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歲的菲菲晚上洗完澡,媽媽在幫她擦水的時候,看到女兒身上有好幾處“青烏色”,輕輕碰一下就疼。媽媽問菲菲是怎么弄得,菲菲說是同學踢得,兩三個男生一起踢的。
這可把媽媽嚇壞了,孩子才上幼兒園,就開始被欺負,以后上小學怎么啊。第二天一早,就帶著孩子去了學校看監控,這一看真的是氣憤,菲菲不僅靦腆,一般都是一個人玩,或者固定和某個小朋友一起玩,結果就有個男人帶頭欺負菲菲,抓菲菲的頭發,然后就是推到菲菲,當一個孩子踢菲菲的時候,其他幾個男孩也跟著踢,踢玩了就跑,看菲菲沒有起來,又接著踢,踢完又跑。
當有其他女同學看到之后,才幫助阻攔,并叫老師。老師扶起菲菲安慰了一下就走了。媽媽當成就指責老師不責任,并把菲菲的褲腿提起來給老師看。
老師馬上道歉,說自己監管不到位,沒仔細檢查孩子有沒有受傷。
媽媽更是在班上,讓孩子去踢欺負了菲菲的孩子,表在群里說:“你們的孩子自己管,就別怪我不客氣了。”在群里引起軒然大波,有表示支持的,也有表做法不妥的。
1、倩倩:就是該“打回去”,我孩子也被那幾個孩子欺負過,但為了不傷和氣,我都忍了,沒想到后來還有別欺負的情況。有時躲是躲不開的,“打回去”也許是最好的選擇。
2、雪兒:這位媽媽的做法太過偏激,應該友好的協商怎么把這件事處理,不再讓這樣的事情發生,自己“打回去”是解氣了,但是孩子以后會怎樣,是否會造成他暴力解決問題?
3、西西:雖然我覺得“打回去”不妥,但是幾個孩子都欺負一個孩子,并且還是“慣犯”,誰能忍受?要是我自己的還被那么人欺負,我也坐不住,一定要討個說法。
然而欺負人的孩子的家長開始還說他們家孩子不可能欺負人,現在被欺負了,也要討說法,但看到那么多的家長都在懟他,就不再說話了。
“校園欺凌”確實是一件讓人頭疼的事情,誰的孩子被欺負都是一件不開心的事情,雖然誰都不想看到“校園欺凌”,但是有的家長就是不管教孩子,孩子“學壞”了又管不了。雖然菲菲媽媽有做得不妥的地方,但是也表現出了不能讓人隨便欺負的態度。
關于“校園欺凌”,著名的教育專家李玫瑾教授曾在采訪中說過,面對經常欺負你的孩子,一定要勇敢的“打”回去。
家長如何落實李教授的說的話呢?
1、拒絕打不還手
大多數家長都是想孩子之間和諧相處,教自己的孩子不能打人,不能欺負人,而孩子也不會去打人。然而,有些愛欺負人的孩子,就喜歡欺負那種看上去好欺負的。相信不少家庭的孩子都遇到過被欺負的時候,甚至在不還手的情況下,還繼續被欺負,最后被迫教孩子要懂得還手。
教孩子被欺負的時候不要不還手,有人欺負自己的時候,就要勇敢的還擊,把對方打哭,下次他就不敢輕易欺負人了。
2、教孩子不要主動“惹事”
孩子其實是家長怎么教,孩子就怎么做,但是有的孩子缺少管教,就隨自己的心情想干嘛干嘛,常見的有:老師上課,孩子還在教室里走來走去。
孩子不規矩,缺少管教,也容易去欺負別人,見不得別人好,而這類孩子,一般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樣子,對什么都“無所謂”。
所以要教孩子不要主動去惹事,尤其是缺少管教的那類人,能躲開盡量躲開,要是躲不開,就勇敢還擊,然后大聲呼救,制造聲音引起別人的注意,這也是一種保護自己的方式。
在這個美好和諧的社會環境里,我們應該珍惜現在的生活,最重要是就是新生代對社會的影響,新生代被教育好了,未來的社會會更加美好。
所以家長要重視對孩子的教育,不僅是書本知識的教育,還有心理素質,以及日常行為規范的教育,讓孩子成為一個優秀的人。
今日話題:你的孩子被欺負了你會怎么做?