錯誤。在平時的說呢過火種不可溺愛孩子,改批評就批評,不能看到孩子掉眼淚就心軟,而接觸這次深刻認識錯誤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